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运营人内参:山姆/淘宝/京东都在用的私域会员体系搭建以及上瘾机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09:51 1

摘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私域运营已成为商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策略。无论是山姆会员店、淘宝还是京东,这些行业巨头都在通过精心设计的私域会员体系,提升用户忠诚度和复购率。本文将深入剖析私域会员体系的搭建与运营,从会员体系的双生模式、设计全景图,到具体的权益设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私域运营已成为商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策略。无论是山姆会员店、淘宝还是京东,这些行业巨头都在通过精心设计的私域会员体系,提升用户忠诚度和复购率。本文将深入剖析私域会员体系的搭建与运营,从会员体系的双生模式、设计全景图,到具体的权益设计、定价策略,再到会员卡的售卖与续费技巧,为你揭示如何通过会员体系将用户转化为忠实的“股东”,并实现商业的长期增长。

“每天进店300人,月底盘点发现60%是陌生面孔”——这组来自某三线城市烘焙店的数据,揭露了中小商家最隐秘的痛:用户来了又走,生意永远在从零开始。

当公域流量成本飙升3倍、平台抽成蚕食40%利润的今天,付费会员体系正在成为中小商家的“第二营业执照”。

社区水果店用598元年卡锁住70%家庭用户,复购率达到普通客群的3倍;一家县域火锅店通过储值会员沉淀300万现金流,在行业闭店潮中逆势扩张——会员经济的本质,是把流水变成资产,让过客成为股东。

会员体系通过积分、等级、权益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机制,不仅能够显著提升顾客的复购率和忠诚度,更是中小商家实现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许多中小商家不知道如何入手,更不知道如何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来整理和优化会员体系。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介绍一下会员体系:

如何用“权益钩子矩阵”让用户主动捆绑消费周期怎样设计“沉没成本陷阱”提高3倍续费率为什么说“会员定价不是算术题,而是行为设计题”

“当你的会员卡开始筛选用户时,商业的护城河才真正形成”—— 这不仅仅是一套运营工具,更是一场关乎生存模式的认知升级。

01 会员体系的双生模式:左手做流量,右手建资产

在私域经济的战场,会员体系本质是两套并行的货币系统:免费会员铸造流量硬币,付费会员发行资产票据。

免费会员体系:用户通过注册/消费自动获得身份(如瑞幸「铜星会员」),以积分、成长值等虚拟资本驱动基础复购,本质是「消费行为的记账本」。

付费会员体系:用户支付真金白银购买特权资格(如Costco年费会员),通过专属权益建立消费主权,本质上是「用户关系的对赌协议」。

二者的区别显著:

成本结构:免费会员依赖「边际成本趋零」的虚拟权益(积分、等级图标),付费会员需承担「高感知实物/服务」(山姆会员店的免费洗车、免费体检)。用户粘性:免费会员用「温水煮青蛙」策略(累计1000积分换咖啡),付费会员靠「沉没成本绑架」(已付299年费,不多买就亏了)。某母婴店数据印证:付费会员月均到店4.2次,是免费会员的2.7倍。数据价值:免费会员记录「消费轨迹」,付费会员暴露「消费决策逻辑」。前者知道用户买了什么,后者能预测用户下次为什么而买。运营重心:免费会员做「行为矫正」(积分过期倒逼消费),付费会员玩「心理账户」(星巴克星礼卡让用户建立专属咖啡预算)。

“免费会员是流量入口,付费会员是资产沉淀”—— 当你的用户中付费会员占比突破15%,意味着私域开始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

今天,咱们暂且把免费会员体系放在一边,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付费会员体系。

02 会员体系的全景图

在深入探讨如何建立会员体系之前,让我们先勾勒出其全景图,以便对会员体系的设计和运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我会分为两个部分为你来介绍:会员体系设计的五步实操指南、会员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这个部分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通识类的认知,文章第三个部分,我会详细为大家讲解。

1. 会员体系设计的五步实操指南

第一步:摸清家底——用户洞察与财务测算

目的:找到愿意为你付费的真爱粉

具体操作:

1. 用户分层:找出过去半年消费≥3次,且客单价≥200元的客户(用Excel筛选即可),给这些客户打标签:比如“周末囤货党”“养生达人”

2. 算清账目:预估会员费收入:假设发展500个会员,每人199元≈10万元。计算权益成本:会员专属折扣、免费服务等总成本控制在7万元内。

第二步:打造钩子——设计让人上瘾的权益

目的:让用户觉得“不办卡就亏大了”

