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全域共沐科技之光——广元科普工作亮点扫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09:45 1

摘要:日前,彭湃烈士孙女、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女儿彭洁来广,讲述彭士禄院士科研报国的奋斗史,让现场听众深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

市博物馆“剑门蜀道的科技密码”科普展上,市民、游客惊叹古人的科技智慧;

朝天区沙河镇“微型科普馆”里,满眼好奇的孩子们正通过科普玩具和仪器进行光学实验;

日前,彭湃烈士孙女、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女儿彭洁来广,讲述彭士禄院士科研报国的奋斗史,让现场听众深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

…………

近年来,我市科普工作正借由丰富且新颖的形式,贴近并融入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深藏其中的科技智慧与文化血脉,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创新产品

蜀道千年科技密码的活态传承

“剑门蜀道的科技密码”科普展的开展,标志着广元科普工作开创新高度。

该展览作为全国首次从自然科学视角系统解读蜀道价值的专题展览,通过多学科融合的展示方式,为公众揭开蜀道背后蕴含的科技与生态智慧,助力蜀道文化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于今年9月9日在市博物馆开展。

展览分为“古道天工·千年通衢”“翠影绿廊·生命共织”“星图昭世·天人合一”和“匠心解码·物载千秋”4个单元,分别从自然科学角度解读蜀道价值,通过沙盘、栈道模型、古籍文献、动植物标本等多种形式,展示蜀道背后的科技基因和生态智慧。

“除部分动植物标本由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提供外,其余展品均是我们中心多年征集、研究的成果,包括大量定制模型和复原实物。”策展人、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陈洪介绍。

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科普效果。“通过展览,我既感受到古人在艰苦环境中开辟蜀道的智慧与毅力,也体会到了现代科技为蜀道保护与活化带来的全新可能。”市民王雪芳说。

正值全国科普月,我市发布的广元市首批剑门蜀道科普研学游精品线路吸引了众多学子的注意。其中,翠云廊—剑门关—唐家河自然生态科普研学游、剑门关—千佛崖—明月峡蜀道文化地质交通科普研学游两条线路,让千年古蜀道成为“行走的课堂”,引导学生在行走中直观感知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及古柏生态保护价值。

铭刻中华文明记忆的剑门蜀道,正通过创新性的科普研学方式,向新一代传承其科技与文化基因。

基层探索

乡村“学科技用科技”的“沙河样本”

9月20日上午,沙河镇“微型科普馆”内,互动触摸屏正播放着生活科普知识,附近几位村民正在这里了解学习健康饮食、家庭安全等实用知识。

馆内配备3台互动式触摸屏展台、8套益智科普玩具及14件墙挂式展示仪器,涵盖声光电、力学等科学领域,还联动农家书屋设立“科普图书角”,配置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等读物1000余册。“微型科普馆”今年已服务群众超1000人次。

沙河镇的科普工作不只停留在知识传播层面,更深入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今年以来,沙河镇组建了一支10余人的科普志愿服务队,已开展20余场“田间课堂”“农家技术会”等活动,将实用技术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在这里,科普惠民的生动场景随处可见:罗圈岩村核桃园里,“土专家”侯银堂带着农户实操嫁接技术,实验改良核桃新品种;金牛农场的果园里,无人机盘旋演示着植保作业,吸引村民前来学习。

针对村民最关心的产业难题,沙河镇围绕核桃、小水果等特色产业开展精准科普,推广“朝林1号”药剂使核桃单产大幅提升,普及“导膜芽接技术”培育近千名骨干。示范推广淫羊藿规范化种植、纳米硒水果等技术,盘活林地百余亩,带动种植效率提升40%,推动产业向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培育人才建网络,沙河镇在田间地头设立“科普服务岗”24小时响应村民需求,已解答难题200余次。以“1+N”模式培育本土“土专家”30余名,开展培训10余场,培育“技术明白人”800余人次,建起“镇有专家、村有骨干、户有能手”服务网络,带动50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超1200元。

与此同时,沙河镇大力推进“天府科技云”平台的广泛应用,通过组织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帮助村民熟练使用平台获取科普知识、解决技术难题。如今,“上天府科技云 向科学要答案”已成为沙河镇群众的日常。

科技赋能已经融入沙河镇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乡村科普的精彩样本。

立足校园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悉心培养

9月12日,在昭化区实验小学,省、市、区科协组织开展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展示了40余件科普展具,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有趣,为师生带来了一场趣味十足的科学盛宴。

今年以来,通过大力开展科普大篷车“百校千村联合行动”,市科协已先后在广元外国语学校、剑阁县开封小学校、青川县青溪初级中学校等学校开展20余场次科普进校园活动。

市科协还积极向中国科协、省科协争取到流动科技馆的50余件科技展品深入利州区、剑阁县、旺苍县开展科普展教服务,丰富了全市科普资源,通过地球奥秘的探索、航天科技的研究前沿、AI技术的探讨与应用等方面,激发青少年探知未来的科学兴趣,截至目前已有5万余人观摩学习。

相信榜样的力量。今年以来,6名老科学家受邀来广,先后深入旺苍县七一中学等30所学校,弘扬科学家精神,为6000余名青少年带来30场主题鲜明的科学盛宴。

我市还聚焦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科技类赛事。组织师生参加省第三十九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其中,旺苍中学李海金同学摘得主席奖、苍溪职业中学朱慧琳老师获得“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金导师奖”;择优推荐500余件科幻作品参加省第二届科幻作品征集活动,提升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实践能力,并为科技辅导员的快速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从蜀道科技密码的挖掘到乡村科普馆的建设,从科普讲解大赛到田间课堂的开展,广元的科普实践已经形成了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立体格局,正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不仅提升了公民科学素质,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越来越强劲的科技动能。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欣

编辑:罗杰 校对:张静

责编:李凌 编委:李凌

来源:广元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