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入学再起风波,郭晶晶的话说对了!官媒:退不退她自己决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4:02 1

摘要:9月13日开学那天,她穿着一件运动衫,拎着迎新礼包,在暨南大学的展板前签下自己的名字,留下了大学生涯的第一张照片。

婵宝上大学了!

9月13日开学那天,她穿着一件运动衫,拎着迎新礼包,在暨南大学的展板前签下自己的名字,留下了大学生涯的第一张照片。

全红婵才18岁,刚成年不久,站在大学的操场上,看起来有些羞涩,也有些兴奋。

这一幕原本再正常不过,却因为她特殊的身份,被放大到了风口浪尖。

1

看照片有人说她变胖了,觉得她没以前精神了,还有人直接断定她是退役了,所以才去上学。

更有甚者,把她进入大学的事情也拎出来质疑,说她凭什么能保送,说她小学文化怎么读大学。

热度上来了,网络的声音也随之失控了。

全红婵没有解释什么,她在社交平台的签名栏写了一句话: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

不少网友看到后拍手叫好,说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态度。

但这背后,是一个刚成年的女孩被推着接受所有情绪的对冲,被夸得太高,也就容易被骂得很狠。

实际上,从东京奥运会三跳满分之后,全红婵一直没有真正从焦点中走出来。

她并没有离开赛场,只是给自己安排了一条更长远的路。

坚持训练,依然是广东省跳水队的主力,还要参加11月的全运会。

今年暨南大学接收她作为优秀运动员保送生,读的是运动训练专业,院长是“亚洲飞人”苏炳添。

学校特地为全红婵制定了弹性学制,也安排了线上课程,为的是让她能在训练与学习之间找到平衡。

进校时全红婵把自己的签名战衣捐给学院,苏炳添亲自接收,两人合照的画面登上热搜。

可这份被纪念的时刻,也成了网络上争议的素材。

网友说她胖了,没了运动员的样子。

媒体扒出她早年采访读错字的视频,说她文化水平低。

还有人阴阳怪气地问:她读得懂课本吗?

更过分的是,还有人调侃她是“文盲冠军”、“吃老本上大学”。

一边指责她身材不符合专业要求,一边讽刺她连书都读不懂,连大学都上不了。

面对这场开学风波,暨南大学没有沉默,第一时间公开回应全红婵的录取合规。

《解放日报》也发声:退不退,学不学,是她自己的决定。

2

这些网友质疑,真的公平吗?

全红婵从小在农村长大,为了治好母亲的病进入跳水队。

14岁进国家队,15岁拿奥运冠军,从省级比赛跳到世界舞台,她用了别人十倍的努力。

从来没有享受过正常的课堂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跳水馆里,受的伤、熬的夜、吃的苦,都是为了站上领奖台。

而她也确实做到了。

三枚奥运金牌,双人、单人跳台皆有斩获,甚至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还蝉联了女子10米跳台冠军。

这一切,不是靠特权,而是靠实打实的成绩进的大学。

全红婵没有变,她只是长大了。

成长,是一件耗时的事。

从1米4长到1米6,从骨架窄小变得丰满,是每个青春期女孩都会经历的阶段。

全红婵的家族体型偏大,她小时候之所以瘦,是因为训练量大、饮食控制严格、还没发育。

如今身体自然变化了,也不代表她不自律,更不代表她就无法跳水了。

这个阶段,对她来说是调整的过程。

跳水讲求体重控制没错,但也不是只看外形,更看技术。

当年全红婵最擅长的207C动作,如今以不同的身体结构完成,所面临的难度远胜当年。

但她还在训练,并未退役,根本不存在“发胖退圈”这种说法。

网络上的争议,还不止于身材。

前段时间,有人散布她给母校捐了400万的谣言,说她奖金一到账就大手笔捐赠。

还配上了半夜三点转账截图,一看就知道是合成的。

跳水比赛奖金最多不过10万元,这400万从哪来?

学校很快出面辟谣,说从未收到,也从未听说过这个事。

舆论才逐渐平息。

3

更夸张的是,AI带货也找上门了。

有人用AI合成她的声音,在直播间假冒她本人卖土鸡蛋。

台词设计得真情实感:“我是你们的婵宝”。背景换上乡村画面,打情怀牌。

不止她,连她哥哥、父亲的声音也被合成在直播间里,一起说话卖货。

许多观众信了,买了,后来发现是假的后,不去追责平台和商家,反而跑去全红婵家人的账号底下谩骂。

全哥不得不多次发视频澄清他们全家从未参与带货,甚至连商标授权都没有。

可这类谣言和恶意合成,却一波接一波。

全红婵一家成了热点,也成了某些人眼中的“流量入口”。

从AI带货到虚假捐款,再到入学风波,全红婵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几乎没躲过任何网络暴击。

而她的回应却始终是: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

这句话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个不愿妥协、敢于表达的年轻人。

这个年纪的她,其实很像当年的郭晶晶。

郭晶晶也被质疑过长相,恋爱,裁判评分。

但她始终坚持自己,从不迎合。

退役后没有进娱乐圈,而是读书、深造,成为奥运会跳水裁判长。

郭晶晶说过:“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如今的全红婵,正在用她的方式做自己。

没有抱怨,也没有逃避,依然晒训练、晒校园生活、晒和同学的合影。

身上的光环不是她的负担,而是她成长的一部分。

全红婵的经历证明了并不是所有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人,都会被光芒压倒。

她的家人也一样,从来不炫耀、不张扬。

全哥直播卖农产品,从不拿妹妹名字炒作。

全家现在盖了新房,家乡也因为全红婵带来了旅游人气。

他们是靠自己过得更好,而不是靠谁施舍。

即便遭遇了AI恶搞、舆论攻击,也依旧保持低调。

结语

全红婵不是公众幻想中的“跳水神童”,她只是一个刚满18岁的孩子。

有闪光的过去,也有尚未抵达的未来,她的任何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她做了那么多努力,不是为了被嘲笑发福,不是为了被质疑读书,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全红婵入读大学不“退役”,知情人:正努力训练备战——极目新闻

全红婵家人声音,被AI合成冒用带货!许多人被骗下单——四川观察

全红婵:家境贫寒斗志不减 7年跳水一鸣惊人——光明网

来源:我是电影迷小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