具体操作:

1. 高频刚需:早餐店:每天首单会员价(锁定每日消费)

2. 高感知服务:母婴店:会员免费享受奶粉真伪检测

3. 成瘾性设计:水果店:会员每周三可1元抢购爆款(培养固定消费习惯)

第三步:定价心机——让用户觉得占便宜

目的:把价格变成“诱饵”

具体操作:

1. 锚定对比:原价299元/年,现价199元(但永远只显示“立省100元”)

2. 拆解价值: 199元=12杯免费咖啡+全年8折+专属配送”(实际成本仅80元)

3. 沉默利润:设置30%用户不会用完的权益(如季度SPA券过期作废)

第四步:数据筑基——用Excel也能做精准运营

目的:避免盲目发券亏钱

具体操作:

1. 基础三表:会员消费记录表(谁/何时/买了什么)、权益使用统计表(哪些权益被频繁使用)、 流失预警表(超过30天未消费会员名单)

2. 关键指标:会员月活率>40%算健康 、续费率<20%需立即调整权益

第五步:动态调优——每月一次会员体检

目的:让体系越滚越赚钱

具体操作:

1. 权益焕新:每季度淘汰使用率<10%的权益(如过期网红产品折扣)、新增季节性权益(如夏天会员免费加冰服务)

2. 唤醒沉睡用户:对60天未消费会员发送“卡内余额即将冻结”提醒 、 提供专属回流礼包(成本控制在5元内)

“会员体系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持续进化的印钞机——关键在于每月给机器上油。”

2. 会员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会员从初次接触品牌到成为忠实用户,甚至主动为品牌传播,会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这个周期可以细分为引流、留存、活跃、转化、裂变五个阶段,而从运营重点来看,又可大致归为三个阶段。

引流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把“流量”转化为“留量资产”。商家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如社交媒体推广、线下活动、广告投放等,将品牌信息精准触达目标受众。

利用具有吸引力的新用户专享福利,如新人优惠券、免费体验等,吸引用户注册成为会员,为会员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留存、活跃、转化阶段:用户成为会员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留下来并持续参与互动,进而产生消费转化才是关键,让会员身份成为“肌肉记忆”、让消费变成条件反射。

在留存方面,要通过定期的关怀,如节日问候、生日福利等,增强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为了提升用户活跃度,可设置丰富多样的互动活动,像会员专属的线上问答、线下聚会等。

而转化环节,则需要借助个性化的推荐、限时折扣等手段,刺激会员进行消费,提高客单价与购买频次。

裂变阶段:当会员对品牌产生高度认可后,便会进入裂变阶段,让会员成为你的地推团队。

此时,商家要鼓励会员主动分享品牌,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新用户。可以设置推荐奖励机制,例如老会员成功推荐新会员,双方都能获得一定的奖励,如积分、优惠券等。

这种基于信任的传播,往往能带来高质量的新用户,进一步壮大会员群体。

通过对会员体系设计步骤的梳理,以及对会员生命周期运营各阶段重点工作的把握,我们便能勾勒出会员体系的全景图。

后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具体建立会员体系,同时以淘宝 88VIP 会员为例,剖析成功的会员体系背后的运营逻辑。

03 会员体系的设计

下面是本文的重点,在这个部分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会员体系如何设计。

1. 付费会员的模式

模式选择本质是商业模式的取舍,不同模式对应不同用户资产化路径。

直接购买型会员(门票模式)

定义:用户支付年费/月费获取会员资格(如Costco、山姆会员店)

适用场景:

高频消费行业(生鲜、日化)

高客单价领域(高端超市、知识付费)

储值型会员(资金池模式)

定义:用户预存资金获得会员身份及增值权益(如美容院、教培机构)

心机设计:

储值梯度:3000元享8折 vs 5000元享7折+免费服务

余额外溢:允许帮朋友付款(某火锅店储值卡带客率提升40%)

品牌联合会员(生态杠杆模式)

定义:跨行业品牌打包权益共同售卖(如淘宝88VIP、京东PLUS)

不同品牌或服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用户通过一张会员卡享受多个品牌的权益。

比如支付宝与优酷联合会员,用户成为支付宝会员,同时享有优酷视频平台的VIP观影权益。

2. 权益设计:制造非对称竞争优势

在会员体系的建设中,权益设计是核心中的核心,它不仅是吸引用户加入会员的关键,更是制造非对称竞争壁垒、提升品牌忠诚度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设计出一套既吸引用户又符合品牌战略的会员权益呢?

