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玉4300万 vs 青玉9100万:乾隆的两枚玉玺,为何青玉更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4 02:00 1

摘要:202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乾隆白玉交龙钮玺拍出4307万港元;

藏家老张最近很困惑:

202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乾隆白玉交龙钮玺拍出4307万港元;

而2016年同场的青玉“太上皇帝之宝”却飙到9148万:

“明明羊脂玉更稀有,怎么青玉贵了一倍多?”

今天,御府君就用市场逻辑拆解这个收藏界的经典谜题。看看这一青一白之间,究竟有怎样的价值玄机?

第一问:材质 vs 历史,谁决定天价?

1.白玉玺——“羊脂玉”的稀缺性

玉料绝品:顶级和田羊脂白玉,清代已非常稀有,如今更是可遇不可求。

体量称王:印面12.5厘米,仅次于清初“开国玉玺”,拿在手里就是“皇权重量”。

但短板:这只白玉玺只是乾隆日常批阅奏折的“签名章”,功能属性较弱。

2.青玉玺——“太上皇”的历史溢价

玉料普通:青玉等级稍逊、体量略小(印面11.7cm),但通高比白玉玺更高(10.4厘米vs9厘米),符合材质与尺寸的权衡。

功能封神:青玉刻“太上皇帝之宝”,象征乾隆禅位给嘉庆的权力交接,历史意义独一无二!

拍卖表现:2016年苏富比“龙游帝苑”专场,以9148万成交,创下当时帝王玉玺纪录。

所以不难看出,白玉卖的是“料”,青玉卖的是“事”——顶级藏家更愿为独一无二的历史剧本买单。

第二问:拍卖行的“溢价魔术”

1.专场效应:青玉玺的“C位加持”

2016年苏富比推出“龙游帝苑”宫廷专场,主打帝王重器,吸引全球顶级资金角逐。

其实,同件玉玺,普通专场 vs 主题专场,价差可达30%以上!

2.传承清晰度:白玉玺的“信用背书”

白玉玺来源明确:1905年巴黎古董商→吉美博物馆家族→苏富比。

青玉玺流传模糊,但“太上皇”题材的稀缺性弥补了短板。

3.学术争议:白玉玺的“逆袭剧本”

2008年首次上拍,但当时因印台比例(通高仅9cm)遭质疑“山寨”,流拍冷场。

后经考证,印钮实为清初皇太极时期所制,乾隆仅磨改印文,身价立刻翻倍。

那如果你有1个亿,会选“传承清晰的白玉”还是“题材稀缺的青玉”?

第三问:长期收藏,如何押对宝?

1.稀缺性三要素

材质:羊脂白玉>青玉>其他

体量:印面尺寸>高度(12.8cm的青玉玺>12.5cm的白玉玺)

存世量:全球唯一>少量流通>常见款

2.历史附加值

优先选择关联帝王重大人生节点的宝玺(如登基、禅位)。

流传有序的藏品(如白玉玺的欧洲藏家链),抗跌性更强。

3.警惕市场泡沫

近年乾隆题材过热,但“名号玺”(日常用)≠“仪式玺”(重大事件用),后者更具长线价值。

玉玺=权力符号的“终极硬通货”

这些天价背后,是稀缺材质+历史叙事+拍卖策略的精密共振。对藏家而言:

短期:盯紧苏富比、佳士得的宫廷主题专场,借势溢价。

长期:押注“清初工艺+乾隆御笔”的复合型藏品(如白玉玺),学术赋能潜力更大。

最后小编给诸位抛个问题:如果乾隆玩直播带货,他的“退休纪念玺”和“日常办公玺”,哪个会秒空?

答案:当然是“太上皇同款”——毕竟权力交接的剧本,永远最抢手!

评论区留下你的选择:“白玉派”还是“青玉派”,唠唠呗!

来源:御府和田玉AAP阿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