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海拔3800米的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燃姑乡中心小学,彝族女孩拉马阿瓦拆开新书包时,一张来自内蒙古的手写卡片滑落:“愿格桑花与你一同绽放。”这跨越2000公里的温暖问候,源自准格尔义工协会“云帮扶”公益平台的一场爱心接力。2025年3月27日,783个承载着草原
在海拔3800米的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燃姑乡中心小学,彝族女孩拉马阿瓦拆开新书包时,一张来自内蒙古的手写卡片滑落:“愿格桑花与你一同绽放。”这跨越2000公里的温暖问候,源自准格尔义工协会“云帮扶”公益平台的一场爱心接力。2025年3月27日,783个承载着草原情谊的爱心包裹,精准送达川滇5所山区学校,让黄河岸边的善意在横断山脉绽放光芒。
准格尔义工协会创新的“云端帮扶”模式,将公益资源调度变成了可量化、可追溯的数字行动。通过线上平台,山区学校的课桌缺口、冬季衣物需求等信息被实时采集,爱心企业菜之锅火锅餐饮公司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定向捐赠;物资运输全程贴有数字标签,志愿者燕静茹在手机上就能追踪到“鄂尔多斯—凉山”的物流轨迹。当云南寻甸县朵马嘎村小学急需体育器材时,平台直播窗口立即弹出需求提示,协会通过云帮扶快速匹配资源,实现了传统公益难以想象的响应速度。这种“需求—供给—反馈”的闭环机制,让每一份爱心都掷地有声。收到书包的孩子们上传感谢视频,成为激励企业持续捐赠的动力;青少年志愿者王安琪在视频里看到彝族孩子用彝语说出“谢谢”时,眼眶湿润:“原来我们的心意真的能穿过大山。”
从2012年的11人团队到如今的1.3万志愿者,准格尔义工协会党支部始终是凝聚力量的核心。协会创新“1+10+N”志愿服务体系,将助老、助童等10条主线与42个公益项目深度融合。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的偏远小学,党员志愿者连续10年开展“青春灯塔”项目,为400多名留守儿童编织“心理防护网”,成功干预200多起青少年自伤事件。“双培双带”机制让道德模范吕海英这样的“公益领头羊”不断涌现,12年来将25万人次的帮扶足迹延伸至云、贵、川、藏等地区。
当彝族孩子用稚嫩的笔迹写下“远方有亲人”,当蒙古族少年阿艺思在卡片上画上格桑花,这场爱心传递早已超越物质帮扶。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树坪村小学,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绘制“民族团结长卷”,鄂尔多斯民歌与彝族月琴的旋律交织回荡。“我们不仅要送书包,更要架起各民族心灵相通的桥梁。”准格尔义工协会会长吕海英说。14年深耕,准格尔义工协会创造了公益领域的多个“第一”。内蒙古首个社会组织助农直播团队,年销售额突破350万元;全国首个将服刑人员子女纳入帮扶体系的公益项目;西部首个实现“云端支教”全覆盖的志愿组织。他们用数字技术提升帮扶精度,用文化浸润滋养精神厚度,让“草原暖风”与“山乡新貌”共同绘就新时代的公益画卷。
如今,准格尔旗的志愿者们依旧忙碌。他们深信,那些带着草原气息的书包终将化作知识的翅膀,那些跨越山海的问候终将成为改变命运的星火。这场永不停歇的爱心对话,正在书写着“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让文明之光在北疆大地持续闪耀。
截至21时,准格尔旗最大极大风已达11级!寒潮橙色预警!最低气温小于0℃
编辑:刘柯彤
校对:千娜审核:王兴宇 任彦荣监审:刘蕾总监审:王水泉声明: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来源:活力淮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