摘要:HIV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性、血液、母婴传播,它的“杀伤力”不是直接要你命,而是悄悄破坏你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艾滋病(AIDS)。就像电脑中了病毒,表面看起来还能正常运行,但防火墙已经被攻破,随时可能系统崩溃。
什么是HIV?
HIV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性、血液、母婴传播,它的“杀伤力”不是直接要你命,而是悄悄破坏你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艾滋病(AIDS)。就像电脑中了病毒,表面看起来还能正常运行,但防火墙已经被攻破,随时可能系统崩溃。
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3000例左右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HIV。其中性传播占了98.6%,男性同性性传播占81.7%,异性性传播占16.9%。
HIV感染高危场景
1. 与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社交软件让恋爱变得简单,但也增加了更多未知风险。那个“阳光帅气”的网友的健康状况你真的了解吗?
2. 在醉酒、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
聚会、KTV、酒吧...饮酒会显著影响判断力,也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增加不安全性行为的风险。
3. 抱有侥幸心理
“就这一次,应该没事吧”,这种想法比病毒本身更可怕。HIV感染可能就是在这一次的不安全接触中发生的。
HIV防护秘籍
1. 做好安全措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表明,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阻断HIV传播的有效性可达到80%-95%。但是,你要选择有质量认证的产品,别买“三无”产品,还要避免破损、滑脱等意外情况。
2. 了解伴侣,不只是星座和爱好
真正的爱是相互保护,要坦诚沟通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共同检测,这不是不信任,而是对彼此负责。注意避免多个性伴侣,洁身自好,减少感染风险。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针头、针管等用具。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洞、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等。
4. 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72小时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HIV感染风险。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后阻断(PEP)能将HIV感染风险降低到80%以上。一定要记住这个“后悔药”,时间窗口很短,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常见误区
误区一:握手、拥抱会传染
HIV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完全安全。
误区二:感染了就等于判死刑
研究显示,25岁感染者若在确诊后1年内开始治疗,预期寿命可达75-80岁,与未感染者差距仅小于5年。现代医学已将艾滋病列为可控的慢性传染病。
误区三:只有某些人群才会感染
任何有不安全性行为的人都可能感染,病毒不会看你的身份证。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通过科学方法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增强预防意识是保护自身健康的关键。希望每位同学能够认真阅读本健康提醒,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审核专家
本文作者
来源: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