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以教育为炬 照亮民族团结前行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4:35 1

摘要:从清镇市麦格乡的乡村小学讲台,到教育局的管理岗位,深耕教育一线27年的吴宇,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帮扶服务、文化传承的每一个环节。凭借扎实的工作、创新的举措和深厚的情怀,他荣获“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成

从清镇市麦格乡的乡村小学讲台,到教育局的管理岗位,深耕教育一线27年的吴宇,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帮扶服务、文化传承的每一个环节。凭借扎实的工作、创新的举措和深厚的情怀,他荣获“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成为教育系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生动标杆。

扎根教育一线 构建民族团结育人体系

1997年,从安顺地区师范学校普师专业毕业的吴宇,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走进清镇市麦格乡新厂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让他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民族团结的基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从学校抓起。”

在20余年的教学与管理生涯中,吴宇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担任校长期间,他在学校推行“三个一”育人模式:每月开设一节“民族故事课”,让学生讲述各民族互帮互助的故事;每学期组织一次“民族文化活动”,通过民族歌舞展演、民族手工艺制作等,增进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每学年开展一次“民族研学实践”,带领学生走进周边民族村寨,感受多元文化魅力。

吴宇(右) 麦巷小学与教师探讨教育教学

2017年到清镇市教育局工作后,吴宇的“战场”从一所学校扩展到全市中小学。他牵头推动全市中小学系统性开设民族团结进步课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合到“每周一故事、每月一活动、每学期一实践”的教育体系中,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覆盖所有学段。针对农村民族学校资源薄弱问题,他创新推出“城区优质学校帮带计划”,组织清镇一中、红枫第一小学等12所城区优质学校,与麦格民族中学、王庄民族中学等10余所民族乡村学校结对,通过教学研讨、民族文化社团共建等活动30余次,惠及师生5000余人。要让各民族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在共同学习中加深情谊。”吴宇说。

践行帮扶初心 架起民族群众“连心桥”

“作为从乡村走出来的教育工作者,我知道民族地区群众最需要什么。”吴宇始终牢记教育初心,在脱贫攻坚、日常帮扶中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温暖各族群众。

脱贫攻坚期间,他主动承担暗流镇沙田村帮扶包保任务,多次深入村寨走访贫困户。得知部分家庭生活困难,他自掏腰包千余元,为贫困户送去大米、菜油;针对贫困学生“上学远、寄宿难”的问题,他协调学校优化寄宿安排,推动建设学生宿舍,解决了10余名民族学生的住宿难题,让家长不再为“护送难”发愁。“吴科长每次来,都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仅帮孩子解决上学问题,还跟我们讲政策、谋出路,就像亲人一样。”沙田村村民靳方芬回忆道。

在日常工作中,吴宇经常深入麦格、王庄、流长等民族乡村学校,指导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推动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文化墙等阵地,宣传民族政策和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组织各族师生结对帮扶,鼓励各族教师在帮扶中交流交融,各族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同时,他积极对接民宗、语委等部门,深入民族村寨开展政策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各族群众普及民族政策和教育法规,让党的温暖走进千家万户。

创新文化交融 铸牢民族团结“根与魂”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最深层认同。”吴宇深知,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他创新推出一系列举措,让民族文化在校园“活起来”,让各族师生在文化共鸣中凝聚共识。

清镇市第一中学民族文化研究进课堂

他主导提出“五抓五促”工作思路,为全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搭建框架:抓统筹保障,建立教育、民宗多部门协同机制;抓政治思想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师培训、思政课程;抓活动育人,通过民族文化节、跨民族班级联谊等增强情感认同;抓关键环节,聚焦民族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和文化课程建设;抓风险防范,维护校园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吴宇积极推动非遗与课后服务深度融合,邀请苗族芦笙制作、布依族蜡染等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民间乐器、民族歌舞、手工雕刻教学,年均开课30余课时。“看到各族孩子一起学苗绣、吹芦笙、雕刻,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共同的乐趣,我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吴宇说。

针对民族地区教育短板,他建言推行教师“双向培养”及城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不仅提升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更让各族教师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成为民族团结的“推动者”。

深耕不辍显担当 绘就民族团结 “同心圆”

从教师到校长,再到教育管理岗位,吴宇的工作角色在变,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初心始终未改。多年来,他先后荣获“两基”迎“国检”先进个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对民族团结事业的执着坚守。

在吴宇老师的推动下,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学生向家长宣传民族团结知识,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清镇市第一中学获得“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王庄中学、博雅实验学校、实验一小、麦格小学等一批批学校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家校关系融洽,民族团结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有力有效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民族团结教育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当好‘播种人’,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吴宇说。

吴宇(中)在卫城镇开展工作

如今,吴宇依然在教育一线忙碌着,无论是统筹全市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还是深入民族村寨走访调研,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践行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这份‘模范个人’荣誉,是激励更是责任。”吴宇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教育为纽带,搭建更多促进民族团结的桥梁,让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同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清镇融媒记者 李锦明

编辑 刘晓丽 石三玲

二审 杨厚信

三审 王艳妮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