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呼和浩特市全面启动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以“融铸北疆、齐心向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题,通过“4+10”(4项重点内容+10项主题活动)同步推进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高潮。
金秋九月,呼和浩特市全面启动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以“融铸北疆、齐心向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题,通过“4+10”(4项重点内容+10项主题活动)同步推进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高潮。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多民族聚居、文化多元交融的特点尤为显著。此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的顶层设计,将理论武装、宣传教育、故事讲述、互嵌实践四项重点任务精准落地,从机关到社区,从学校到企业,这场集体行动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守正创新的时代答卷。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推进机制,既保证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又激发出基层首创精神,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真正扎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之中。
“编织多彩童真梦,籽籽同心石榴红”。新城区铁路小区社区联合府红幼儿园开展的面部彩绘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的生动实践。这场看似简单的艺术活动,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育人逻辑,不同民族的孩子围坐同一张桌子,任由想象力在颜料中驰骋,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审美启蒙,更是平等、尊重、包容的价值熏陶,孩子们脸上绽放的不仅是彩绘图案,更是民族交融的绚烂色彩。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不仅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也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赛罕区在大黑河两岸书写的“文旅体”融合篇章,展现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境界。通过统筹场地布局夯实全民健身之基,推动产业融合激发体育消费潜能,赛罕区让各族群众在体育活动中增进感情、加深理解。从龙舟赛上的奋楫争先,到健身步道上的团结协作,再到马拉松赛道上的相互鼓励,体育赛事成为连接各民族的情感纽带。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深度融合正在催生新的经济业态——沿河商业因赛事焕发生机,印证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智慧。
玉泉区打造的“古韵玉泉 石榴花开”文化品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历史纵深。昭君文化与现代文创设计在这里相遇,烧卖节的烟火气与音乐美食季的青春律动在这里融合,传统文化在创新转化中获得新生,非遗工坊里的马头琴声与剪纸技艺交相辉映,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化符号,正在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滋养。
回民区钢铁路街道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则让我们看到了基层社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从“银发互助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到文艺汇演中各族群众的同台演出,再到义诊、义剪、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让各族群众在互帮互助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就是这样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在各族群众的相互关爱中。
……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团结奋斗显得尤为重要。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的开展,正是顺应时代要求、回应人民期待的切实举措。这里的每一场活动都将凝聚共识,每一次创新都在探索路径,每一个故事都会书写传奇。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活动设计,呼和浩特正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民族团结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成为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随着民族团结之花在青城大地绚丽绽放,我们有理由相信,呼和浩特这颗北疆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