我给你一个万能的公式:权益价值 = 高频痛点解决 × 情感绑定强度 × 身份优越感杠杆。

温馨提示:下面这些内容需要你反复观看,反复琢磨。

步骤一:挖用户痛点,构建「上瘾级」权益组合

在这一步,核心逻辑就是用20%高频刚需权益,撬动80%会员粘性。

成功的会员权益设计,始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会员权益设计的成败,取决于能否精准绑定用户的「生存级需求」。

这个步骤我们往下拆,还可以划分为三步:需求分层、痛点验证以及组合筛选。

1)需求分层:将用户需求拆解为三层金字塔

底层刚需(省钱/省时):分析订单数据中用户复购率最高的品类(如社区超市的免费配送)中层情感(省心/专属服务):抓取客服咨询高频问题(如母婴店1对1育儿顾问)高层特权(优越感/社交货币):通过用户访谈挖掘理想生活场景(如美妆店新品优先试用权)

2)痛点验证:避免「伪需求陷阱」

例如有的鲜花店推出会员免费插花课,但实际使用率仅3%,这就陷入了伪需求陷阱。用户核心需求是「收花的仪式感」而非技能学习。

3)组合筛选:用「需求强度×使用频率」矩阵筛选权益

高频刚需型权益(如餐饮每月8张5折券)必须占成本40%以上,低频高价值权益(如健身房联名泳池券)作补充。

在这里我再给你提供一个关键指标:确保用户每周至少触发1次会员权益(如书店每日免费咖啡),形成行为惯性。

步骤二:用「三明治结构」搭建权益组合

这一步的核心逻辑是基础权益锁习惯,再用情感权益绑心智,最后用特权权益造阶级。

1)基础层设计(40%成本):高频刚需“钩住”消费惯性

选品原则:覆盖用户每周至少使用1次的场景(如餐饮店每月8张5折券),优先选择复购率>50%的品类。

案例拆解:例如,书店可以推出“每日免费咖啡”。有书店利用这种方法,将会员到店率提升37%,带动图书销量增长21%。关键逻辑:用高频低成本的权益培养用户“路过必进店”的习惯。

2)黏着层设计(30%成本):情感连接制造“戒不掉”体验

专属仪式感:母婴店每月寄送手写育儿指南+宝宝成长相册,会员续费率提升45%;养成式特权:咖啡店设置“消费满10次解锁隐藏拉花课”,用户为集勋章主动提升消费频次;社交货币:美妆会员优先试用新品后,可领取“限量版小样套装”用于社交分享,带动自然流量增长63%。

3)溢价层设计(30%成本):阶级特权构建鄙视链

优先权:比如演唱会门票提前24小时抢购;跨界权:比如健身房会员免费领取五星酒店泳池券,制造“平价消费,高端体验”的反差感;决策权:比如邀请年度会员参与新品选品会,用“特权感”换用户忠诚度。

步骤三:动态调优,让权益「越用越上瘾」

最后一个步骤的核心逻辑是将会员体系变成「养成游戏」,通过数据驱动持续制造新鲜感与沉没成本。

会员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通过数据驱动持续调优,让权益“越用越上瘾”

定价与权益AB测试:通过分组实验法找到最优定价和权益组合,激发用户的冲动消费。设计“用不完的利润”:利用反人性规则制造沉没成本,如设置消费门槛才能兑换高端权益,到期前推送焦虑提示唤醒沉睡会员。季度性迭代策略:根据权益使用率和用户动线不断优化权益组合,淘汰低效权益,扩展新场景。

3. 定价策略:让用户觉得他在占便宜

说完了如何制定会员权益,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如何给会员定价?同样我也给你一套可以落地实操的方法:四步定价法。

第一步:算清成本生死线

最低定价 = (单客服务成本 × 年均使用次数) + 边际利润

第二步:搭建价格金字塔

第三步:植入“占便宜”钩子

对比价:永远划掉的虚高原价(如“原价999元”)

锚定价:行业竞品价格(如“XX平台年费598元”)

超值包:

买1年送3个月(实际成本仅增加5%)

加赠高感知低成本的实物(如定制礼品)

案例:宠物店推出“买年卡送价值299元智能碗”,实际成本29元,转化率提升55%

第四步:动态测试调价

价格敏感度测试法:

同一权益设置三档价格测试(如299/399/499元)

