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已成为全球最为瞩目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早在十年前就预言,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已成为全球最为瞩目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早在十年前就预言,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国早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然而,美国的态度却似乎迟迟未能适应这一变化。
许多学者和专家提到,当前全球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中国的崛起,原本就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回归常态”。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中国的崛起感到不安,甚至采取排斥态度呢?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的互动日益频繁,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摩擦。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美国对我国的态度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中国威胁论”开始在美国国内甚嚣尘上,一些政客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不断渲染我国的发展对美国构成的所谓“威胁”。
2023年3月8号,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出席国会听证会。海恩斯重复着所谓“中国威胁论”这个陈词滥调,并且妄称“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国家安全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位美国的有识之士站了出来,他就是大卫·罗斯科普夫。罗斯科普夫拥有着丰富的履历和深厚的专业背景。
他曾担任美国著名政治杂志《外交政策》的CEO,在这个岗位上,他接触到了大量国际政治、外交领域的前沿信息和动态,对全球局势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还出任过克林顿政府商务部副部长。在商务部的工作经历,让他深入了解了美国的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情况,也使他有机会与各国的商业和政治精英进行交流。
他见证了美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与挑战,也看到了其他国家特别是我国经济崛起所带来的机遇和变化。
罗斯科普夫成长于美国一个重视教育和知识的家庭。从小,他就展现出了对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浓厚兴趣。
他勤奋好学,在学校里成绩优异,先后在多所知名高校深造,系统地学习了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为他日后在外交和政治事务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长期关注中美关系的发展,对海恩斯等鹰派人士的言论深感忧虑。
他认为这些言论不仅不利于中美两国的正常交往,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对抗,损害两国人民的利益。
因此,他决定用自己的笔和声音,在独立新闻媒体《每日野兽》发表文章,呼吁美国人理性看待中美关系。
罗斯科普夫指出,海恩斯的眼睛里只看得到中国,完全陷入了所谓“中国威胁论”的怪圈。她忽视了美国国内存在的诸多严重问题。
美国国内两党之间的恶性竞争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极端主义情绪正蔓延至整个美国社会。
政治极化现象日益加剧,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导致政府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受到严重阻碍。
例如,在医疗改革、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争吵不休,无法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海恩斯却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国身上,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
罗斯科普夫还主动为海恩斯“普及”了历史知识。他指出,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从古代的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唐朝时期,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学者和使节。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远销海外,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奢侈品。
当时的中国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发达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经济实力雄厚。
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兴起,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西方列强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经济和军事的快速发展,并对中国进行了侵略和掠夺。
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
如今,中国只是回到了历史上该有的位置,这是一种回归常态。
罗斯科普夫认为,美国需要认清并接受这一现实。中美两国之间可以竞争,但这种竞争应该是积极的、良性的,致力于促进两国的繁荣。
他强调,中美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中美两国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美国则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美两国的企业可以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中美两国的科研人员也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共享科研成果和经验,可以加速科技进步的步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罗斯科普夫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必须是零和博弈的想法是错误的,应该被遏制住。
他以美苏冷战为例,指出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对抗,给两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美国不能重蹈美苏当年的覆辙,应该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来处理中美关系。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在2024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初步核算,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
“2024年我国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
这一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130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了新台阶。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超过16亿部,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
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制造业,各个环节都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
我国还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地位。2024年货物进口规模达到2.6万亿美元,中国大市场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许多国家的企业都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市场,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力度。
也有一些鹰派势力对罗斯科普夫的观点进行了抨击。这些人仍然坚持所谓“中国威胁论”,认为美国应该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他们受到某些政治利益集团的影响,不愿意看到中美关系的缓和,试图继续煽动美国国内的反华情绪。
美国政府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分歧。一些官员认同罗斯科普夫的观点,认为中美合作对于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中美之间的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而另一些官员则受到鹰派势力的影响,坚持对中国采取对抗性的政策,在贸易、科技、外交等领域不断对中国进行打压。
尽管面临着各种挑战,但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仍然在一些领域继续进行。
中美贸易虽然受到了一些贸易摩擦的影响,但双方的企业仍然有着强烈的合作意愿。
许多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利益,他们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同时,中国企业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美国市场,加强与美国企业的合作。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只有通过合作,中美两国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参考资料:[1]周友刚,张立垭.中美关系会好吗?[J].特区经济
来源:元衡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