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上海中小学餐饮的绿捷,8月中标22个学校,高管个个神通广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07:05 2

摘要:其实,这事在网上发酵有几天了。事发时全网围观罗永浩暴捶西贝,没啥热度。甚至在事件爆发之初的9月14日,家长在网上发文呼吁“希望西贝参与竞标上海中小学学生餐”,还得蹭罗永浩的流量。

上海校园餐巨头绿捷的业绩,让我想起了马兰德隆版《佐罗》的开场镜头:一个玉米小贩在广场上热情叫卖“猪能吃,人也能吃”。

一份虾仁炒蛋把上海绿捷推上了舆论的风口。

其实,这事在网上发酵有几天了。事发时全网围观罗永浩暴捶西贝,没啥热度。甚至在事件爆发之初的9月14日,家长在网上发文呼吁“希望西贝参与竞标上海中小学学生餐”,还得蹭罗永浩的流量。

9月15日,上海一些家长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说孩子学校的午餐里虾仁炒蛋有异味,结果午餐马上就被停供了。后来,媒体一查,发现这道菜的供应商是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虾仁炒蛋不合口味的情况,估计也不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响。但实际上,大家对绿捷公司的不满由来已久,网上一片批评的声音。有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一直吐槽学校的餐食不好吃,其他家长也反映过多次了,可是绿捷一直没有换过供应商。社交媒体上的大量负面评论,也印证了家长的说法。甚至有媒体曝光,网友们还扒出了绿捷多年来的投诉和诉讼记录,虽然不完全,但数量不少。

9月18日早上,关于这起令人心疼的事件在今日头条短暂登上了热搜第7名,但很快就掉下去了,完全消失在热搜榜上。整个网络上都是讨论的声音,结果绿捷实业似乎一点也不慌,安静得像石沉大海,真是稳得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说实话,要不是这次发臭的虾仁炒蛋被曝光了,谁知道背后还有多少类似的事情没被揭开呢?根据不少上海学生和家长的反映,绿捷实业供应的这些难以下咽的学生餐,早就让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生吃过了。

对于这次学生餐的卫生问题,网上目前能看到的处理办法就是,学校及时停掉了那些发臭的午餐,然后给学生发了面包代替。闵行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已经开始关注这件事,表示会积极展开调查。

但是,除此之外,就再也没看到任何相关部门的公开回应。按理说,事发在学校,地方教育部门应该是第一个站出来处理的。但截至现在,连个声音都没有,完全没人出来做个样子,明显是连做做样子都懒得做。

最让人生气的是,绿捷实业竟然连个道歉的影子都看不见,完全没有任何回应。除了那些无助的家长在网上四处呼喊,所有相关方都像消失了一样,谁都不搭理。

后来才知道,事情背后的供应商竟然是覆盖上海500多所学校的“供餐巨头”——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这下,家长们终于忍不住,把这件事捅了出来。随着媒体的曝光,事件一下子在全上海的中小学引起了轩然大波。

消息一传开,很多家长都气得不行,纷纷在各大平台上发声吐槽!

有家长说,18块钱的标准餐就这么糟糕?白菜就直接过水,油炸干瘪的预制鸡腿,还有一个预制蛋饺。

还有家长说,孩子中午的饭菜根本没吃,拿回来一看,简直就是“给猪吃的水平”,这下才明白,为什么自己女儿一直不想让家里付餐费。

看到学校推出的AB套餐,价格都涨了,家长们还以为价格一涨,孩子们能吃得好一点,大家也都乐意接受涨价,心甘情愿掏钱。但是一回头看看孩子们吃的到底是什么,心里就觉得特别不值。这样的行业黑幕,难道就没人管一管吗?

事情一闹大,记者找到了供应商绿捷实业。可是他们的说法和家长们反映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工作人员轻描淡写地说,撤掉虾仁炒蛋并不是因为发臭,而是有学校反映虾仁里吃到了“细沙”。

他们坚持说,菜品有好几个批次,并不是所有的都有问题,更没有其他食品安全隐患。那位员工还说,他们做团餐这么多年了,从没碰到过这种事,菜也已经留样,员工自己也吃过同批次的菜,一切都很安全。

一个简单的“细沙”问题,真的需要老师们那么紧张,甚至不惜让孩子们饿肚子也要把菜扔掉吗?这套说辞显然让家长们完全不信服。家长们翻出来的学校配餐里,一款面包的配料表长得吓人,足足有15行,里面全是看不懂的添加剂。

这起事件其实并不是个例,它只是把家长们早就积压的不满情绪给点燃了。在这之前,社交媒体上就充满了对上海学生餐的吐槽,“难吃”和“吃不饱”是最常见的标签。还有家长晒出照片,餐盘里永远都是冷冻的鸡肉和鸭肉,绿色蔬菜少得可怜。

不少家长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个被大家吐槽了这么多年的供餐公司,竟然还能频频中标?

根据公开资料,绿捷实业在上海已经有20多年历史,供餐量每天超过50万份,覆盖了全市16个区、500多所学校。仅今年8月,绿捷就中了22所学校的配餐服务合同。

再看看绿捷背后的一些“关系网”:创始人张国华名下有21家企业,涉及核能、电力、信息、家电等多个领域,还曾是多家大公司的高管。

虽然他在2018年就退出了绿捷的股东名单,但在2021年他仍是公司的董事长。而现在绿捷的股东是一家香港公司,背后的投资人还包括中国最大饲料生产商“新希望”的副董事长。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绿捷是靠关系中标,但家长们的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投诉不断、质量差的情况下,绿捷还是能屡屡中标,谁能不多想一下呢?

从某种角度看,像绿捷这种大规模生产的“中央厨房”模式,实际上是在所谓的“严监管”下形成的垄断局面,而且是一种逆淘汰的产物。

试想一下,要是绿捷真能做出既好吃又健康安全的校园餐,它完全可以开个大型连锁餐饮,根本不需要专门搞校园餐饮。可是这类在“严格监管”下的校园餐饮企业,明明是餐饮行业的劣质产能,却偏偏被投入到最需要高标准的校园餐饮中。做出“猪能吃,人也能吃”的饭菜,怎么可能是意外呢?

这其实和预制菜的好不好、安全不安全没太大关系,只是因为预制菜本身正处在争议的风口浪尖,才会被炒得这么热,挺讽刺的。

校园餐到底能不能吃,反正给学生什么他们就吃什么,这跟喂猪差不多了,大家早就习惯了。可是像西贝这种做预制菜的,消费者至少有权选择不吃,却偏偏闹得天翻地覆,愤怒声一片,这就更让人觉得讽刺了。

来源:开开嘻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