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李被确诊冠心病后,整天提心吊胆,总感觉胸口稍微不舒服就是心绞痛发作,频繁跑急诊却总是虚惊一场。这种过度焦虑反而让他的血压波动更大,症状也更加明显了。
老李被确诊冠心病后,整天提心吊胆,总感觉胸口稍微不舒服就是心绞痛发作,频繁跑急诊却总是虚惊一场。这种过度焦虑反而让他的血压波动更大,症状也更加明显了。
很多冠心病患者都有类似的经历,确诊后生活在恐惧中,生怕哪天突然发生心肌梗死。其实,冠心病虽然需要重视,但并不可怕。现代医学已经有很多方法可以控制病情发展,让患者能够正常生活。
冠心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要管理得当,完全可以和它和平共处。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关键指标,了解什么情况下病情是稳定的,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单来说就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我们的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冠状动脉就是给发动机供油的输油管。输油管用久了会生锈、结垢,变得狭窄,油流就不通畅了。同样,冠状动脉也会因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
冠心病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数十年时间。这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干预,延缓甚至逆转病变的进展。关键在于控制好那些可以加速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是冠心病管理中最关键的指标。它就像是血管里的"垃圾",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
对于冠心病患者,坏胆固醇需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甚至更严格的标准是1.4mmol/L以下。达到这个目标,斑块就不容易继续增长,甚至可能变得稳定甚至缩小。
除了坏胆固醇,甘油三酯也是需要关注的指标,最好控制在1.7mmol/L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是"好胆固醇",它能帮助清除血管中的坏胆固醇,水平适当高一些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通常每3-6个月一次),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是稳定冠心病病情的基础。
血压长期升高会对血管壁造成持续冲击,损伤血管内膜,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这就像一根水管长期承受过高水压,更容易老化、受损一样。
对于冠心病患者,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不宜低于120/70mmHg。血压过低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同样会引起心肌缺血。
测量血压最好选择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服药前和早餐前这个相对标准的时间段。定期在家自测血压并记录下来,复诊时带给医生看,比偶尔在医院测一次更有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血压偶尔升高不必过于紧张,重要的是长期的平均水平。情绪波动、睡眠不足、气温变化等都可能导致血压暂时升高。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糖尿病被称为冠心病的"等危症",意思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未来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与已经得过心肌梗死的人相当。
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以下。这些指标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即使没有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也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因为很多人在疾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发现血糖异常。
心率反映了心脏的工作负荷和交感神经的活性。长期心率过快意味着心脏总是在"加班工作",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速心脏功能衰退。
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最好控制在55-60次/分之间。这个范围既能保证足够的血液供应,又能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降低心肌耗氧量。
测量心率应该在安静休息5分钟后进行,最好选择清晨刚醒来时还没有起床的状态。除了心率,还要注意心律是否整齐,有无早搏等现象。
有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既可以降低心率,又能减少心肌耗氧量,对冠心病患者有双重保护作用。
心绞痛症状的变化是反映冠心病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稳定型心绞痛通常有规律可循,比如在劳累、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如果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没有明显变化,或者需要的诱发因素没有减轻,说明病情相对稳定。反之,如果症状变得更加频繁、更严重、更容易发作,或者休息时也会发生,可能意味着病情在进展。
记录症状日记很有帮助:什么时候发作、持续多久、什么情况下发作、如何缓解的。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非常有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胸痛都是心绞痛,也可能是肌肉痛、胃食管反流、焦虑等引起的。学会识别真正的心绞痛症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就医。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压、血脂和血糖,加速冠心病进展。体重管理是冠心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重指数(BMI)应该控制在18.5-23.9kg/m²之间。计算方法很简单: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比如身高1.7米,体重65公斤,BMI就是65÷(1.7×1.7)=22.5,在正常范围内。
腰围反映腹部脂肪的多少,男性应该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控制在85厘米以下。腹部肥胖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减重不宜过快,以每周0.5-1公斤为宜。快速减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诱发心律失常。
除了日常监测以上指标,定期到医院复查也很重要。医生会根据情况安排一些检查,评估冠心病是否稳定:
冠心病管理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保持乐观心态和耐心,与医生密切配合,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和规范服药,完全可以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
不要过分焦虑和敏感,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定期监测以上几个关键指标,如果它们都在理想范围内,就不必过度担心病情会突然恶化。
当然,如果出现胸痛程度加重、频率增加、休息时也发作等情况,还是应该及时就医。掌握好这个平衡,既能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又不会延误病情。
记住,现代医学的进步已经让冠心病成为一种可以有效控制的慢性病。相信自己,相信医生,科学管理,您完全可以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来源:健康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