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编程一年多,我的2点思考总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2:07 1

摘要:可以根据详细的需求文档,完整实现或者调优整个模块,会考虑现有技术栈,以及和其他模块的关联对接。

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关于 AI 编程的思考 ,主要关于两个方面:

网上看到过 AI 编程 L1-L5 的范式划分,但我感觉下面的名字更适合一些:

第一阶段:智能补全

和原有的自动补全体验一样,但会参考上下文进行分析,补全内容更加有效。

第二阶段:任务级

可以根据需求任务、缺陷内容,帮忙实现小功能实现或者缺陷修复。

#技术分享第三阶段:模块级

可以根据详细的需求文档,完整实现或者调优整个模块,会考虑现有技术栈,以及和其他模块的关联对接。

第四阶段:项目级

能根据一个需求输入,自动走完研发流程,交付可运行的应用。

头部的产品已经到达这一阶段,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解决方案,比如 TRAE 的 SOLO 、Qoder 的 Quest 、Cursor 的 Background 模式。

第五阶段:团队级

多智能体协同,分别扮演不同的研发流程参与方,通过协作实现更加复杂项目的交付,甚至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技术部门存在。

上面的“团队级 AI”就像钢铁侠里面的 贾维斯 一样,不管你给他多么复杂的任务,它都能帮你完成。

目前还是一个 憧憬 ,大部分团队都在摸索,但尚没有完全可投产的解决方案。

“项目级” AI 中,我并没有提 Claude Code ,并不是因为它不够,而是我感觉目前它已经高于“项目级”了。

它设计的 sub-agent 模式,在一些高手手里,已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团队级 AI”的能力,只是并未开放或者形成解决方案。

这方面后续我会再尝试分享一些探索经验。

AI 时代,对任何岗位都会有所提升。但整个软件行业里,我认为 AI 编程 最适合的,提升最大的 ,应该算是产品经理了,尤其是 懂技术的产品经理

现有 AI 在具体细分场景能力其实已经非常强了,但距离“团队级”还有差距。

那 AI 落地时,就需要一个业务的架构人员、执行人员、调度人员了。

他了解整个业务逻辑的各个阶段,同时又具备使用 AI 的技术基础,他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把各个阶段最好的 AI 串联起来,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 半 AI 化 ”。

比如,我昨天分享的小程序 UI+功能一锅出的思路。

而国内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就是一个装了这么“多”的岗。

来源:墨码行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