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单合一20周年再进化,“组织智能”成为新蓝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0:27 1

摘要:一方面,“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对“人的价值最大化”这一精神持续强化,让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越来越深刻,逐渐将其作为自身的一种信仰。如果真正理解并接纳了这种哲学,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打开了通往商业真理的大门。

导语: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组织智能”的蓝图就像是一个理想国,难以企及。但海尔和越来越多企业的实践,证明了“组织智能”可以实现。

路言/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引人关注的“组织智能”

最近几年,有一场企业论坛笔者每年都会尽量参加,其便是海尔主办的“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每年的论坛都像一场思想盛宴,每次参加都收获颇多。

一方面,“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对“人的价值最大化”这一精神持续强化,让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越来越深刻,逐渐将其作为自身的一种信仰。如果真正理解并接纳了这种哲学,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打开了通往商业真理的大门。

另一方面,“人单合一”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持续进化,从早期的自主人、自组织与零距离,到后来的场景与生态,再到零边界与智能交互生态,每次参会都是对当代最前沿商业趋势与商业理念的系统学习。

2025年是人单合一模式创立20周年,此次论坛对人单合一模式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论坛主题为“组织智能:构建AI时代的智能交互生态”,“组织智能”这个关键词成为贯穿论坛的主线,为企业勾勒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理想组织的蓝图,引发了专家学者、企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探讨。

2

“组织智能”并非理想国

近几年,大模型技术突飞猛进,相较之前的AI技术,大模型最典型的特征便是自学习、自交互、自进化,进而带来智慧涌现。其技术逻辑借鉴了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运作机制,通过高质量数据、科学算法与强大算力的结合,产生令人惊艳的“智慧”。

这也给了个人、组织很大启示,如何在AI时代提升自身的智慧。笔者认为,对于组织来说,组织内外部的用户需求、前沿技术趋势等信息就相当于是数据,企业的文化与机制相当于算法,而组织内外部所有人的共同思考与群策群力便是算力,这些要素高效组合起来,一个组织就能产生越来越强大的“组织智能”。

此次“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上提出的“组织智能”,便有这个意思,通过人单合一模式独有的组织机制和文化,来充分挖掘和调动组织及生态系统内所蕴含的集体人类智慧,并实现这些智慧在组织内的共享,由此推动各种自主创新,从而创造出商业新物种,生生不息。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上述“组织智能”的蓝图就像一个理想国,难以企及。但此次“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上分享的大量海尔内外部实践,证明了“组织智能”可以实现。

在笔者看来,经过40多年的风雨洗礼,如今的海尔已经是一个具有“智慧”的组织,不仅核心主业海尔智家在不断进化,成长为全球500强企业,还在大健康、数字经济等不同行业涌现出了多家生态创业公司,其中已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未来长期潜力不输于家电主业。

通过这几个具体的故事,我们可以感知到海尔“组织智能”的旺盛生命力。

今年海尔智家大火的“懒人洗衣机”,是研发人员发现大量用户不想把内裤、袜子和外衣放到一起洗,便自主研发了这款三筒洗衣机,大筒洗外衣,小筒分别洗袜子和内衣,三个筒可以同时或者独立运转。通过网上预售的方式,根据预售情况进行生产,这款产品实现了零库存。

在这款洗衣机的模具制作、设计、制造与原材料供应等环节,都没按照传统的流程来逐一签字确认,而是全员围绕交付目标进行自主协作,实现了流程上的零签字。

向用户交付完产品之后,海尔又通过与用户的“零距离”,捕捉到用户的新需求,例如有些用户还需要洗鞋、烘干等功能,洗衣机团队便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研发迭代,实现了“组织智能”的正向循环。

海尔生态中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海尔生物,最早源于海尔为医院研发低温冷藏设备。在与医院合作的过程中,海尔生物发现了医院用血的痛点,即手术室总是担心血液不够,倾向于多储备血液,但是手术后剩余的血液就直接浪费了。在这种需求驱动下,海尔生物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低温冷藏设备升级为网器,打造了血联网,大大提升了医院血液的使用效率。在血联网模式成功后,海尔生物进一步拓展出了疫苗网业务。

海尔鼓励员工创业,给予资金与资源支持,内部创业团队也会跟投,这样就能与创业项目共命运。海尔生物初创团队累计跟投超过5000万人民币,目前海尔生物已经成功上市,市值最高时达400亿元人民币,创始团队也收获了巨大的增值收益。

