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降解到回收 古浪县推动农田“减白增绿”转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15:29 1

摘要:在黄花滩镇四墩村胡萝卜集中连片种植基地,新型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农田,这种环保地膜经微生物和光热作用自然分解,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为土地“减负”开辟新路。

春耕时节,古浪县构建覆盖地膜生产、使用、回收的地膜治理全链条体系,推动农田“减白增绿”转型。

种植好的胡萝卜

在黄花滩镇四墩村胡萝卜集中连片种植基地,新型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农田,这种环保地膜经微生物和光热作用自然分解,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为土地“减负”开辟新路。

“以前收完菜还得雇人捡地膜,费工费钱还捡不干净。”种植户张兴科蹲在地头,手指轻触新铺的白色地膜。作为试用农户,他坦言传统地膜回收成本高、残留多,而降解地膜不仅省去回收环节,保墒效果也毫不逊色。说话间,他展示农业技术员发来的降解实验视频,画面中地膜碎片在土壤中逐渐消融。

在永丰滩镇废旧地膜回收点,联合作业机将田间残膜打包成捆,运往六峰塑料回收加工公司。车间内,废旧地膜经破碎清洗后“变身”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可加工成滴灌带,既降成本又减污染。”公司经理冯甲武介绍。

古浪县通过“农户捡拾交换、回收网点收集、企业加工利用”的循环模式,推动废旧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深度融合。政府引导、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运行体系,使田间残膜量显著下降。古浪县农业部门还同步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培训,提升农户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生态治理的合力。

覆膜机田间作业

从推广降解地膜到织密回收网络,古浪县以“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利用”为路径,形成覆盖生产、使用、回收的全链条治理模式。通过技术革新与机制创新,古浪农业生产加速向绿色高效转型。田间地头,覆膜播种的农机穿梭作业,银白地膜与破土新芽交织成景,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通讯员朱淑珍

来源:武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