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清水河镇金星村的罗大举是一名退伍军人,今年是他种植生姜的第二年。看中万峰林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优势,他选择在此流转土地种植贵州二黄姜。在种植基地,罗大举和村民一起忙碌着,时而指导大家如何摆放姜种,时而亲自示范翻土的深度。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眼下正是生姜种植的关键时期,在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的鱼龙村和双生村,种植大户正组织村民抢抓农时种植生姜,为新一年的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
在万峰林街道鱼龙村生姜种植基地,几十名村民分工协作,有的利用开沟机进行开沟、起垄,有的忙着搬运姜种、施肥、放种、覆土等。
“我家租了两亩土地给基地老板,每亩有1500元的租金。我们这几天都来基地干活,一天有几十个人抓紧种植。”鱼龙村村民王应会说。
来自清水河镇金星村的罗大举是一名退伍军人,今年是他种植生姜的第二年。看中万峰林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优势,他选择在此流转土地种植贵州二黄姜。在种植基地,罗大举和村民一起忙碌着,时而指导大家如何摆放姜种,时而亲自示范翻土的深度。
“我在鱼龙村和双生村共流转土地160亩左右,1月份开始翻地,4月初开始种植,每天用工量在80人左右,目前已经完成120亩左右,剩余40亩计划在5天之内完成,预计11月份可以采收。”罗大举介绍,基地采用开沟、深栽、浅埋、高培土的种植方式,能提高生姜产量,姜块形态好,深受市场欢迎。
生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田间管理再到采收,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不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生姜产业带动了我们农民发展,像我这样60岁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每天有100多元收入,既能补贴家用,又方便照顾家庭。”双生村村民徐连英说。
“生姜种植用工量大,基本上都是附近的老百姓来务工,他们将土地流转给我们后又来基地务工。从种植到采收预计用工量达到3000余人次,预计发放工资30万元至3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田间管理,带动更多周边老百姓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罗大举介绍。(作者:韦堂敏 陆全江 来源: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兴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