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花支书”的流量变现方程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10:15 1

摘要:“现在已经是赏花的最佳时期,要来的朋友们抓紧时间,错过就得等一年。没空来的朋友,就跟着我的镜头一起‘云追花’。”

“现在已经是赏花的最佳时期,要来的朋友们抓紧时间,错过就得等一年。没空来的朋友,就跟着我的镜头一起‘云追花’。”

4月11日下午2点,百里杜鹃金坡景区观景台上,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乡煤洞场村支书李伟举着手机直播实时花况,他的额角挂着细细汗珠,声音沙哑却亢奋。

李伟用手机直播实时花况。

镜头掠过黛色山峦,杜鹃花层层叠叠、肆意绽放,宛如被春风打翻的胭脂盒,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打卡。直播间里“美到窒息”“立马下单”“马上买票”的弹幕密密麻麻刷过。

这样的直播场景,李伟已驾轻就熟。但两年前,煤洞场村还困在“守着花海要饭吃”的窘境里。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一部手机能让山沟沟“种”出流量。

4月11日百里杜鹃景区花况。

2022年,他尝试在抖音开启直播,最初只有几个观众,却成了改变的起点。

“不管是直播期间,还是线下,每一个粉丝的疑问,我都认真去解答。”李伟说,这份真诚成了他与粉丝沟通的桥梁。从几千人到3万人,再到今年花季20天内暴涨至12万人,粉丝量的飞跃见证着信任的积累。

直播不仅是“追花”的窗口,更成了变现的通道。

李伟在直播间嵌入景区门票购买链接,还化身“土特产推荐官”,将当地的优质农货推向全国。

3月20日以来,李伟的直播间,仅门票销售额就突破20万元。而在2024年持续50天的赏花季,直播为村集体带来的综合收入超120万元,占全年收入的七成。

百里杜鹃金坡景区大门。

下午6点,一天的最后一场花况直播结束。此时,李伟的手机震动不停。

“支书,买10张票,13号从四川过来看花。”“请帮忙推荐景区住宿。”“两个大人带1个小孩要怎么买票?”打开手机,粉丝私信扑面而来。

李伟逐一回复,嘴角笑意难掩。她说,“你看,咱山沟沟的杜鹃,正‘开’向全国各地,这花是我们增收的金招牌。”

这份增收的底气,来自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力。景区入口左手边,李伟搭建的土特产线下销售平台格外热闹。

“近三天,农特产品销售额都稳定在4000元左右,一年到头,盼的就是这季花开。”煤洞场村副支书左艳手脚麻利地为游客打包豆干和辣椒。

游客在购买当地土特产。

依托直播引流,粉丝跟着李伟的镜头“追”花而来,带着美景和土特产离去,为村子留下了真金白银,形成“美景引流—消费变现—口碑传播”的闭环。

从第一次直播的冷清,到十余万粉丝的追随,李伟的流量方程式里,有过去的增收账单,还有更长远的未来。

“2023年,村里用直播收益建起豆干加工厂,延伸了产业链;2024年,40多万元的分红让村民尝到甜头。”李伟语气里满是自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追花’带来的综合收入预计超过去年。”

春风掠过观景台,李伟的话被吹散:“咱这‘追花经济’,才刚刚开始!”

4月11日百里杜鹃景区花况。

显然,“一部手机搭配十万粉丝,等于村集体增收120余万元”的故事,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流量变现。它见证着一位基层干部的创新探索,更勾勒出“生态红利反哺乡村”的创新发展路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章龙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