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一碗制作技艺传承百年的手工挂面到一坛飘香四海的非遗老酒,从熙攘的早市到热闹的夜市,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的街巷间氤氲着浓浓的“烟火气”。随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这座千年古县正以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消费场景,书写着“小城故事”新篇章。
从一碗制作技艺传承百年的手工挂面到一坛飘香四海的非遗老酒,从熙攘的早市到热闹的夜市,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的街巷间氤氲着浓浓的“烟火气”。随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这座千年古县正以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消费场景,书写着“小城故事”新篇章。
“六饧六醒,少一步都出不了这个味儿。”凌晨4点,徐家路口手工空心挂面作坊的灯已经亮起,徐家路口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第二十一代传承人徐守玉弓着腰,将发酵足时的面团反复抻拉、盘条,动作行云流水。“面要空心,制作要有耐心。”徐守玉擦去额头的汗,指着墙上“用心做好一碗面,用爱温暖一座城”的标语笑道。
这门始于清代的技艺于2021年5月被列入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使得徐家路口手工空心挂面的名气愈发响亮,有人驱车百里来买面,也有人“生病了都嚷着吃”。如今,这份“非遗温度”正通过电商平台飘向全国,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穿过挂面作坊蒸腾着的“烟火气”,循着一缕醇厚的酒香,便到了醉一斗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酿造车间。60岁的酿酒师赵保贵正用木锨翻动酒醅,空气中蒸腾的雾气裹挟着高粱的甜香。
2024年12月,醉一斗酒传统酿造工艺成功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介绍,酒醅通过蒸馏、冷凝流出白酒原浆,将其放入陶制或木制容器(酒海)中陈化老熟3年以上,再经过勾调等程序,醉一斗白酒便制成了。
酒坊后院,不少游客正体验“自酿封坛”项目,北京来的张先生将写满祝福的酒坛递给女儿:“这酒存到闺女出嫁时喝,比啥奢侈品都有意义。”该公司董事长石慎勇指着身旁的酒坛介绍:“去年我们跟着‘齐鲁号’中欧班列进了波兰展会,外国客商品完酒直竖大拇指。”
近年来,茌平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深挖非遗文化的市场价值,不断助力企业把传统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
市场管理处的智慧大屏实时跳动交易数据:今日客流量已破1000人次,电子支付占比82%。戴着红袖章的消费督导员老韩边走边记录,“政府发的消费券今天核销了146张,那个卖有机菜的摊子最火”。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区新增规范化早市3处,日均拉动消费超30万元。
随着气温日渐升高,夜市经济也逐渐升温。在金牛湖夜市,95后创业者小陈的糖画摊前围满了孩子,糖稀在他手中化作腾龙彩凤,“周末一晚上能卖200多个”。不远处,肖家肉饼第四代传人肖勇刚将面剂子甩得啪啪响:“咱这手艺直播过,不少网友说隔着屏幕都能闻见香味。”
周末的菜屯镇林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森林美食节”正在举行。游客们亲手挖出“叫花鸡”的泥壳,孩子们围着面塑艺人学捏小兔子。农家乐老板黄丽红忙着打包黄焖鸡礼盒:“城里人就爱这口柴火味儿,真空包装能放7天。”
发放消费券、增设免费公交车、开辟网红打卡墙、举办各类活动……茌平区正不断打出“组合拳”,为提振消费再添一把火。
(张继敏 张庆富)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