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买唐朝的账?500年前铁券竟在明朝免死成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4:53 4

摘要:“丹书铁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死金牌”,在古装剧里出镜率极高。

“丹书铁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死金牌”,在古装剧里出镜率极高。

忠臣遇害、刀快落下时,总有人快马加鞭高喊“刀下留人”,再亮出这块铁疙瘩,反派顿时傻眼,剧情虽然老套,但观众就是买账。

可历史上,这玩意儿真那么好使吗?

事实可能没那么简单。

一般来说,“丹书铁券”都是当朝皇帝颁给当朝功臣的,一旦改朝换代,基本就等于作废。

老话说“前朝的剑斩不了本朝的官”,几百年前的铁券,按理说也就只是个文物。

但明朝偏偏出了个奇事:有人居然拿着唐朝的丹书铁券,在朱元璋手下成功免死。

这人叫钱用勤,是江西建昌知府,因“田粮案”被查办,眼看要掉脑袋。

他儿子钱怞二话不说,带上祖传的铁券就直奔南京,哭诉祖上功绩和家族忠义。

朱元璋居然买账了,不但没杀钱用勤,还把抄没的家产还了回去。

这块“超龄服役”的铁券,什么来头?

这块铁券是唐昭宗在897年赐给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的。

钱镠本来是个地方将领,讨伐叛臣董昌有功,皇帝一高兴就赏了他这块铁券。

铁券是生铁铸的,形状像半只瓦片,上面嵌着金字,写清“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普通犯罪的话官府也不能追究。

说白了,就是高级版的“免罪卡”。

钱家把这铁券当传家宝,一代代供着,虽中途一度遗失,但后来又找了回来。

传到钱用勤这代,已经过了五百年。

你可能会问:朱元璋连自己发出去的铁券都经常不认账。

蓝玉、李善长哪个不是手持铁券照样被杀?怎么偏偏对钱家这么大方?

原因没那么简单。

第一,这块铁券,明朝政府早就“认证”过了。

明朝刚建立时,朱元璋想给功臣发铁券,但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制作。

元朝根本没这传统。

后来有人提醒,说浙江钱家还藏着唐朝那块。

老朱一听,马上叫人把钱家后代和铁券都请过来,亲自带着李善长、礼部官员一起研究,最后照着它的样子定下了明朝铁券的规格。

也就是说,在钱用勤出事之前,这块铁券已经得到了大明官方的“文物认证”,不是来历不明的东西。

第二,钱家家族声誉极好,忠义人设屹立不倒。

钱镠生前留下家训,核心就四个字:忠君爱国。

他叮嘱子孙要“善事中国”,别硬扛正统王朝。

后代钱俶遵守遗训,在北宋时主动“纳土归宋”,和平交权,避免江南一场血战。

这种“识大体、顺大局”的作风,很对朱元璋的胃口。

老朱虽然手段狠,但一直很重视意识形态建设。

赦免钱用勤,正好可以向天下人展示:我老朱尊重忠义传统,也说话算话。

第三,钱用勤犯的罪,不属于“十恶不赦”。

他犯的是“田粮案”,大概是在税粮征收中出了纰漏或者贪了钱。

这类经济犯罪,在铁券的豁免范围之内。

唐券原文写的是“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而谋反、弑君这类大罪,就算有十张铁券也免不了一死。

朱元璋精明得很:赦免一个税务问题官员,既不影响他反腐肃贪的大局,又能秀一把“皇恩浩荡”,何乐而不为?

说到底,丹书铁券从来不是真正的“免死金牌”,它更像一张“可能免死体验卡”,最终解释权始终在皇帝手里。

朱元璋时期,拿到铁券的功臣有34人,但其中超过一半后来都被处死,包括李善长、蓝玉这样的大佬。

铁券没救得了他们的命,但一块唐朝的铁券却救了钱用勤。

这不是法律问题,是政治问题

钱用勤能活下来,是因为他祖上积德、家族名声好、犯罪性质不算极端,更因为朱元璋需要通过这个案子,向天下人强调:忠义的家族我会优待,传统的价值我会尊重。

那块铁券,说到底只是一个道具。

真正起作用的,是钱家几百年积累的政治声誉,和朱元璋那一刻的政治需要。

如今,这块铁券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

来源:笔杆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