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泼陂河镇:乡村振兴协理员扎根一线 书写为民服务“暖心答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1:36 1

摘要:初秋时节,光山县泼陂河镇的乡村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活力。8月初,三名新分配的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正式入驻,他们带着热情与责任扎根基层,以“走家串户”的脚步、“排忧解难”的行动、“赋能发展”的担当,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服务村民的“贴心人”、推动

初秋时节,光山县泼陂河镇的乡村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活力。8月初,三名新分配的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正式入驻,他们带着热情与责任扎根基层,以“走家串户”的脚步、“排忧解难”的行动、“赋能发展”的担当,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服务村民的“贴心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当好政策宣传“传声筒” 让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大爷,您看这宣传册上写的秸秆禁烧政策,既保护咱村的环境,还能避免安全隐患,我再给您讲讲具体要求……”清晨的赵畈村,协理员董晓叶手持政策宣传资料,穿梭在村落巷道中,用接地气的方言与村民唠着“政策嗑”。这是泼陂河镇乡村协理员开展政策宣传的日常缩影。

深知村级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三名协理员始终把“让村民懂政策、享红利”放在首位。针对村里老年人多、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的实际情况,他们主动放弃“线上群发”的便捷,选择“线下上门+集中宣讲”的“笨办法”:农忙时节,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把低保申请、危房改造、医保报销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转化为“大白话”“家常话”;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逐户上门“一对一”服务,手把手教填申请表、帮整理材料,确保每一项惠民政策都精准送到村民心坎上。截至目前,协理员累计开展政策宣讲20余场,上门服务特殊群体90余户,帮助35户村民成功申请惠民政策。

做好民生服务“勤务员” 把村民“忧心事”变成“放心事”

“放学慢点走,注意看车!”每天下午放学时段,邬围孜村G230国道旁的邬围孜小学路口,总能看到协理员张梁才的身影。由于学校紧邻国道,往来车辆多,而在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交通安全一直是家长们的“揪心事”。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梁才与村“两委”沟通,主动参与到“护学岗”队伍中——每天放学高峰,他和村干部轮流在路口疏导交通,提醒学生避让车辆、引导家长有序接娃,用坚守筑起孩子们的“安全防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椿树店村村民简大爷的妻子突发大病,高额医疗费用让老两口犯了难。协理员唐小倩听说后,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帮忙整理病历、费用清单等材料,向镇公共服务办递交了低保办理申请,并实时跟进审批进度。当得知低保审批通过的消息时,简大爷紧紧握着唐小倩的手,激动地说:“小唐啊,真是太谢谢你了!多亏了你跑前跑后帮我解决难题!”

化身乡村赋能“催化师”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真是太方便了!”邬围孜村村民李大姐脸上满是笑容,她口中的“好工作”,正是协理员张梁才帮忙对接的。今年,邬围孜村招商引资引进的民裕服饰厂面临“招工难”,而村里不少农村妇女因需照顾家庭,只能闲赋在家。张梁才得知后,立刻行动:一边对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一边挨家挨户统计村内劳动力情况,最终成功推荐 5 名妇女入职,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愁”,又让村民实现了 “家门口就业”。

不止于“稳就业”,协理员们更着眼乡村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增收新路径。三名协理员自发组建“电商联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技巧,计划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把村里的有机大米种植、手工红薯粉制作、散养土鸡养殖等场景“搬”到线上,用真实的乡村画面吸引网友关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土特产”变成“香饽饽”。

从政策宣讲的“声音”,到民生服务的“身影”,再到乡村发展的“行动”,泼陂河镇的三名乡村振兴协理员,以“螺丝钉”般的坚守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温暖民心。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为民故事,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泼陂河,注入了青春活力与坚实力量。(通讯员 刘洋)

来源:时代报告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