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乡们,你是不是每年都在为小麦啥时候播种而纠结?播早了怕冬前旺长,播晚了又怕苗弱减产。别担心,今天就给大家说说怎么通过科学晚播来实现小麦高产稳产。这可不是简单地推迟播期,而是一项有讲究的技术活!
老乡们,你是不是每年都在为小麦啥时候播种而纠结?播早了怕冬前旺长,播晚了又怕苗弱减产。别担心,今天就给大家说说怎么通过科学晚播来实现小麦高产稳产。这可不是简单地推迟播期,而是一项有讲究的技术活!
一、为啥要推广小麦晚播?
这几年气候变了,秋收时节雨水多了,玉米收获得晚,接着种小麦时间就紧张了。要是还按老黄历播种,小麦冬前长得太旺,反而容易在冬天受冻,来年春天还可能遭遇倒春寒。适时晚播能让小麦在冬前刚好长得壮实但不旺长,安安全全过冬,春天稳稳当当地长。同时,晚播也能让前茬的夏玉米充分成熟,发挥出更高的产量潜力,实现两茬作物都增产。
二、啥时候算“适时晚播”?关键看积温!
啥是冬前积温? 就是从播种到冬天小麦停止生长这段时间,每天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温度加起来的总和。这块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小麦冬前能长多大。
晚播的适宜积温是多少? 传统的播种追求冬前积温达到570℃-640℃,希望能形成带蘖的壮苗。而晚播技术则主动将冬前积温目标降低到360℃-440℃。
这样小麦在入冬时大约能长出3-4片叶,虽然可能没有分蘖,但苗株健壮,抗寒能力强,一样能安全越冬。
怎么算出我家的具体播期? 咱们可以倒着算。首先要知道咱这儿往年气候条件下,日平均气温稳定降到0℃左右的大概日期(一般是初冬土壤开始封冻前后)。
从这个日期往前推,把每天高于0℃的平均气温累加,直到达到400℃左右的那一天,前后几天就是咱们晚播的参考时间。 像山西运城一带,经验上推荐在10月15日到25日之间晚播。
黄淮海地区种植半冬性品种的,日平均气温在14℃到16℃时播种比较合适。记住一个原则:播期要服从墒情和整地质量,地整不好、墒情不合适,就不能急着播,宁可稍晚点也要确保播种质量。
三、晚播小麦的具体操作技巧
光知道晚播还不行,还得配合一系列技术措施,才能做到“晚播不减产”。
1. 选对品种是基础
晚播小麦要选那些偏早熟、灌浆速度快的高产品种。在黄淮海北片类似山西南部的地区,可以选品育8012、济麦22、晋麦84、烟农1212这些审定或引种备案的品种。春性强的品种播种太早易受冻,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种有时更适合晚播。
2. 增加播量保穗数
晚播小麦冬前分蘖少,主要得靠主茎成穗来保证产量。因此要适当增加播种量,靠密度来补晚。一般的原则是:每晚播一天,每亩播量增加0.5公斤左右。
比如正常适时播期亩播15公斤,10月底播可能就要增加到亩播15-16公斤,11月中旬播可能就要到20公斤左右了。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亩基本苗一般不超过35万,具体增加多少还得看本地农技部门的推荐。
3. 提高播种质量是关键
◦ 精细整地:地整得好,小麦出苗才好。秸秆还田的要碎、要匀,旋耕深度最好达到15厘米以上,并要镇压耙实,防止土壤塌陷“吊死”麦苗。
◦ 足墒浅播:墒情对晚播小麦出苗至关重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时最利于出苗。如果墒情不足,玉米收获后就得想办法造墒再整地播种。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过深苗弱,出苗慢。
◦ 尝试催芽(可选):如果播得特别晚,想抢时间,可以在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晾干后播种,这样能提早出苗2-3天。
四、播后的管理要跟上
播下去了,管理更不能放松,要“以促为主”。
• 巧施肥水促弱转壮
晚播小麦要施足底肥,特别要重视磷肥的施用,它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春季管理要提早下手。春水要提前,第一水可提至返青起身期,第二水在挑旗期。要重视起身期的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施肥要趁墒早追、注重速效,可选用硝态氮、铵态氮等速效氮肥。
• 提早并增加“一喷三防”
针对晚播小麦的特点,“一喷三防”要提早开始、增加次数。从传统的扬花灌浆期开始提早到拔节期就开始,次数从2-3次增加到4-5次。即拔节至抽穗期喷2次,扬花灌浆期喷2-3次。这能有效防病、防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对保粒增重非常重要。
• 加强田间管理
早春要及时进行划锄,增温保墒,促进小麦早发快长。后期尤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和干热风。
五、总结一下
老乡们,小麦晚播技术是一项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防灾增产技术。核心就是掌握好“冬前积温”这个尺子,通过适度晚播,配合增加播量、精细整地、足墒浅播、科学肥水管理和提早增次“一喷三防” 这一套组合拳,就能让晚播小麦一样获得高产。
希望这些技术要点对大家今年种麦有帮助。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多问问当地的农技推广员。也欢迎大家留言说说你们那儿往年都是啥时候播种的,今年打算咋安排?
来源:鲸落三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