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兵娃子的那些事儿"
"小杨,你这被子叠得还是不行啊!看这个棱角,软塌塌的,像什么样子!重叠!"班长老李的大嗓门在宿舍里炸开,我急忙站直身体,心里却嘀咕着:这破被子咋就叠不好呢...
记得1981年刚入伍那会儿,我就是个农村出来的毛头小子,啥也不懂。家里人说当兵好,能锻炼人,还能学本事。我半信半疑地被送到了征兵站,然后和一大帮同龄人一起坐上了去山东的大卡车。
那天天气不好,下着小雨。妈给我包了十几个肉粽子,用油纸包好,说是路上饿了吃。我把它们小心翼翼地塞在挎包里,生怕别人看见。结果刚上车没多久,旁边的高个子就闻到了味。
"哎,老乡,啥东西这么香啊?"他挤眉弄眼地问我。
我不好意思地掏出来:"我妈包的粽子,你要吃不?"
"那感情好啊!"他也不客气,接过去就啃。"我叫王建军,河南人,你呢?"
"杨顺,湖南的。"我也跟着咬了一口粽子,甜糯的味道让我一下子想家了。
到了部队,第一件事就是剃头。我那一头自以为还挺帅的"长发",被理发员"刷刷"几下就给推没了。摸着光溜溜的脑袋,看着镜子里陌生的自己,心里真不是滋味。
"哈哈,小杨,你这光头比咱老王还亮!"王建军笑得前仰后合。我才发现他的头发也和我一样,成了"大光明"。
新兵连的日子苦啊!早上5点不到就得起床,叠被子、洗漱、跑步,接着是站军姿、练队列。那时候北方的冬天特别冷,风吹在脸上跟刀子似的。我这南方人根本受不了,没几天鼻子就开始流血。
"小杨,你这身板也太弱了吧?以后多吃点,别饭菜刚上来就说吃饱了!"班长老李虽然嗓门大,但人不坏,常常在我碗里多夹几筷子菜。
宿舍住了八个人,除了王建军,还有北京来的小高、陕西的老张、四川的胖子等。刚开始真是鸡同鸭讲,北方人说话我听不懂,我说话他们也直挠头。不过军营就这样,同吃同住同训练,不到一个月,大家就打成一片了。
有天夜里,我迷迷糊糊听见有人推我:"小杨,该你值班了,别装睡!"
"再睡会儿..."我把被子拉过头顶。
"快起来,再过十分钟就到咱俩站岗了,你再磨蹭班长又该骂人了!"王建军硬是把我从被窝里拖了出来。
站岗是新兵最怕的差事
,尤其是冬天的夜里。我和王建军裹着大衣,搓着手跺着脚,还是冻得直哆嗦。他从口袋里掏出两块水果糖:"含在嘴里,提神!"
我俩就这样挨到了换岗时间。回到宿舍后,躺在床上,我突然觉得鼻子一酸,想家想得厉害。
"怎么了,想家了?"上铺的王建军探出头来。
"嗯。"我闷闷地应了一声。
"谁不是呢,我昨晚做梦还梦到我妈炖的排骨呢!馋死我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倒笑了:"你就知道吃!"
在部队,内务是最让人头疼的事。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水杯要排得一条线,连鞋子都要摆得整整齐齐。我这人从小没规矩,老是弄不好,每次内务检查都被点名。
"小杨,你这被子又塌了!今天罚你打扫厕所!"班长指着我的床铺大声说。
就这样,我成了宿舍的"厕所专家",几乎每周都得去刷一次马桶。
最让我意外的是,班长居然发现我有个"特长"——射击姿势标准。虽然我身体不壮,但动作特别规矩,尤其是瞄准的姿势,连教官都说好。
"小杨,你来给大家做个示范!"射击课上,班长常让我站出来,给其他人演示动作要领。这可把我美坏了,终于在部队里找到了"存在感"。
每到示范的时候,我就挺直腰板,生怕出一点差错。慢慢地,我从整天挨骂的"南蛮子"变成了班里的"小标兵"。连队比武时,我还代表班里参加了投弹比赛,虽然名次不高,但也没给班里丢脸。
"小杨,你这进步真快啊!"班长拍着我的肩膀说,那是我当兵以来第一次被表扬,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
当兵最盼望什么?当然是收信和休假了!每到发信的时候,全连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所有人都竖着耳朵等指导员喊自己的名字。有段时间我一个多月没收到家信,急得茶饭不思。
"杨顺,你的信!"指导员喊我名字的那天,我差点跳起来。
那是家里寄来的一大信封,里面装着爸妈的信,还有我初中同学小芳的来信。爸妈说家里一切都好,弟弟考上了中专;小芳告诉我她进了纺织厂工作。看完信,心里暖洋洋的,那夜值班我精神特别好,一点也不困。
部队的日子也有乐趣。礼拜天可以看电影,夏天还能去江边游泳。最过瘾的是逢年过节加餐,能吃到肉包子或饺子。有次春节联欢会,我还表演了一段湖南花鼓戏,把北方兵都看傻了。
"小杨,你还会这个?真看不出来啊!"胖子惊讶地说。
"农村出来的,小时候看多了!
