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兴衰考辨正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11:23 1

摘要:史之精义,在于钩沉索隐;论之有据,贵在穷源溯流。然世多浅尝辄止之辈,于齐鲁兴衰妄下雌黄,谬言“齐强鲁弱自古皆然”,实乃不察本末、信口胡诌。今溯西周之始,辨春秋之变,兼考地理之征,以正视听。

史之精义,在于钩沉索隐;论之有据,贵在穷源溯流。然世多浅尝辄止之辈,于齐鲁兴衰妄下雌黄,谬言“齐强鲁弱自古皆然”,实乃不察本末、信口胡诌。今溯西周之始,辨春秋之变,兼考地理之征,以正视听。

很多人印象中的齐鲁

昔武王克商,大封宗室功臣。周公旦以王室至亲,受封于鲁,立国汶泗之间。此地沃野千里,膏腴相连,素为华夏文明腹心;且伯禽就国时,天子赐“大路之车、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更携周室典章礼乐,故“周礼尽在鲁矣”。西周至春秋中期,鲁国凭王室宗亲之尊,常执诸侯牛耳,凡王室有命,鲁必率先响应;其军威赫赫,盟会征伐,诸国仰其鼻息,俨然诸侯之长。观鲁僖公时,率师败淮夷于舒,又会齐、宋之师伐邾,声威远播;且鲁为“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王室倚重,诸侯畏服,此乃鲁强之明证。

反观齐国,武王虽赐其“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之广袤疆域,然此不过一纸空文,恰似空头之约。其初封之地僻处西北,滨临溟渤,土壤瘠卤,非若鲁地宜于农耕。《管子》载“齐地负海舄卤”,盐碱浸渍,五谷难殖,立国之艰,迥异常伦。彼时莱国雄踞胶东,自商世已然,根基深厚,兵强马壮。姜太公初至营丘,莱人便趁其立足未稳,兴兵来犯。太公虽以智谋退敌,然为避其锋芒,齐国数度迁都,自营丘而薄姑,又自薄姑而临淄,每一次迁徙皆显局势窘迫。且齐哀公时,纪侯向周夷王进谗言,致使哀公被烹杀,齐纪两国由此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此后公孙无知之乱、公子纠与小白争位,数度内乱频仍,国势衰微几不能自立,与鲁国之尊崇稳固相较,强弱立判。

齐国倾举国之力修筑长城,西起平阴,东至琅琊,蜿蜒千余里。其初意在防鲁、御莱,后兼御吴、越锋芒,此非强者未雨绸缪之策,实乃弱者守境图存之举。譬若人处危局,强者徒手可搏歹徒,弱者纵握宝剑,仍需筑垒自保。齐长城之役,征夫无数,府库虚耗,正见其立国之初根基薄弱,不得不以坚壁自固。反观鲁国,恃王室之威、膏腴之利,无需仰仗高墙深垒,此亦强弱差异之显证。

齐国虽怀灭纪、拓土之志,然受制于内忧外患,复仇之路漫长曲折。至齐襄公时,方展开灭纪行动。襄公先以背盟、弑君之手段,使鲁、郑无暇顾及纪国,后逐步蚕食纪国领土。公元前690年,纪侯被迫出逃,纪国终灭。而与莱国之战,自太公建国便已开始,历经数百年,至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国才举倾国之力将其攻灭。此数百年间,齐国深陷苦战,内耗巨大,始终难以全力发展国力。

然世有不服者,妄以齐之富强为亘古常态。试问:何时齐强而鲁弱耶?盖自桓公任用管仲,推行“相地而衰征”之法,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鲁天平始生倾斜。管仲设盐铁官营,兴鱼盐之利;制“参其国而伍其鄙”之制,军政合一;铸币通货,通商惠工,齐国自此崛起。反观鲁国,固守周礼,变法迟缓,虽有臧文仲、季文子之贤,终难挽颓势。自管仲改革后,齐屡伐鲁,取汶阳之田;夹谷之会,孔子虽折齐之阴谋,然鲁国国势日衰已不可逆转。及至战国,鲁屡受齐欺,疆土日蹙,终至只剩曲阜弹丸之地,为齐所并,此皆后话。

今山东盐碱地广布于胶东海滨、渤海之畔,其分布与古齐疆域若合符契。沧海桑田,虽时移世易,而地脉之征犹存古昔之痕。盐碱之困,既证齐初立之艰,亦显鲁国坐拥膏腴之地的天然优势。由此观之,西周至春秋中期鲁强齐弱,乃确凿史实;桓公管仲之变后,齐盛鲁衰,亦是时势使然。后世不究地理之因、不察时势之变,空谈“齐强鲁弱”,实乃盲人摸象,徒增笑柄耳!

