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十二金仙为何缺员?秘闻:黄龙真人竟是鸿钧老祖坐骑化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06:04 1

摘要:去年在河南淇县的女娲庙,撞见个扫地的老道。他指着墙上褪色的壁画说:"瞧见没?这十二金仙里咋少了个座位?黄龙真人本该坐中间的,可他老早就被鸿钧老祖点了化龙池。"说着从怀里掏出个油乎乎的唱本,扉页上歪歪扭扭写着:"黄龙本是青牛变,误吞龙涎化仙班。十二金仙凑不齐,只

去年在河南淇县的女娲庙,撞见个扫地的老道。他指着墙上褪色的壁画说:"瞧见没?这十二金仙里咋少了个座位?黄龙真人本该坐中间的,可他老早就被鸿钧老祖点了化龙池。"说着从怀里掏出个油乎乎的唱本,扉页上歪歪扭扭写着:"黄龙本是青牛变,误吞龙涎化仙班。十二金仙凑不齐,只因坐骑占了天。"

咱老百姓看《封神演义》,最替黄龙真人憋屈。破十绝阵时他被赵公明用金蛟剪活捉,万仙阵里又被金箍仙马遂剃了头发——整个十二金仙里,就数他挨揍最多。老北京的说书人管这叫"金仙班里的软柿子",可细琢磨原著第七十六回,黄龙真人被擒时,云中子在旁边叹气道:"他本是龙种,怎经得起截教的仙术?"

这里头藏着个大讲究。按民间传的《鸿钧宝卷》,鸿钧老祖在三十三层天外的紫霄宫讲道时,座下有两只坐骑:青牛和白鹿。青牛负责驮经书,白鹿负责报时辰。有年老祖在昆仑山下的化龙池洗脚,青牛偷偷喝了口池水,顿时浑身冒金光,竟化作人形——这就是后来的黄龙真人。

我老家土地庙的墙上,曾画着黄龙真人现原形的场景:金冠紫袍的仙人往地上一倒,转眼变成头长着龙角的青牛,牛蹄子上还沾着化龙池的水草。庙里的老香炉刻着字:"青牛误饮龙池水,化作黄龙上仙班。"

要说十二金仙为啥凑不齐,得从元始天尊的排班表说起。《封神演义》里写,阐教本应立十二位金仙镇守十二重天,但黄龙真人加入后,班列里总差着个位置。老辈人讲古时常说:"龙不入仙班,牛难登九霄。"黄龙真人虽是青牛所化,骨子里还是牲畜道,跟其他修行千年的仙人不同。

更玄乎的是民间传的"仙班五行说":十二金仙对应十二地支,本该各占五行其一。可黄龙真人属土(牛为土畜),又占了水(龙为水族),一下子占了俩五行,导致班列失衡。就像老北京卖豆汁的摊子,多摆了张桌子,就得挤走个食客。

西安八仙庵的老道曾给我看过本明代残卷,里面画着十二金仙的座位图:黄龙真人的位置在最东边,靠近窗户,座位上刻着牛蹄印。卷尾有首打油诗:"鸿钧坐骑占仙班,十二金席位不全。纵是化得龙身去,难改青牛旧脾性。"

按《山海经》的说法,昆仑山下的化龙池本是女娲补天时的剩水。水里泡着块息壤,能让凡兽化鳞成蛟。鸿钧老祖的青牛在紫霄宫待得久了,早想学仙术,趁老祖打坐时偷跑下凡,在化龙池里泡了七七四十九天。哪晓得息壤神力太猛,青牛没变成蛟龙,反而长出龙角牛身,成了个四不像。

民间有个更有趣的传说:说黄龙真人化形后,鸿钧老祖想把他收为弟子,可原始天尊嫌他"出身不清"。老祖没办法,只好把他塞到十二金仙里充数,还特意叮嘱:"你虽化龙,本性还是牛,见了截教的人别硬扛。"这也就解释了为啥黄龙真人总被活捉——他不是打不过,是不敢显露牛的本性。

我在河南白云山见过一块"青牛化龙石",石头上天然形成牛首龙身的纹路,龙鳞处还沾着青黑色的苔藓。当地老人说,这是黄龙真人化形时留下的法身,每到雷雨天,石头就会发出"哞哞"的叫声。

元始天尊立十二金仙时,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黄龙真人虽是鸿钧老祖塞进来的,但也有他的用处。老北京的评书里讲,黄龙真人能沟通人神两界,因为他既懂牛的语言,又懂龙的规矩。万仙阵破阵时,正是他用牛语骗走了截教的神牛,才让阐教占了先机。

但这也带来个麻烦:十二金仙缺了个正经席位,导致封神榜的编制一直不全。就像戏班子里少了个武生,好多大戏都唱不起来。民间传的《封神后传》里说,直到唐朝,吕洞宾成仙时才补上这个缺,但黄龙真人始终占着位置不肯走,惹得八仙都不愿跟他来往。

老家村口的老槐树下,曾有个说书的瞎子,他编了段《黄龙叹》:"青牛本是拉车汉,错饮龙水登仙坛。十二金席位不正,千年总被妖怪擒。"这话说得辛酸,倒也点破了真相:有些位置,占了也是尴尬。

去年修缮老家祠堂,在房梁上发现个油纸包,里面是半本清代唱本。其中一段《化龙池》写得真切:"紫霄宫前青牛憨,偷吃仙水入池潭。龙角生时牛尾甩,金光罩体化仙官。元始嫌他出身贱,只配班列做闲员。"

唱本最后夹着张黄纸,画着个牛首人身的仙人,背后插着十二杆小旗,其中一杆写着"空缺"。这让我想起淇县女娲庙老道说的话:"十二金仙凑不齐,不是人不够,是位置早就被占了。"

现在每次路过土地庙,我都会看看墙上的壁画。黄龙真人站在十二金仙里,身形比别人虚一些,衣角处还隐约能看见牛毛的纹路。这大概就是老辈人说的"本性难移"——就算化成了龙,青牛的魂儿还在骨子里藏着。就像村口的老槐树,年年长新叶,可树洞里永远塞着去年的枯叶。

来源:梦蝶逸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