"我得意地回答。
当兵的时候,津贴不多,每月就十几块钱。但那时候钱真值钱,能买不少东西。我最爱买花生糖,一毛钱两块,甜丝丝的,特别解馋。
转眼两年过去,退伍的日子到了。收拾行李时,翻出了入伍时带来的针线包,已经旧得不成样子了。想想两年前那个啥也不懂的毛头小子,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心里百感交集。
"小杨,回去干啥工作啊?"胖子问我。
"不知道呢,可能先回家帮着种地吧。"我有点茫然。
"你小子别傻了,争取去厂里上班啊,当兵的有优待政策!"王建军拍着我肩膀说。
临行前一晚,班长把我叫到办公室。
"小杨,这两年你进步很大。"班长难得地笑了笑,递给我一包香烟,"出去后好好干,别给咱连队丢脸!"
我接过烟,心里一酸,只能使劲点头。第二天一早,我背着行李,和战友们挨个握手告别。王建军硬是送我到了大门口。
"小杨,常写信啊!"他使劲拍我的肩膀。
"必须的!"我眼圈有点红,赶紧转身上了车。
回到家乡,我真没想到当兵时学到的东西对工作有那么大帮助。县里的棉纺厂招工时,一听说我是退伍兵,马上就要了我。厂里比起其他新人,我更能吃苦,更守规矩,很快就被提拔成了小组长。
"小杨,你在部队是不是管事的?怎么这么会带人?"车间主任老赵问我。
我笑了笑:"不是,就是个普通兵。在部队里学会了做事认真,为集体着想。"
部队里养成的习惯一直伴随着我。每天早起,被子还是习惯叠得整整齐齐;走路时,还是不自觉地抬头挺胸;遇到困难,心里总会响起班长的那句"别给连队丢脸"。
1990年代初,我调到了县供销社工作,当上了采购员。那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上商品越来越丰富。我负责采购日用百货,经常要跑外地。
有次去外地进货,在火车站碰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王建军!他当时在省城一家国企工作,出差路过我们县。十年没见,他瘦了不少,但那豪爽的笑声一点没变。
"小杨!真是你啊!我还以为认错人了!"他一把抱住我。
我们找了个小饭馆,点了几个菜,喝了点小酒,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他告诉我胖子去了深圳,老张留在了部队。班长老李前几年退了伍,回老家当了派出所所长。
"咱班就你变化最大!当年那个老挨批评的'南蛮子',现在都是干部了!"王建军笑着说。
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哪是什么干部,小小一个采购员而已。"
"小杨,还记得当年班长罚你叠被子的事不?"王建军突然问。
我们相视大笑,笑声中满是对军营岁月的怀念。
如今,我已经退休了,偶尔会翻看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看着照片中穿着军装的年轻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简单纯粹的年代。我常想,如果没有当兵那两年,我的人生会不会完全不一样?
上个月,县里组织"老兵之家"活动,我又见到了几位当年的战友。大家都已人到中年,有的头发花白,有的肚子圆了,但聊起当年的军营趣事,眼中依然闪烁着年轻的光芒。
"小杨,还记得你第一次站岗睡着被班长逮住的事不?"王建军笑着问。
"那能忘吗!罚我站了一夜岗,冻得跟狗似的!"我装作生气的样子。
有人提议唱首歌,大家一致选了《军中绿花》。虽然嗓音已不再嘹亮,但唱到动情处,几个老兵竟红了眼眶。
我常对儿子说,人生中最宝贵的那段经历,不是发了多少财,当了多大官,而是那段穿军装的日子。那里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团队的力量,更教会我面对困难时不认输的精神。
"爸,你讲的军营故事太夸张了吧?能有那么苦?"儿子常这样问我。
我只是笑笑:"等你长大了,自己去体验就知道了。"
回想那段军旅生活,虽然辛苦,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财富。那些被子叠法、站军姿的苦训练,那些深夜站岗的寒冷,那些和战友一起吃饭、说笑的温暖时光,都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最近我在小区和几个老兵组了个"退伍兵茶话会",每周日下午一起喝茶聊天。虽然我们来自不同部队、不同年代,但一说起军营往事,那种熟悉的感觉立刻就回来了。
"老杨啊,你说咱当兵那会儿,条件虽然艰苦,为啥反而比现在快活?"老王常这样问我。
"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简单吧,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我总这样回答。
岁月流逝,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每当电视上播放阅兵仪式,看到那些整齐划一的队伍,我的心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激动起来。儿子常笑话我:"爸,又想当兵了?"
是啊,那段青春,虽然走远了,却从未离开过。
"小杨,你这被子叠得还是不行啊!看这个棱角,软塌塌的,像什么样子!重叠!"时至今日,我耳边还常响起班长的吼声,那是我们那个年代专属的回忆。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