昔余初涉春秋之史,亦囿于“齐强鲁弱”之俗见,以为齐据东海之利、霸图早成,鲁守礼乐之旧、势微必然。及穷经籍、考舆地、辨源流,方悟此论大谬。始知周初鲁受王命之重,坐拥汶泗膏腴,执诸侯牛耳;而齐封斥卤之境,屡遭莱夷侵逼,数迁其都,国力困窘。纪侯谗言致哀公被烹,齐国蒙羞;桓公管仲变法,方扭转乾坤。

史之幽微,非沉心叩问不能得;事之真伪,非反复推究不能明。譬如璞玉藏于顽石,须琢之磨之,方显温润;亦若迷雾蔽于重山,待风吹雾散,始见真容。齐鲁兴衰之辨,不过史海一粟,然以小见大,足证“研愈深而理愈晰,辨愈彻而史愈明”。今之治学,当效此求索之道,勿为浮言所惑,方能探得千年史脉之真章。

今著此文并七律十首,非好为标新立异,实乃恐后人不察,重蹈争论之覆辙,误入牛角之尖途。愿览者详考古今,细究本末,则齐鲁兴衰之实,昭然若揭;史海迷雾之惑,豁然开朗。如此,方不负千载之遗文,亦免却无谓之纷扰也。

七律十首·齐鲁国运咏叹

其一·武王分封

牧野鹰扬纣祚终,分茅裂土庆成功。

周公礼乐传洙泗,太公旌旗指海嵩。

鲁邑膏腴承帝宠,齐疆斥卤困英雄。

谁能预卜兴衰事,青史翻开页未终。

其二·齐初困境

一纸空文赐海邦,营丘烽火照寒江。

莱夷犯境城频徙,卤地生盐稼不穰。

数度迁都避锋芒,百年积弱叹沧桑。

纪侯谗语哀公逝,仇恨深埋岁月长。

其三·鲁之盛时

周室同宗礼数隆,汶阳田美岁常丰。

盟坛歃血诸侯附,庙堂挥戈淮夷忡。

礼乐诗书传雅韵,旌旗甲胄耀长空。

春秋早岁称雄长,鲁国威仪贯宇中。

其四·齐图振作

桓公一策动乾坤,管仲奇才辅国垣。

煮海为盐开富路,通商惠贾立军屯。

九合诸侯扬威远,一匡天下霸气存。

自此齐强凌鲁弱,风云变幻几朝昏。

其五·齐纪世仇

谗言构祸起萧墙,哀公蒙冤恨未央。

襄公雪耻兵戈动,纪国悲歌社稷亡。

几代筹谋终有报,百年恩怨始能偿。

可怜白骨埋荒草,犹记当年战血凉。

其六·齐鲁交锋

齐鲁争衡岁月悠,长城蜿蜒界春秋。

齐师南下汶阳蹙,鲁将迎敌志气遒。

夹谷会盟凭舌辩,朝堂变法叹迟留。

此消彼长皆天数,往事如烟逝水流。

其七·齐灭莱国

莱夷雄踞自殷商,齐国争锋岁月长。

灵公挥师终雪耻,胶东拓土始开疆。

荒丘但见遗戈冷,故垒空闻战骨凉。

漫道齐强从古是,当年也曾困穷乡。

其八·鲁之衰落

守旧循规百政荒,强邻环伺日彷徨。

井田制破仓廪竭,礼义崩颓国运殇。

只剩曲阜弹丸地,难撑宗庙半爿梁。

回首当年称伯长,而今涕泪满斜阳。

其九·战国终局

战国纷争血雨飘,齐吞鲁国势如潮。

周公故地归强齐,太公旧疆起暮笳。

霸业兴衰皆尘土,烽烟聚散尽云沙。

千年往事凭谁问,唯有汶河映晚霞。

其十·史韵千秋

竹简青灯考旧章,兴衰荣辱费评量。

鲁强齐弱西周事,齐盛鲁衰战国殇。

地脉犹存盐碱迹,史书长载是非详。

后人若解其中味,莫负先贤字里香。

来源:聆听美妙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