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天,一个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的诱人季节。然而,今年春天可称得上气侯异常多变,“倒春寒”下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走低,冬日的寒意似恋恋不舍不愿离去,春姑娘姗姗来迟。不少地方冷风嗖嗖沙尘不断,有的四月份又下起了雪,还有的出现了雪打桃花的景观。正如一则谚语所曰“春天
春天,一个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的诱人季节。然而,今年春天可称得上气侯异常多变,“倒春寒”下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走低,冬日的寒意似恋恋不舍不愿离去,春姑娘姗姗来迟。不少地方冷风嗖嗖沙尘不断,有的四月份又下起了雪,还有的出现了雪打桃花的景观。正如一则谚语所曰“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好在最近的天气明显转暖、春回大地,双休日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有名的公园人头攒动几乎爆满,人们尽情地在户外迎春踏青,在绿色和花丛中拍照留影,享受浪漫的春色春光,陶醉于春天的阳光和温暖。
人们所以喜欢春天,是因为春天是编织美好和梦想的季节。大千世界,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各领风骚。然而,人们最期盼的是春天的到来,原因就在于它确实被大自然赋予了编织美好和梦想的寓意。但凡了解一点历法知识的人都知道,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通常从立春开始,到立夏结束。在中国传统节气中,它包含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六个节气,标志着万物从沉睡中苏醒,大地逐渐焕发生机,更预示着新的生命开始。春天,它如同一位天地间精湛的画师,以大地当布,把树木当笔,用风雨作油彩,在自然界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在这些画卷中,沉睡了一冬的大地母亲缓缓苏醒,嫩绿的小草破土而出,树木披上了新装,花儿竞相绽放,姹紫嫣红。蜂蜜和蝴蝶不停在花间穿梭,忙碌着采集花蜜献出爱心。鸟类更是很早就活跃起来,翱翔蓝天,欢快歌唱。春天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早已成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的对象,许多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歌颂春天,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苏轼的“竹外桃花两三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这些诗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浪漫气息,被千古留传,令世人陶醉。
人们所以喜欢春天,是因为春天是播种希望和未来的季节。有一句俗语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象征着一年的开端,决定着全年的收获。在我们每个人儿时的记忆中,冬去春来,寒往暑来,枯死的再长出来,世间万物在每年的春季都会有一次重生,这就是春天的秘密、春天的伟大,它象征着希望和未来。显而易见,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农民在这个时候耕田种地,把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期待着秋天的丰收。这种对未来的投资,虽然需要当下辛勤付出和时间的等待,但换来的却是满满的果实,是袓祖辈辈劳作的亲人脸上的笑容和心里满足,是劳动人民创造财富及生活的全部意义。除了农作物的播种,春天还是人们播种人生理想和希望的重要时刻,反思和规划未来的极好时机。此时,我们不妨停下脚步,回顾以往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下一步的工作生活重新思考安排,设定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这种春天的总结提高,实际上就是对人生未来的最好投资。春天也是播种人世间友谊和情意的季节。春回大地、春风拂面,人们更容易敝开心扉、乐于交友,无论是与朋友的相识相知相聚,还是陪伴亲人在绿荫和花海中漫步,都会深深感受到春天的温馨甜蜜与喜悦,激励人们拼搏奋进,携手奔向美好的未来。
人们所以喜欢春天,是因为春天是强健体魄、怡养身心的季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春天是最能够让人们心情舒悦的一段光荫。温暖的阳光、细柔的春雨、嫩绿的枝叶、绽放的鲜花以及百鸟的欢唱、蝴蝶的飞舞,这一切都能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乐趣、奋斗的价值。进而陶冶情操,激发正能量,坚定干事创业的决心信心。同时,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人们养生健体正当时。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顺应春季的自然规律,注重科学养生,方能使人们在新的一年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我国中医药学认为,作为四季之首的春天,一个突出特点是人体的阳气会随着自然节奏开始活跃和上升,人们的身体应适应这种变化,从饮食、作息、运动、心理等方面入手,全面调养身体,让身心在春天的阳光雨露下得到滋养和放松,增强抵抗力、免疫力。人们强身健体,春季的户外运动不可缺少,近些年党和政府对全民健身运动高度重视,体育设施场地不断完善,城镇的公园、花园、健身步道大幅增加,人们应更多地走出家门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双休日、假期可与亲人朋友一起户外踏青、赏花,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锻练身体,释放压力,改善心境,增强体质。
可爱的春天,每年都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给我们带来春的气息、春的温暖,然而又会俏然离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人都无法改变。正所谓“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宋·苏东坡)。把“春”留住,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留恋,虽然我们无法真正把“春”留住,但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延续春之韵、春之声、春之梦,让春天的美好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使向往追求美好、弘扬新风正气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新时代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
一一作者二0二五年四月写于北京!
来源:数智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