观测指标:点击率、转化率、客诉率三角平衡

4. 会员体系的售卖

付费会员的售卖与续费是会员体系运营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共同决定了会员体系的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1)会员卡的首购转化的五大黄金法则

(1)收益可视化:把“省钱”变成一道数学题

用户永远不会为“模糊的优惠”买单,但会为“算得清的收益”疯狂。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展示:

价格锚点对比:在会员价旁标注原价/单次成本/竞品价三重对比(例:“单次健身100元 vs 会员单次16元”)。动态累计提示:在用户每次消费后,自动弹出“已省XX元”提示(需设计实时计算系统)。账单可视化:每月推送会员专属账单,拆分“消费金额”与“节省金额”两栏,标注“节省额可兑换XX商品”。核心公式:用户感知价值 = (原价-会员价)×使用次数 + 情感溢价

(2)不回本退差:用“零风险”摧毁心理防线

害怕损失是人性弱点,用“保本承诺”转化犹豫用户。比如阶梯退差法:承诺“开通1年内节省金额未达会员费120%”,按差额比例退款(例:用户实际省80元,卡费100元,则退(120-80)/120=33%)

(3)一单回本:设计“即时获得感”引爆点

让用户在首次消费时就产生“血赚”体感。

首单特权包:将会员费拆解为“首单立减券+长期权益”,例:199元会员卡含“100元无门槛券+全年9折”(实际成本控制在60元内)。

高频场景绑定:选择用户月均消费≥4次的品类,设置“会员价=成本价×150%”(例:咖啡店成本6元/杯,会员价9元,非会员价15元)。

(4)额外加赠:低成本高感知的“惊喜杠杆”

赠品不是成本,而是购买理由。比如设计零成本但高价值感的权益,如“优先预约权”“专属客服通道”“生日定制礼”。也可以用闲置资源换取高标价赠品(例:与影院合作获得免费观影券,标价80元/张,实际成本5元)。

(5)0元开通(首月低价):降低门槛的“成瘾陷阱”

用“先上车后补票”培养用户依赖。

比起需要先付费才能得到的会员权益香,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不用预先付出代价。

我们可以采用“首月免费/超低价+连续包月/年”,或是“先用后付+省多少付多少(不回本退差的另一种形式)的方式,让用户在无任何负担的前提下享受权益。当用户习惯于权益带来的好处后,自然也就不愿意停止服务。 比如首月1元,次月自动续费39元(需提前告知但弱化提示)。

又或者是沉默成本绑定:首月赠送高价值权益(例:3张无门槛券),但次月需付费才能激活同类权益。

2)会员卡的续费复购

付费会员续费策略上,同样有很多需要值得注意的点。在这里,我给你一个核心公式:续费率=沉没成本+阶级焦虑+场景绑架。

(1)沉默成本绑定法:让用户“不敢不续”

这个方法的底层逻辑是人类对损失的恐惧远大于获得的快乐,用“即将消失的资产”倒逼续费。

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资产可视化:

在会员中心置顶显示「累计节省金额」「未使用权益价值」(例:某咖啡店每月推送账单:“您已省228元,3张5折券待使用”)。

心机设计:将优惠券设置为“续费后才可激活”(例:某电商平台“续费即解锁200元待用券”)。

期限压迫机制:

等级积分清零警告:“连续续费3年可永久保留金卡身份”(某航空公司借此提升15%续费率)。

权益冻结提示:“断缴后已攒积分每月衰减10%”(某健身APP续费率提升23%)。

假如你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我给你三个案例:

某视频平台在用户会员到期前7天:

弹窗显示“您有12部收藏影片即将无法观看”

侧边栏标注“连续包年用户可保留片单”

(2)特权阶级跃迁法:用“鄙视链”制造焦虑

这个方法的底层逻辑是人愿意为“碾压他人的优越感”持续付费。

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等级特权差设计:

将会员等级与“优先权”“稀缺资源”强绑定(例:某酒店集团钻石会员可提前48小时锁房,比金卡多24小时)。

在非会员界面展示“阶级差距”(例:购票页面默认置顶“会员专属席位”,非会员需手动筛选剩余座位)。

升级进度条操控:

设置“只差XX元升级”提示(例:某电商在支付页提示:“再消费83元可升铂金会员,享全年包邮”)。

动态降低升级门槛:对高价值用户悄悄调低升级消费额(某奢侈品平台借此提升28%客单价)。

比如:某游戏会员体系:

