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港口建设出现新变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3:11 3

摘要:根据Wiseguyreports相关报告数据,2024年全球多式联运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22.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6%;预计到2032年可达到1032.9亿美元,市场规模实现快速扩张。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和运输组织形式的不断更新,尤其多式联运的发展、低空经济的兴起和供应链重构,让港口的经营与管理出现了诸多变化。

多式联运设施加速升级

根据Wiseguyreports相关报告数据,2024年全球多式联运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22.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6%;预计到2032年可达到1032.9亿美元,市场规模实现快速扩张。

北美地区主要为铁路—公路联运模式,通过密集的铁路运输网络与高效的港口枢纽系统,服务于国内长途和跨境运输。美墨加协议的推动以及潜在关税等因素影响,促使北美区域内2024年多式联运需求增长。北美多式联运协会(IANA)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北美地区多式联运业务总量达到1808.4万个单位,同比增长8.5%。

欧洲地区多式联运市场稳步增长,其依托跨欧洲运输网络持续推动多式联运枢纽和跨国通道建设。2024年7月,欧盟新版跨欧洲运输网络(TEN-T)政策正式生效,致力于构建一个涵盖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的高效多式联运网络。TEN-T政策分为核心网络、扩展核心网络以及综合网络三个层次:核心网络连接欧盟主要城市和关键节点,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建设;扩展核心网络预计于2040年完工;综合网络则计划在2050年前将欧盟所有地区连接至核心网络。

中国多式联运市场受“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等因素驱动,市场规模增长显著。根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CCIA)数据,2024年中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1335万标箱,同比增长15.4%;铁路集装箱发送箱量3668万标箱,同比增长10.2%;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9万列,同比增长10.7%。

2024年5月,巴西成立南美一体化基础设施和规划部际委员会,以进一步落实《巴西利亚共识》,重启南美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而物流基础设施是南美一体化发展战略中重要部分,巴西政府宣布将于2025年启动“亚马孙路线”项目,与厄瓜多尔、秘鲁等国家合作将亚马孙和太平洋的四个港口连接起来,修建一条多式联运运输线。

墨西哥的特万特佩克地峡跨洋走廊项目计划投入约75亿美元,以建立一个连接墨西哥湾和太平洋的多式联运走廊,促进大西洋与太平洋间的货物运输。此外,2024年7月,墨西哥政府宣布要在墨西哥东南部部署与特万特佩克地峡跨洋走廊列车平行的光纤网络,长度达1200公里,将为该走廊沿线的港口、火车站等提供连接,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互联网服务。

2024年11月,中国发布《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通过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入港口堆场、物流园区,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创新发展。

供应链重构扰动港口生产

2024年,全球供应链格局因多重因素发生深刻变化,其中地缘政治冲突与供应链重构对港口行业影响显著。此外,美国等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对全球供应链稳定性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作为全球物流的关键节点,港口的韧性直接影响着供应链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稳定性。以红海危机为例,大量船舶因局势紧张而选择绕行好望角,这使得航行时间和成本大幅提升。根据美国投行Jefferies的相关统计数据,与2023年相比,2024年干散货船舶的绕行比例达到56%,集装箱船舶的绕行比例更是高达90%。

对于港航业而言,红海危机造成的影响是持续性的,严重干扰了该区域的贸易流通与物流运输,进而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2024年5月,由于红海地区局势紧张引发的船舶绕行和船期混乱,港口在应对不稳定船期时的作业安排面临较大挑战,导致新加坡港等东南亚港口出现拥堵现象。

为缓解港口拥堵,新加坡港务局和港口运营商新加坡港务集团表示将与集装箱班轮公司和区域支线公司进行合作,向其提供港口最新的泊位可用性信息,并建议他们的船舶到达时间,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船舶靠泊延误的情况。

低空经济赋能港口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是基于低空空域航空器飞行活动所衍生出的新型经济形态,低空物流作为低空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突破了地理条件、时间以及效率等多方面限制,在短途运输、时效性要求高的场景,以及无人化、智能化的物流配送需求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低空经济在港口行业的应用也愈发多样化,具有锚地船舶物资配送、港区巡检及海上搜救等多个应用场景。

2023年,全球低空经济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已达2.08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24年至2029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1.51%。在中国,低空经济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3.8%。根据相关数据预测,中国低空经济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未来5年的复合增速将达到16.03%。

近年来,低空经济与海洋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特别是在港航领域,低空技术的应用正为海洋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广东省珠海市正全力打造以无人机配送锚地船舶物资、陆岛无人机物流及无人机载人观光为核心的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实现“低空经济”+“海洋经济”融合应用。2024年7月,珠海市正式建成“唐家港—桂山岛”干线航线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同步开通全国首条无人机海岛邮路“珠无1”,实现小件包裹2小时极速达。2024年8月,天津港保税区发布了《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聚焦低空制造、低空运营、低空保障和低空服务,来构建全国一流的低空产业集群。2024年11月,天津海事局实现了应用无人机进行海上搜救,通过无人机可快速投放救生筏、急救包等设备,并能够实时传回现场图像和数据,提高搜救效率和精准度。

港口向多维可持续枢纽转型

随着港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港口作为重要的贸易枢纽和物流节点,已不再局限于发挥自身的物流功能,同时还肩负着平衡环境、社会及经济影响的重任。通过与当地社区协调合作,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其与当地社区开展可持续发展合作,通过应用绿色技术、开展环保项目以及进行社会责任投资等多种方式,实现环境保护、社会福祉和经济增长的三重效益,港口正从传统物流节点向“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可持续枢纽转型。

2024年2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公园管理局发布了最终的威廉斯敦地方港口区域计划。威廉斯敦地方港口区位于墨尔本充满活力的西部,传统上是各种休闲、商业和社区划船活动的场所,当地政府通过积极邀请当地社区成员参与规划过程,通过公众咨询和反馈,确保港口发展符合社区需求,以维护港口与社区的协同发展关系。

2024年12月,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达尔文滨水区获批了一项耗资2.5亿澳元的重建计划,内容包括新建236间客房的会议中心酒店、Larrakia文化中心、公共公园及餐饮设施等,旨在提升社区可持续性与宜居性。保留滨水生态空间的同时,引入创新产业,形成“工作—生活—休闲”一体化的可持续社区模式。(谢文卿)

来源:中国水运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