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的命运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有两个数字不能不提:16年和40天。16年是指李自成从起兵反明到坐上皇位经历了16年时间,而40天则是指李自成进北京到退出北京仅仅40天(实际是42天)。这是两个极具冲击力的数字,16年的艰苦创业,40天就崩盘了。李自成到底输在了哪里
说到中国历史上命运最离奇的人,就不能不提到一个“神人”,此人便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
李自成这个人神在什么地方呢?
他的命运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有两个数字不能不提:16年和40天。
16年是指李自成从起兵反明到坐上皇位经历了16年时间,而40天则是指李自成进北京到退出北京仅仅40天(实际是42天)。
这是两个极具冲击力的数字,16年的艰苦创业,40天就崩盘了。
李自成到底输在了哪里?
那得先了解李自成是个什么样的“神人”。
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县,这是当时大明朝最穷的地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陕北黄土高坡,除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外,啥也没有了。
李自成不是汉人,他家是西夏党项族后裔,本姓拓跋,唐朝那会儿皇帝赐姓李,遂以李氏自居。李自成幼年时家里日子不宽裕,成年后的李自成做过很多工作,不过最为我们所熟悉的便是驿站驿卒的工作。
这份工作有人解释为邮递员,这个不太准确,明代的驿站类似于今天的县政府招待所,当然也兼有一部分邮政营业厅的职能。李自成的工作更像是招待所服务员,属于大明朝的基层公务人员,而且还没有编制,是个临时工。
李自成就靠着这份工作养家糊口,结果没过多久,朝廷为了节省开支搞了个机构精简,把全国的驿站给裁撤了,李自成就这样失业了。
失业后的李自成满怀对大明朝廷的怨恨,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投入了高迎祥军中。
高迎祥是当时重要的起义首领之一,匪号叫“闯王”,李自成在他手下表现不错,也混了个“闯将”的匪号。
后来高迎祥被官军俘获处死,李自成继承了闯王的匪号,李自成这哥们儿那可比高迎祥本事大多了。
他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相结合,神出鬼没,来去无踪搞得明军精疲力尽,束手无策。在16年的战斗中,李自成胜多败少,经常整建制歼灭明军主力,斩杀朝廷派来的大将。
从最开始的陕北一隅之地,扩散到陕西全省,又流窜到山西,南下河南,纵横中原大地,无人可挡。李自成的军队在中原五省任意驰骋,来去如风,官军追都追不上,被他攻破的城池不计其数,死于李自成刀下的明朝藩王、勋贵、官绅地主、文臣武将数不胜数。
实力迅速壮大的李自成在攻破襄阳后,在这里建立了初步的政权,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建立内阁六部,设置百官,整编军队,为取代明朝做准备。
随后李自成进军河南,相继拿下洛阳、开封等重镇,挥师西入潼关,攻陷西安府。
在西安,他建立了正式的政权,定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改西安府为长安,作为大顺朝的首都。
此时是明崇祯十七年的正月,也是大明朝的最后一年了。
在西安建国后,李自成亲率五十万大军进攻北京。
大军在山西境内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各地明朝官员纷纷开门投降。大顺军只用了一个月便抵达北京城下。
大军包围北京后发起了强攻,战斗非常顺利,固若金汤的北京城不到两天便陷落了。
确切说是明朝的太监打开城门,放大顺军进城,重演了靖难之役时太监出卖建文帝,向朱棣献城的一幕。
从起兵到进入北京城,李自成用了16年,这16年里他几乎是一路开挂,高歌猛进,除了少有的几次挫败外,顺风顺水打进了北京城。
进城后的第三天,李自成的人找到了崇祯帝的遗体,确认明朝皇帝死了。
如果按照以往的正常剧本,李自成挑个黄道吉日在皇宫正殿举办登基大典就行了,然后派人登上午门降诏,宣布大顺新朝开业,大明各地官员纷纷拆下大明的招牌,换上大顺的新匾,举国欢庆,喜气洋洋......
可惜,这一幕并没有出现。
出现的剧情是李自成在北京待了没几天便匆匆带兵出城继续战斗去了,没过几天李自成灰头土脸回来了,一回北京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跑路。
在离开北京前夕,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登基正式称帝,第二天一大早就匆匆离开北京,往陕西方向退去。
从进城到出城,仅仅42天。
李自成的皇帝梦只做了这42天就碎了。
粉碎他皇帝梦的是关外的清军八旗和明朝孤臣吴三桂的关宁军。
在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一败涂地,带着溃兵逃回北京不敢停留继续往陕西跑。清军随即进入北京,命吴三桂继续追击李自成。
李自成的士兵一个个都是大包小包,全是从北京带回来的好东西,一门心思想着回陕北老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再来一头耕牛,几亩田地,三间大瓦房,过自己的小日子。
打仗玩命?对不起,我们没兴趣。
这样的军队已经谈不上是军队了,一败再败,从北京一路败到陕西。
西安并没有守住,陕北老家也回不去了,吴三桂紧追不舍咬住不放,没办法李自成只得继续跑,放弃西安经襄阳退往武昌一带。
走到湖北东南部一带时,李自成遇到了自己的血光之灾,在九宫山遭遇当地村民袭击,只带了几个人探路的李自成被当场击杀,一个半成品的开国皇帝结束在了九宫山的荒山野岭里。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李自成没死,而是藏了起来过上了隐居生活,这个问题目前仍有争议。
不管他是死是活,总之是失败了。
从16年所向披靡到40天一溃千里,李自成输在了哪里?
他最大的败笔就是一开始的战略方案就错了。
当初在襄阳时就不该前往西安,北上进攻北京,应该沿江东下经武昌进攻南京,去拿下东南半壁,那里才是明朝的命根子。
北京当时已经铁定守不住了,同时也烂透了,你李自成去拿下北京,一来留下逼死皇帝的恶名;二来让自己当了南明的挡箭牌,替南方的南明小朝廷抵抗清军八旗的刀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如果李自成能东下夺取南京等江南富庶之地,把糜烂的北方留给清军八旗,如果清军攻破北京逼死崇祯帝,那不是更好嘛。
把弑君恶名丢给清军,自己以为崇祯帝报仇的名义团结南方的明朝遗老遗少,不说打败清军,至少可以搞一个划江而治,形成南宋与金国的格局吧。
然而李自成没有走这条路,而是直奔北京去了,结果就是他承担了逼死崇祯帝的恶名,而清军则以入关杀贼为明朝崇祯帝报仇的名义光明正大进来了。南明小朝廷那帮人还对清军的大恩大德感激涕零,李自成干得这叫什么事儿。
当然李自成在北京城大肆拷打明朝官吏,勒索财物也是一大败笔,将明朝投降的官吏全部推到了对立面,后来这帮人几乎都投降了清朝,成了最恨李自成的人。
最后一个可能就是李自成军队的军纪了,16年的勇猛善战,40天的一败涂地,同一支军队如此大的反差,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一句话,这支军队已经散了,军心没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了,失败是唯一的结局。
来源:才子稻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