普通玩家:每日任务奖励10金币白银会员:奖励50金币+专属皮肤黄金会员:奖励100金币+皮肤+跳过广告权

(3)场景化续费钩子:在“最上头”的时刻出手

底层逻辑:用户续费决策取决于情绪而非理性,需在最佳时机“捅刀”。

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高潮体验截杀:

在用户享受完核心权益后,立刻弹出续费提示(例:某健身房在私教课结束后推送:“续费年卡加赠3节课程,仅限今日”)。

数据支撑:某SPA品牌在客户体验完高端护理后,当场续费率高达61%。

断崖式体验对比:

会员到期后保留基础功能,但制造强烈落差感(例:某网盘会员到期后:下载速度从10MB/s降至100KB/s)。

在关键节点设限(例:某工具软件会员到期后,导出文件自动添加水印)。

案例:网易云音乐APP的狠招:

用户歌单中30%歌曲变灰(仅会员可听)

播放时随机跳出“续费立即解锁全曲库”

断缴第3天推送:“您有17位好友仍在享受会员”

5. 88VIP会员案例串讲

接下来这部分,我用88VIP会员的案例来进行全文的串讲。

1)权益设计:用“阿里全家桶”制造生态霸权

88VIP最狠的杀招,在于用高频刚需权益,绑架用户的全生活场景。

基础层(高频钩子):

全年天猫超市95折:覆盖柴米油盐等月均消费≥4次的品类,用户为“每月省28元奶粉钱”不得不保持活跃。

饿了么年度会员:锁定外卖场景(用户月均使用11.7次),制造“不开卡每单多花6元配送费”的损失焦虑。

黏着层(情感绑定):

优酷/网易云年度会员:满足追剧、听歌等娱乐需求,特别是《甄嬛传》《乡村爱情》等独播内容,让用户产生“断缴就剧荒”的戒断反应。

专属客服:会员投诉响应速度比普通用户快3倍,解决“快递丢件”“售后扯皮”等痛点,制造情感依赖。

溢价层(阶级特权):

万豪/迪士尼折扣:看似用不上,实则制造“精英身份”标签,用户晒卡时自动成为阿里生态代言人。

明星见面会名额:每年限量放出,激发粉丝群体为“0.01%中签率”持续付费。

2)定价心机:动态筛选“高净值人群”

88VIP的定价策略,堪称“大数据杀熟”的教科书级应用。

淘气值<1000:888元/年(过滤低消费人群)

淘气值≥1000:88元/年(实际筛选出年均消费>10万的用户)

底层逻辑:用88元超低价制造“特权落差”,用户为维持“88元白菜价”资格,被迫持续消费保级。

沉没成本设计:

未使用权益折现:年底推送“您今年浪费了价值632元权益”,刺激用户次年“必须用回本”。

消费金额提示:每月1日推送“当前消费额超过98%用户”,诱发攀比性复购。

锚定效应爆破:

将会员权益拆解为“优酷198元+饿了么180元+网易云158元=总价值536元”,而88VIP仅需88元,制造“买会员倒赚448元”的错觉。

隐藏真相:实际阿里获取这些权益的边际成本低于50元。

3)续费黑招:用“数据暴力”锁死用户

88VIP的续费策略,本质是用算法预判用户流失节点,定点爆破。

沉默成本轰炸:

到期前30天开始推送:“您已累计节省5832元,即将失去省1.2万元的机会”(根据历史消费预测次年节省额)。

断缴后降级打击:取消免运费、专属客服等基础权益,用户发现“非会员买卷纸都要付6元运费”。

生态绑架术:

多平台权益断崖:优酷会员过期后,用户追《甄嬛传》看到第50集突然需要付费。

支付宝积分清零:88VIP身份关联芝麻信用分,断缴后部分信用特权失效,影响花呗额度。

阶级焦虑制造:

每月推送“会员消费排行榜”,标注“您本月消费额超过92%的会员”。

淘气值不足1000的用户界面显示:“再消费8230元即可解锁88元续费特权”。

效果验证:88VIP用户年均续费次数达2.4次(部分用户为保淘气值提前续费),沉默用户召回率比普通会员高3.8倍。

05 总结

未来商业竞争,本质是会员体系的对决当价格战卷无可卷,会员体系正成为吞噬市场份额的终极武器。

亚马逊Prime会员年均消费1400美元,是非会员的2.8倍

山姆会员店会员续费率超90%,净利润是沃尔玛的3倍

淘宝88VIP用户贡献了平台35%的GMV,人均订单量是非会员的6倍

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一些思考,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分享。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