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5月13号,天津那叫一个晒啊,早上六点煎饼果子摊都热火朝天,大伙儿恨不得穿个小背心就出门。可谁知道,这老天爷翻脸比翻书还快,中午气温31.2℃,地表温度更是飙到47℃,跟个大火炉似的!可到了下午,呼呼的北风裹着沙尘就来了,共享单车满地乱滚,“津门老味”的招
哎,你猜怎么着?天津这天儿,跟坐过山车似的,忽冷忽热,还夹杂着冰雹、雷雨和大风,跟开了个“天气大礼包”似的!这到底咋回事?
话说5月13号,天津那叫一个晒啊,早上六点煎饼果子摊都热火朝天,大伙儿恨不得穿个小背心就出门。可谁知道,这老天爷翻脸比翻书还快,中午气温31.2℃,地表温度更是飙到47℃,跟个大火炉似的!可到了下午,呼呼的北风裹着沙尘就来了,共享单车满地乱滚,“津门老味”的招牌也吱呀吱呀地响,跟要散架似的。
这还没完,15点06分,陆地大风蓝色预警来了,15点15分,海上大风预警也来了!气象台的专家们一看雷达图,好家伙,一块紫红色的回波直奔宝坻,冰雹概率超过70%!这冷暖气团在华北平原上空“掐架”,蓟州山区已经下起了小冰雹,跟米粒似的。
这天气变化,简直比川剧变脸还快!晚上11点42分,武清区就下起了黄豆大的冰雹,噼里啪啦砸了9分钟,种西红柿的老刘心疼得直跺脚,估计损失了三成收成。与此同时,南开区的树被风刮断了,砸中了一辆快递小哥的三轮车。渤海湾的渔船也摇摇晃晃,船长打电话说浪高3米,甲板上站都站不住,跟坐海盗船似的。
这场“天气大礼包”让整个城市都忙翻了天。排水工人凌晨四点就守在下水道口,就怕暴雨一来,路面积水,跟个小池塘似的。果然,第二天早高峰,宾水西道涵洞就积水了,送孩子上学的李女士不得不绕路,堵得心塞。交警也无奈地摇头:“见过四月飞雪,没见过五月的天这么折腾!”
更刺激的是气温的变化,13号31℃,14号25℃,16号又飙到33℃,这温度曲线跟过山车轨道似的,忽上忽下。医院的心血管科也忙坏了,接诊量比平时多了不少,医生说血压跟着气温坐电梯,血管壁受不了这刺激。家住老旧小区的孙奶奶赶紧用胶带在窗户上贴了个“米”字,就怕大风把玻璃吹碎了。
16号高温又回来了,大伙儿又翻出了电风扇。可蓟州的果农却高兴不起来,刚经历了一场冰雹,桃子都被砸坏了,现在又要担心新一轮的坏天气。装防雹网要两万多,对小户来说,真是个不小的负担。
很多人质疑预警发布得晚,应急管理局赶紧出来解释,说他们已经比国标提前了24分钟发布预警,还引进了人工智能预报系统,冰雹识别准确率提升到82%。可记者的问题也很犀利:系统能预测天气,能预测菜价吗?可不是嘛,河西区菜市场的黄瓜价格三天涨了四成!
南开大学的周教授说,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天气事件,是气候系统发出的“分期付款”账单。京津冀的热岛效应让强对流天气更频繁,就像高压锅的泄压阀被频繁触发。市政协委员也建议把防雹网纳入农机补贴目录。
这场持续七天的“天气连续剧”终于在20号放晴了。但应急管理局的预警信息库里,多了127条市民上传的灾情影像。海河边的钓鱼大爷开玩笑说,要是冰雹能存冰箱里,夏天拿出来镇西瓜多好。而气象台的专家们又开始忙碌了,因为华北上空,新的涡旋云系又在酝酿了……
这天气,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你说,未来我们该如何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呢?我们又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一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