这种内部自主创业的案例在海尔还有很多,例如海尔智家旗下的智慧家庭场景服务品牌三翼鸟,海尔大健康旗下的海医汇,卡奥斯旗下的海行云、卡泰驰与海尔新能源等等,这些成功案例的共同特征都是没有自上而下的指令,而是组织的每个部分都拥有“智慧”,基于用户需求而自动进行了后续一系列的进化,这便是“组织智能”的形象体现。

海尔三翼鸟打造的智慧住居场景体验

3

“组织智能”背后的“道”与“术”

那么,海尔的“组织智能”是如何产生的呢?笔者在对海尔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组织智能”的形成有方法论可依,包括“道”与“术”两个层面,正好对应人单合一模式在1.0时代与2.0时代的核心精髓。

在“道”的层面,便是坚持人单合一模式1.0时代提出的“人的价值最大化”这一哲学精神,推动企业实现从工具人到自主人,从科层制到自组织的转变。所谓自主人,就是将CEO最重要的三权(决策权、人事权与财务权)让渡给员工,人人成为自己的CEO;自组织,就是自主人自我组织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形成链群合约,创造出新的价值。

这种“自主人”组成的“自组织”,会像水母一样,发现商机后迅速行动,共同创造价值;也会像海星一样,组织的每个部分都自成系统,可以进行自主灵活的创新与进化。

在“术”的层面,便是构建人单合一模式2.0时代重点提出的“智能交互生态”,让企业与用户、生态伙伴都能根据市场变化而零边界的融合。在这种“零边界”的组织里,所有生态参与方都可以成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分享的主体,产生“参与各方都受益”的正反馈循环。

当有了“自主人、自组织”带来的员工自驱力与零距离,有了“智能交互生态”带来的各个生态方之间的零边界,这样的组织就会像有了“智慧”一样,自动获取并交互用户需求,自动组织生产与交付,进而继续自动发现新需求,自动进行迭代,不断壮大为一个商业新物种。

海尔的这种“组织智能”,不仅体现在国内业务上,海外业务也不例外,展现出全球普适性。

海尔出现在英国伦敦地标性建筑

在跨国并购后,海尔从不派驻管理人员,而是通过输出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激发当地团队和业务的活力。神奇的是,在加入海尔之后,日本三洋当年即实现扭亏为盈,新西兰斐雪派克、意大利Candy的市场份额及经营绩效大幅提升,美国开利商用冷柜并入海尔一年后便实现盈利,通用家电复制人单合一模式后,5年多时间里实现收入翻番,2023年跃升为全美第一大家电公司。

在这些成功案例的影响下,目前全球已自发成立了15个人单合一模式研究中心,75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万余家企业在学习人单合一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企业自进化的“组织智能”。

4

人单合一:很好的中国文化名片

目前,全球很多大企业设有技术类、商业类的大型论坛,但据笔者了解,以经营哲学与管理文化为核心的论坛目前只有海尔举办的“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且该论坛规格颇高。

参加了几次下来,笔者意识到海尔坚持做这件事的价值。首先,这场论坛是对人单合一理念与实践的呈现,是推动其不断深入思考的一种很好方式;其次,这是海尔汇聚外部专家进行思想思辨的一种有效途径;还有,这是真正通过海尔的思想力与成功实践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大量顶尖专家与商业精英,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文化传播,充分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与中国文化的魅力。

其实,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核心理念,背后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支撑,例如,《道德经》中的“太上,不知有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为无不为”,《庄子》中的“虽有至知、万人谋之”,《易经》中的“群龙无首”等等。

在此次论坛中,有一处交流让笔者印象深刻。瑞士洛桑IMD创新管理学教授比尔·菲舍尔在与海尔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先生探讨“智能交互生态”时提出问题,在零距离和零边界的环境中,海尔是如何运作平台的,是否是规则制定者与赋能者的角色,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理解。

但张瑞敏提出了“消除平台”的思路,他说,生态中并不存在平台,有平台本身就是错的,生态不需要任何平台来制定规则,发挥领导作用,而是生态方根据价值贡献自主决定去留。

如果了解张瑞敏对于《道德经》中“有生于无”、“无为无不为”哲学的深刻认识,便会较容易理解他的这个观点。作为海尔的创始人,他把海尔视作一个公共契约中心,实现了“人人都是CEO”。对于海尔在生态中的位置,他也认为其与生态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平等的,各方都是去留自由的。

这种源于中国经典哲学的思考,一方面让海外的顶尖专家收获了全新启迪,另一方面也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文化中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由此带动更多人对中国文化的深度认同。

历经20年,“人单合一模式”在贡献了一系列杰出的观念与实践后,又提出了“组织智能”的新蓝图;下一个20年,“人单合一模式”势必会继续进化,推动“组织智能”在全球落地,对中国、全球商业产生更大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