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智慧供热节能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11:49 1

摘要:本项目投资金额为 12,594.00 万元,实施主体为阳光热力。该项目由供热物理设备网、供热物联网和智慧供热平台三部分组成。实现对供热智慧监管、智慧运营、智慧调控等目标,对各热力站供水阀进行调节,保证各热力站间的均匀供热,避免冷热不均,对所有用户的取暖给予保障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投资金额为 12,594.00 万元,实施主体为阳光热力。该项目由供热物理设备网、供热物联网和智慧供热平台三部分组成。实现对供热智慧监管、智慧运营、智慧调控等目标,对各热力站供水阀进行调节,保证各热力站间的均匀供热,避免冷热不均,对所有用户的取暖给予保障。

安装动态平衡型电动调节阀,进行二次网平衡改造,将进一步降低热耗和电耗,提升供热质量的同时降低供热成本。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公司供热方式将从传统的经验调控、粗放管理现状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级。

2、项目必要性分析

(1)建立智慧供热平台,推进供热智能化管控

智慧供热管理平台极大的增加了热网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完善了对系统内运行情况的有效监控,有效排除系统运行隐患,保障了热力系统的安全性及供暖的稳定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依靠创新性的热能平衡思想合理调配热力系统中的热能,保障热能的平均分配与按需分配,减少热量的损耗,整体提升系统能效水平。

智慧供热管理平台是结合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等多功能的综合管理平台,具有国内先进的热力企业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流程,强化产业协同,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2)“智慧供热”服务万家冷暖

传统集中供热方式主要是依靠人工计算、经验调节,这种粗放式的业务管理已不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公司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原供热系统进行流程改进,使公司可以感知用户室温,智慧调节供热各环节阈值。智慧供热系统实现了监管从“人管”到“数管”,公司从“人控”到“智控”,促进供热均衡的同时,助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在保障居民供热均衡、居住满意度的同时,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作出贡献。

(3)降低管网能耗

提高热能利用率,厉行节能减排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对于阳光热力来说,能源节约的基础是清楚地了解热源、热力站、用户等各级的包括水、电、热、汽各种能源消耗的情况,结合室外温度检查站内运行参数是否匹配、用户的室内温度是否达标等。有效的能耗分析结果可以对公司高效节能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节省公司的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生产调度系统的建立,可以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核算采暖季生产运行成本,通过分析与核算,使供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均衡供热、节能降耗、扩大供热面积的目的。

为了保证热网安全经济运行,合理调配热能,预防生产事故发生及在突发事故时及时、正确处置,提高供热管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程度,将换热站监控、地理信息、模拟仿真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整合为能源管理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公司管网联网、环网调度管理,保证公司管网的安全、稳定、节能运行,充分发挥供热调度,节能降耗的管理职能。通过系统的建立,将大大提升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为公司安全运行、节能降耗、应急抢险、管网建设、工程管理、提供全面、快捷的管理平台。

推进热网改造,采用创新性的智慧热网理念,建设智慧型热网,增强热力系统安全性,实现绿色高效的热电联产运行模式,为地区居民提高冬季生活质量。

(4)抢抓市场,实现企业效益多赢目标

随着阿克苏市城区热负荷的快速增长,热源与热网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远期热网可能面临输送瓶颈。供热企业需要提效升级来应对规模化增长,而供热节能改造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供热节能改造目的是满足生活区供热可靠性的需要,同时通过供热节能降耗,改善供热区域的环境。通过供热节能改造,阳光热力实现传统供热行业的升级优化,在推进管理的规范化、系统运行的高效化的基础上,多举措并行实现节能降耗,提升供热的现代化水平,技术与服务相结合,实现供热服务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3、项目可行性分析

(1)产业政策导向具备可行性

供热系统是阿克苏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供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服务保障系统,供热水平是衡量民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公司秉承“科技、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助力城市转变综合治理、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方式,提高政府和企业运转的质量与效率,提升民生获得感。

智慧供热为传统供热行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对于实现公司供热业务转型升级、推动智慧供热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升公司供热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及实现节能降耗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技术具备可行性

智慧供热节能改造技术伴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不断丰富、更新,近年来,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先后展开了智慧供热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全网平衡软件、水力计算模拟等分析软件日益完善,针对供热“源、网、站、户"端到端全流程,实现了供热智慧监管、智慧运营、智慧调控,最终迈向政府可管,企业可省,百姓可感的智慧供热新篇章。国内这些先进的实施案例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4、项目实施计划

本项目计划建设周期 36 个月,实施过程主要包括智慧供热信息服务平台和热网平衡机室内温度检测建设。

5、投资概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 12,594.00 万元,其中设备投资 9,034.62 万元,安装工程投资 1,283.76 万元,其他投资费用 1,130.73 万元,预备费 1,144.91 万元。

6、本项目新增加设备

智慧供热信息服务平台软件部分、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智慧供热信息平台、生产调度系统软件、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设施管理系统软件、应急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录入系统软件、 数据管理系统软件、水力计算软件、热网手机 APP 定制、全网平衡系统软件、物联网水力平衡云平台、、客服系统软件 定制、收费系统软件、无线室温采集系统软件、、客服系统硬件、客服系统工作站 T3650、收费系统服务器 R740、收费系统工作站 T3650、 智慧供热平台服务器 R940。

热网监控、系统服务器 R740 、物联网水力平衡云平台服务器 R740、全网平衡系统服务器 R740 台 、智慧供热平台工作站 T3650 、热网监控 SCADA 系统工作站 T3650 台 4.002.11 全网平衡系统工作站 T3650。 二网管控工作站 T3650 台。无线室温采集系统服务器 R740。热网平衡控制3.1 一次侧压差控制器 DN250 。户用调节平衡阀 DN。单元调节平衡阀 DN。数据采集器。室内温度。 NB-IoT 室内温度传感器 HDCTH1000AC。

7、项目建设地址及环保情况(措施、设备等)

本项目不涉及生产建设,不会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环境没有破坏,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和要求。

8、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对供热系统进行智能改造,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公司通过对热网平衡改造和建设,可以实现居民小区管网二次侧水力平衡的自动化调节,释放现场调节所需的人力、提高运行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实现均衡输配的低能耗、高质量的供热模式。助力公司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此报告为摘录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来源:思瀚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