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成为野生动物栖息乐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2:17 1

摘要:秦皇岛市已发现受保护的陆地野生保护动物515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508种。秦皇岛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拓创新、跨界联动,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9月17日上午,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工作。

在秦皇岛栖息的大杓鹬。秦皇岛市林业局供图

在秦皇岛栖息的灰鹤与翘鼻麻鸭。秦皇岛市林业局供图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王震军)秦皇岛市已发现受保护的陆地野生保护动物515种,其中兽类7种,鸟类508种。秦皇岛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拓创新、跨界联动,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9月17日上午,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工作。

秦皇岛市全境处于东北亚与东亚过渡地带,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栖地。截至2024年,全市已发现受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515种:其中兽类7种,国家二级1种(豹猫)、“三有”6种;鸟类508种,国家一级31种(如:丹顶鹤、东方白鹳、大鸨、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91种(如:红隼、长耳鸮、短耳鸮、白腰杓鹬、大滨鹬等)、“三有”386种。鸟类以候鸟居多,少数为本地留鸟(70余种),集中分布在沿海湿地、市区公园和北部山区。

为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秦皇岛市实现了“四个首创”。

一是紧盯野保执法难题,在全省首创管理专家库。2022年5月,成立了由21名高校、研究机构、协会的专家学者和行政机关技术人员组成的秦皇岛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专家库。在全省率先为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的保护、管理和执法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破解司法鉴定机构对涉案野生动物物种认定周期长、费用高昂的难题。管理专家库成立以来,已协助林业、公安、市场等部门提供大量咨询意见并出具野生动物认定意见50余份,提高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缩短了案件办理周期、节约了案件办理成本。

二是破解涉案动物困境,在全省首创放归协作机制。为防止出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性伤害”,秦皇岛市林业局、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等部门进行专题研究,于2024年5月20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执法司法涉案活体野生动物放归救护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就物种鉴定及信息共享、证据固定、证据移送、放归救护、跨区域协作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实现了符合条件的涉案活体野生动物可以在第一时间(最快3天以内)重归自然的目标。

三是筑牢生物安全防线,在全省首创疫病防控主动预警机制。对于鸟类跨国界迁徙的实际情况,秦皇岛市林业局与秦皇岛海关于2022年签署合作备忘录,指导秦皇岛海关技术中心和秦皇岛市鸟类收容救助站联合建设首个“野生动物生物安全风险监测站”。通过取样检测,收集采样野生鸟类数量超过1700只,从排查禽流感、新城疫疫情和投毒风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到野生动物疫病主动防控、早期预警。

四是标准先行赋能保护,在全国首创涉案动物救护放归地方标准。于2025年1月9日出台了秦皇岛市地方标准《涉案陆生野生动物救护放归自然指南》,包括涉案野生动物在救护和放归自然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内容、工作流程和基本要求,以及救护、放归、处置操作流程。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