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闰六月,老人们常说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到底啥意思?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12:11 1

摘要:“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这句老话在民间流传甚广。眼瞅着 2025 年就撞上了闰六月,这罕见的历法现象,一下把这句老话从记忆深处拽了出来,让大伙忍不住琢磨:今年三伏天,难道要大变样?

惊!今年闰六月,“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 啥情况?

“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这句老话在民间流传甚广。眼瞅着 2025 年就撞上了闰六月,这罕见的历法现象,一下把这句老话从记忆深处拽了出来,让大伙忍不住琢磨:今年三伏天,难道要大变样?

闰六月,到底咋来的?

咱平常说的农历,其实是阴阳合历。阳历呢,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年,时长约 365.25 天;阴历则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一个朔望月平均 29.5306 天,12 个朔望月下来,一年也就 354 天左右 。这么一算,阴历一年比阳历少了 11 天上下。要是一直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季节和月份就对不上号了,比如春节可能就不在冬天,而是跑到夏天去了。

为了让农历和季节能 “和谐共处”,老祖宗想出了闰月这招。简单讲,就是每隔几年,在农历里加一个月。具体咋操作呢?古人规定,把两次冬至之间含有 13 个月的年份定为闰年,闰年里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就被定为闰月 。今年六月之后那个月,正好没有中气,就成了闰六月,这么一来,2025 年全年就有 384 天。

这种历法调整,还把不少传统节日的时间都改变了。往年中秋节一般在 9 月,今年直接推迟到 10 月 6 日;浪漫的七夕节,也从熟悉的日子,挪到了阳历 8 月 28 日 。

“三伏不见天”,啥意思?

理解了闰六月,再看 “三伏不见天”。这可不是说三伏天就看不到天空了,它有好几层含义 。

从气象角度看,闰六月往往会让三伏天的时间有所延后,使得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和雨季凑到了一块儿 。古代典籍《岁时广记》就提过 “闰夏多雨,伏气不扬”。雨水多起来,天空常常阴沉沉的,大晴天自然就少见了。

对农事而言,这可不是个好消息。明代《农政全书》明确警示过:“闰六月,晚禾惧涝” 。三伏天本就高温,要是再碰上没完没了的降雨,秋收的庄稼可就遭了殃。农民们靠着祖祖辈辈的经验,一听说闰六月,心里就犯嘀咕,毕竟这可能关系到一年的收成 。

从养生层面来说,中医讲究 “冬病夏治”,三伏天是借助阳气驱寒的好时机 。可要是 “三伏不见天”,阳光不足,阳气生发不够,人就容易被湿邪入侵。《黄帝内经》里讲 “夏伤于湿,秋必痎疟”,说的就是夏天受了湿气,秋天可能就容易生病 。

三伏天,今年啥情况?

2025 年的三伏天,从 7 月 20 日开始,到 8 月 18 日结束,总共 30 天,比常见的 40 天 “加长版” 三伏天,整整少了 10 天 。这是为啥呢?原来,三伏天的长短,和 “庚日” 有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今年这个时间是 7 月 20 日(农历六月二十六),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决定中伏天数,今年 8 月 9 日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这就导致中伏只有 10 天 。

虽说三伏天整体时间缩短了,可千万别掉以轻心。因为今年末伏,刚好撞上立秋后的 “秋包伏”。农谚有云 “秋包伏,热得哭” ,再加上现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据气象模型预测,南方地区可能会面临 “高温 + 高湿” 的双重 “烤” 验,那种闷热的感觉,就像蒸桑拿一样;北方则要警惕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一场狂风暴雨 。

回顾历史,闰六月的年份,气候确实容易出状况。清光绪十一年(1885 年)闰六月,江南地区 “霪雨四十余日”,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民国二十三年(1934 年)闰六月,长江流域同样遭受罕见洪涝 。近几年,像 1987 年、2017 年、2023 年这几个闰六月年份,我国平均气温普遍低于常年,虽说不算酷热难耐,但那种闷热的感觉,也不好受 。

面对特殊三伏天,咱咋应对?

农民朋友们可得早做打算。南方地区,得赶紧把抽水机准备好,预防洪涝灾害,一旦雨水过多,能及时给农田排水;北方的话,给玉米等农作物装上滴灌设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天气 。有农科院专家建议,可以根据当地情况,改种一些耐涝的茭白,或者抗高温的糯高粱,比起死守传统水稻种植,可能更靠谱 。

咱们普通打工人,也得有自己的 “避暑神器”。出门穿上防晒衣,挡住毒辣的紫外线;随身带个小风扇,随时给自己降降温;再备上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日常作息也得调整,尽量避开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这段最热的时间出门,喝奶茶都得选去冰的 。

家里的主妇们,得留意防潮。今年三伏天湿度可能超过 85%,衣柜里挂除湿袋效果有限,不妨试试放大米吸湿。东北大妈都开始抢购真空压缩袋了,广东的朋友更是恨不得给蟑螂喂干燥剂,来对抗这潮湿的空气 。

老黄历上说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可现在科技发达,气象卫星 24 小时盯着天气变化。河北有位农民老张,手机里装了三款天气 APP,笑称现在种地就跟打游戏似的,得时刻盯着 “外挂”,了解天气动态 。

中医馆瞅准时机,推出 “闰月加强版” 三伏贴,价格涨了 30%,依旧被大伙抢光。95 后们则在直播间疯狂下单 “空调续命套餐”,主播喊着 “买三台送一台,让家里每个角落都凉快”,瞬间点燃抢购热情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来源:章丘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