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有点不解,她怎么来医院了呢?她先生不是刚刚去世吗!她是来结账的吧!很快,邵先生的妻子,朝护士站走来,对我们强装着微笑并说,谢谢你们!我是来了却老邵心愿的,他走之前一直对我说,还说了好几遍:“我走后, 一定去谢谢他们!”。
【编者心语】曾经工作在病房,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在把那些人,有些事,那些触动灵魂的……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病患之苦,生命之轻,医患之情,时代之恋。
那是2002年9月的一个星期三的下午,邵先生的妻子突然来到了护士站,她正在与护士长说着什么。
我有点不解,她怎么来医院了呢?她先生不是刚刚去世吗!她是来结账的吧!很快,邵先生的妻子,朝护士站走来,对我们强装着微笑并说,谢谢你们!我是来了却老邵心愿的,他走之前一直对我说,还说了好几遍:“我走后, 一定去谢谢他们!”。
邵先生的妻子离开了科室,她那种含在内心的悲伤,无论表面怎么强装,还是能从她的眼神里透露着对丈夫的思念。护士长走过来并告诉我们:她把锦旗送到了医院办公室,又来与我们见上一面。
邵先生的妻子很不容易,十年前丈夫生病,是肝硬化。那个时候肝移植技术还不成熟,他们听了医生的介绍之后,还是没有选择肝移植。一直坚持保守治疗,邵先生想:活一天捡回一天,两个孩子还小,只要能撑到孩子们高中毕业,就心满意足了。
每次疾病发作就来医院,开始那几年,邵先生来医院每年1-2次,后来3-4次。最后几年,腹部疼痛厉害,还伴吐血,每次来医院病情凶猛,经过抢救后,很快又缓和了下来。因为长期住院,邵先生夫妻俩与医生护士特别熟悉,每次病情加重,家人立即把他送来科室。每次几乎都是先抢救,之后去办理入院手续,因为那个年代,不需要电子挂号,也没有把病人阻挡在,必须激活电子系统,才能开药的那个坎上。
记得有一次,邵先生是晚上发病,病情紧急,恰恰药房有一种药断货,第二天才调过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许医生只有用自己的私人关系,与市区另一家医院的同学联系,最后借到了那种药。邵先生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尽管邵先生受尽病魔的困扰,但他又是幸运的。虽然当年医疗技术还是滞后,被迫采取保守治疗,是医生护士的一次次紧急相助,医护的耐心和友情。让邵先生的生命一直维持着,按他自己的话说,他的老大已经工作了,老二也高中刚刚毕业,他知足了。
最后,来医院住院的那次,已经昏迷,不省人事。经过抢救治疗稍稍好转,邵先生感觉自己的生命到了极限,已经损坏了的机器又运转了十年,他极力要求回家。
当他的儿子和亲戚,刚刚从出租车上,将到邵先生抬放到床上的时候,他如释重负的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并说:我知足了!我要好好的睡上一觉,他睡了,平静的睡了,再也没有挣开他那双小而有光的眼睛。
邵先生那年54岁,中等身材,虽然是一对小眼睛,但很有光亮,稍黒的肤色,虽然被病魔缠身多年,又十分消瘦,但是他说话走路,还是流露出那种刚健的气质,当他知道自己不行的时候,果断选择回家。
他年轻的时候开磨具厂,家里还有一点积蓄。40岁以后,开始吃药治病,最后,就以医院为家,妻子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坐出租车回家的时候,又一次对妻子说:他走后一定要送锦旗到医院。
妻子,在先生头七刚过,就来到了医院。
铭记:医患之间,如果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那是双方受益之美事。但是一些医护人员,还有很多的病人,始终也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写于2025.4.18
来源:凡溪123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