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服务托起诗意生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06:44 1

摘要:漫步汉江之畔的湖北老河口市,2000余年的建城史与新时代的文明新风相互融合。背街小巷的沥青路映着路灯,“志愿红”与“网格蓝”穿梭在整洁街巷,非遗年画里刻着文明公约……当前,这座鄂西小城正以新风尚勾勒出文明创建的生动图景。

漫步汉江之畔的湖北老河口市,2000余年的建城史与新时代的文明新风相互融合。背街小巷的沥青路映着路灯,“志愿红”与“网格蓝”穿梭在整洁街巷,非遗年画里刻着文明公约……当前,这座鄂西小城正以新风尚勾勒出文明创建的生动图景。

“以前这条路坑洼积水,雨天能没过脚踝!”在光明巷居住了30年的王桂芬站在家门口平整的沥青路上,指着新装的路灯说。这条曾经的“断头路”变为“幸福路”,是老河口市7年创文行动的缩影。目前,全市313条背街小巷、523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15条“断头路”全线贯通,38座口袋公园遍布街角——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诗意生活正成为现实。

民生温度体现在细微处。老河口每年开展“惠民十件实事”征集,将群众“心愿单”转化为政府“任务书”。

72岁的王翠英老人是社区助餐点的常客:“自己只出5元,比做饭划算。”全市7个助餐点形成“15分钟为老服务圈”,惠及1.2万余名老人。完成智慧化改造的正兴街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让居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文明的养成,离不开制度护航。“双联双长”机制让市领导包联社区、部门负责人下沉小区;创新的“时间存折”志愿服务模式,吸引7万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积分可兑换物品或优先享受社区服务。

在制度引导下,垃圾分类投放率达90%以上,斑马线礼让成习惯,“光盘行动”成餐饮标配,市民从“要我文明”转向“我要文明”。

在北京路路口,志愿者张红梅手持“文明出行”提示牌。在和平路社区,30余名宝妈组成的“家长护学岗”已坚持服务1000余天,成为校门口的“平安守护者”。2024年,全市开展文明交通劝导205场,9500人次参与。

文化浸润赋予新风底蕴。暑期市群艺馆非遗传承班上,国家级非遗老河口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陈鸿斌正指导孩子们:“我们把文明公约刻进年画,既传承技艺又传播文明。”

光未然陈列馆内,小小红色讲解员用童言讲述红色故事。作为《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的故乡,老河口深挖红色资源,将革命精神融入文明培育。2008年更名的“光未然小学”,通过校歌中的“黄河魂”、班级里的“黄河文化角”,让英雄事迹滋养少年心灵。

老河口的文明创建之路,不仅擦亮了城市“面子”,更做实了民生“里子”,让新风尚成为城市最动人的气质。(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