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旭晨,男,汉族,1969年1月生,甘肃通渭人,中共党员,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现任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甘肃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管理局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分管党建、生态保护修复及林业改革,履行法治建设
张旭晨,男,汉族,1969年1月生,甘肃通渭人,中共党员,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现任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甘肃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管理局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分管党建、生态保护修复及林业改革,履行法治建设、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教育背景
• 学历与学位:
◦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专业全日制本科(1987.09—1991.07);
◦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日制研究生(2001.09—2004.06),获法学博士学位。
政府及林草系统工作经历
1991年7月—2013年2月
高校任教与共青团工作
• 1991.07—1994.06 任兰州大学德育教研部助教、讲师,参与思政课程改革;
• 1994.06—2001.06 历任兰州大学德育教研部副主任、学生处副处长,推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 2001.06—2004.03 任共青团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大学团委书记,强化青年思想引领;
• 2004.03—2010.09 历任共青团甘肃省委副书记、书记,统筹全省青年工作与志愿服务。
2013年2月—2021年8月
地方主政与经济管理
• 2013.02—2015.06 任陇南市委副书记(正厅级),分管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
• 2015.06—2021.08 任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长,推动白银资源型城市转型,实施“铜城”振兴计划,2020年白银市GDP增速达5.5%。
2021年8月至今
省级林草主政
• 2021.08.02 免去白银市市长职务,任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
• 2022.01.02 经甘肃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省林草局局长,兼任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管理局局长;
• 2025年重点任务:
◦ 实施“生态屏障”工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 建设“智慧林草”平台,实现全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覆盖率90%以上。
现任职务履职重点(2025年)
一、生态保护与修复
• 国土绿化:开展“三北”工程攻坚,2025年完成造林绿化150万亩,沙化土地治理率提升至65%;
• 生物多样性:推进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生态廊道200公里,保护濒危物种栖息地。
二、林业改革与产业发展
• 林权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25年流转林地面积超500万亩,带动林农增收10亿元;
• 林下经济: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2025年产值突破200亿元,惠及10万农户。
三、生态补偿与政策创新
• 补偿机制:落实《甘肃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2025年建立省级生态补偿基金,规模达10亿元;
• 碳汇交易:试点森林碳汇交易,2025年完成首笔跨省碳汇交易额5000万元。
四、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
• 科研平台:建设“甘肃省林草种质资源库”,保存乡土树种资源200种;
• ◦ 人才计划:实施“青蓝工程”,2025年培养林业高级职称人才200名。
分管领域与重点工作
• 办公室:编制《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发展“十五五”规划》,统筹年度考核;
• 资源处:开展森林督查,2025年违法占用林地案件查处率100%;
• 防火处:建设防火隔离带1.2万公里,2025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下;
• 科技处:推广“光伏+林业”模式,2025年建设试点项目50个。
工作特点与成效
一、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 2024年完成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生态修复2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率提升至68%;
• 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2024年生态修复面积达15万亩,雪豹种群数量回升至120只。
二、改革创新突破
• 202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甘肃省林长制条例》,建立五级林长责任体系;
• 2024年试点“林权抵押贷款”,发放贷款额超15亿元,激活林业资产。
三、跨区域协作深化
• 2024年与宁夏、青海联合签署《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协议》,协同治理流域生态;
• 推动“甘浙林草协作”,引入社会资本20亿元建设生态产业园区。
社会评价与荣誉
• 2023年:获评“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
• 2024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省委组织部评选);
• 媒体评价:
◦ 《甘肃日报》称其“生态守护者与改革先锋”;
◦ 网民评价其“既有学术底蕴又善实战的‘林草专家型’官员”。
备注说明
1. 以上信息综合自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省委组织部公示及公开报道,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
2. 职务动态依据2021年8月省委任命文件及省政府任免通知;
来源:大专韧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