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现实了!转型玉雕师从月薪5000到年入30万,985大学还读个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8:38 3

摘要:前几天和玉大叔在同行的工作室聊天,有玉商也有一些合作多年的玉雕师,大家都在玉器城里有店,当探讨收入时,有位90后的玉雕师同行轻描淡写地说:“去年大概有几十单活,基本每单都是批发多件的,最后工费加起来有三十来万吧。”这话让旁边卖玉的老板们听了羡慕不已:“辛辛苦苦

前几天和玉大叔在同行的工作室聊天,有玉商也有一些合作多年的玉雕师,大家都在玉器城里有店,当探讨收入时,有位90后的玉雕师同行轻描淡写地说:“去年大概有几十单活,基本每单都是批发多件的,最后工费加起来有三十来万吧。”这话让旁边卖玉的老板们听了羡慕不已:“辛辛苦苦进货卖货,还要承担压货风险,一年下来手头根本没几个子儿”

这番对话让和玉大叔想起一个社会现实——2025年根据数据统计,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有1200多万,显然所谓“大学生”完全不值钱,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成常态,各种考研、考公、面试大厂的内卷让年轻人压力山大。可有意思的是,玉雕这个看似传统的老行当,却因为过于蓝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收入稳定、前景广阔的职业选择。

因为工费还在逐年上涨,用行话说就是“旱涝保收”。与其在大厂门口排队最后身披黄袍送外卖,不如换个赛道,找一门能让手有活、心有根、技有价的手艺。玉雕压根不是外人眼里“高贵玄妙”,在内行看来拧准了发条,干对了路径,哪怕风高浪急,真正的匠人照样能在市场里立住脚。也难怪挺多玉商朋友都特别羡慕玉雕师了。

也许玉友们不知道,我们玉石从业者往往对玉雕师的态度格外客气。这种客气背后,藏着一个行业秘密——好的玉雕师太难找了,随便问问同行,哪个不是手里压着几块上好的和田玉籽料,赔笑+各种维护关系才约到心仪的玉雕师档期。现在不是甲方挑乙方,而是甲方哄着乙方干活。

玉雕师是属于特别典型保留着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法则。每一块玉料都像是大自然给出的考题,形状不一、瑕疵各异、色泽深浅,没有标准答案可抄。玉雕师要做的,就是在这块石头上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让一块看似普通的原石焕发出艺术的光彩。

和玉大叔这些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玉雕师,发现那些真正能在这行立足并获得成功的,往往具备以下几种特质:

第一种是脑子活络、敢于突破常规的。传统题材虽然经典,但市场早已审美疲劳。和玉大叔身边有好几位年轻的师傅,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神佛题材,而是结合当下最新的二次元文化,并且专攻手串的一些特殊处理,通过微小的设计减轻了定制成本,还最大化的利用边角料,譬如此类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正是市场最需要的。

第二种是知识储备丰富、眼界开阔的。玉雕不仅仅是手艺活,更是文化的载体。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诗词歌赋,这些都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和玉大叔知道业内有一位资深的玉雕师,竟然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后来因为喜欢画神佛的画像,又喜欢自由职业无意中改行做玉雕,他的作品总能把历史故事的背景融入其中,每件作品都像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第三种是审美力强、充满情调的。艺术情怀更容易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无论年龄多大,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浪漫情怀至关重要。作品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映射,只有内心丰富多彩,作品才能打动人心。作品就难有气息。闭门只抄范本,做出来的东西,多半像空壳。

和玉大叔认识一位大专生的经历非常有代表性,咱们暂且叫他小王,小王是美术生,学建筑设计的,毕业以后先是入职设计院实习,后来在装修公司花了几年图纸,月薪始终在4000~5000块徘徊,连女朋友都不敢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以前的一个老师,推荐他帮别人出几张玉雕的设计图,通过接个私活从此入了坑,没想到意外挖掘出自己在空间想象和手工操作上颇有天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辞职拜师学艺。

三年过去了,如今的他已经能独立完成中等难度的作品,月收入稳定在2万以上,而且活多的根本做不完。“刚辞职的时候家里人都反对,觉得我一个985大学生去当手艺人是自降身价。”小王笑着回忆道,“现在他们看我收入比当初的同学高出一大截,我好多搞建筑设计的同学直接被裁员了,态度完全变了。”

玉雕这门技艺主打一个看似神秘莫测,实则有着清晰的学习路径。基础的绘画功底也可以通过系统训练获得,雕刻技法更是有师傅手把手传授,最关键的是要有恒心和悟性。不像某些行业需要深厚的家学渊源或者高昂的启动资金,玉雕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玉雕是有传承的老行当,每一次落刀,都是一次和自然对话的现场。能不能把玉的“性子”摸清,把它的“脾气”抚顺,是这行吃饭的关键。为什么说它适合当下的年轻人?技能型赛道的最大价值在于可验证、可复利、可迁移。与一张简历相比,成品的线条最诚实,客户的眼睛从不说谎。扎进对的工作室,拥抱正确的学习方法,三、五年下来,你的手艺价格自然从“几百一天”走到“按工序计价、按风格定价甚至按克算钱”。变化不靠喊口号,是千刀万炼叠出来的势能。

工具在不断进步,数控、抛光设备愈发完善,做“普”不再是难题。因此还沿用几十年前的表现方式学玉雕,肯定会被机雕代替。创作必须向内“深潜”,更让人眼红的是,玉雕师的收入增长曲线几乎是一路向上的。不像很多行业存在明显的天花板,玉雕师的价值随着经验积累和技艺提升而不断攀升。和玉大叔大概估计了一下,认识的几位老师傅,十年前的工费和现在相比涨了至少五倍。而且越老越吃香,只要能干得动,大叔感觉60岁都有人请他们做活。

玉是有灵性的,你用什么心态对它,它就会给你什么回报。年轻人总问:主播都饱和了,外卖员都改无人机了,还能去哪儿干?和玉大叔的建议是做事要接地气,玉雕行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更为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那些既懂传统工艺,又熟悉互联网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机器逐渐取代人工的时代,手工技艺的价值反而愈发凸显,您说是不是呢?

来源:和玉大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