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博会上看青年人续写非遗新故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11:34 1

摘要: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校媒记者 杜奕燔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 记者 任明超)手持金箍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唐仕女、精致可爱的小动物......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河南展区,汝窑、钧瓷、绞胎瓷、唐三彩四大国家级非遗技艺亮相,勾勒出传统工艺与当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校媒记者 杜奕燔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 记者 任明超)手持金箍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唐仕女、精致可爱的小动物......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河南展区,汝窑、钧瓷、绞胎瓷、唐三彩四大国家级非遗技艺亮相,勾勒出传统工艺与当代创新的交融图景。古老窑火在消博会的平台上,正由青年续写新的故事。

4月17日,消博会向社会观众开放的第一天,记者来到消博会河南展厅,“进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在门口一下抓住了消费者们的注意。而该技艺的传承人、00后青年任信光就静静地坐在展台的一旁。“我的爷爷就是干这一行的。”任信光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喜欢做钧瓷,“我本身喜欢画画,以前也没有想过自己会从事这个行业,但长大之后,我就知道这个是责任,我应该去做,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记者拿起展区上的小兔子时,原本有些腼腆的任信光也“健谈”了起来,“你看这里兔子耳朵其实是削得非常精致的,但烧制的时候,在高温下釉的流动性就可能会导致耳朵的形状与预想的不同。”他特地拿起一旁的瓷器碎片,仔细讲解起为何瓷器不同部位的釉厚度不同,“我觉得我有责任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他坚定地表示。

钧瓷展台上的茶具以及小兔子。杜奕燔/摄

紧靠钧瓷的展厅上,花纹华丽的绞胎瓷引得许多消费者驻足观看。这项始于唐代、以“内外通透”为特色的技艺,经青年设计团队创新,将传统席编纹、羽毛纹融入茶器、首饰盒等设计。“现在的团队年轻人比较多,工厂里一半以上都是80、90后。”展台负责人、绞胎瓷县级非遗传承人柴欢向记者介绍,身为90后的他,大学学习的是体育新闻专业,但受到父亲的影响,他毕业后选择了传承绞胎瓷这门技艺,“这个工艺比较特殊,也非常好看”,绞胎瓷也吸引了很多当地大学生前往工厂体验非遗技艺,在这次消博会上,这些出自年轻团队的瓷器也收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我们一上午就卖出了十套定制茶具套装”。

绞胎瓷县级非遗传承人柴欢正在绞胎瓷展台展示产品。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摄

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这些传承千百年的技艺一直在探索新的出路,以青年团队吸引年轻消费者。“去年趁着《黑神话:悟空》的大热,我们特地推出了以孙悟空为原型的瓷器作品,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这已经是汝瓷第五次来到消博会,河南省廷怀玉青白胎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延鸽向记者介绍,为了能让素雅的汝瓷重焕新生,如今工匠们会将描金工艺、裱花工艺等与汝瓷相结合,并将卡通人物作为釉上彩的纹样,“我们还会和一些设立对口专业的高校以及中专合作,请学生到工厂进行实习,让新鲜的血液进入行业。”

汝瓷展台上,工作人员正在向观众介绍展品。杜奕燔/摄

在展台的最右侧,憨态可掬的唐三彩仕女正“排队”迎接消费者们的目光。唐三彩展台的讲解员胡静波向记者介绍,如今他所在的企业分为“传统古法工艺”和“文创产品”,其中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团队的十几名员工,基本都是85后、90后,“文创团队的年轻人会根据出土文物进行文化创新,比如‘小胖妞’‘小胖马’等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

唐三彩展台上的文创类产品。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