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位开国上将伴侣 级别最高是李贞将军 其他都就职于什么岗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09:14 1

摘要:翻阅这些不平凡女性的革命履历,同样会知晓诸多历史知识。其中,开国少将李贞作为当时唯一的女将军,与丈夫甘泗淇上将共同书写了新中国“夫妻将星”的传奇。李贞将军也是开国上将伴侣中级别最高的,她在1980年被组织确定为大军区副职。

1955年授衔的57位开国上将,都是为创建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杰出将领,他们各自的生活伴侣,大多是在革命战争岁月中结成的连理。

翻阅这些不平凡女性的革命履历,同样会知晓诸多历史知识。其中,开国少将李贞作为当时唯一的女将军,与丈夫甘泗淇上将共同书写了新中国“夫妻将星”的传奇。李贞将军也是开国上将伴侣中级别最高的,她在1980年被组织确定为大军区副职。

而开国上将李克农的夫人赵瑛和唐亮上将的夫人张锐,虽然都有很厚重的革命履历,则因丈夫的严格家风和低调作风,成为上将夫人中最为朴素平凡的代表。上世纪五十年代,她们响应上级号召退出工作岗位,成为不拿工资的“家庭妇女”。

另外的五十多位上将夫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多从事教育、医疗工作,或在军队办公后勤部门任职。其中数位在开国授衔时成为校级军官,在地方工作的也多是科、处、厅局级领导。还有几位,后期成为国家省部级干部或在离休时享受正军级、副军级待遇。

李贞将军1907年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贫苦家庭,6岁被卖作童养媳,饱受欺凌。1926年,她逃离婆家参加妇女协会,改名“李贞”,寓意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渝。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浏阳地区妇女运动骨干。

1928年,李贞曾扮作新娘带领游击队智取张家坊,并在湘赣边界反“围剿”中屡立战功,被誉为“巾帼不让须眉”的游击队队长。

抗美援朝岁月,李贞和丈夫甘思琪并肩出国作战,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回国后历任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

李贞的革命生涯充满艰险:1934年,她为掩护战友跳崖导致流产,终身失去生育能力;长征途中,她带病坚持行军,丈夫甘泗淇甚至变卖金笔为其买药治病。尽管无亲生子女,她与甘泗淇共同抚养了29名烈士遗孤。

李贞是党的七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在党第十二大上被选为中顾委委员。

(李贞与丈夫)

1955年9月,李贞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同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周总理称赞她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李贞晚年仍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1990年3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遗嘱将财产1.1万元存款、两根小金条和衣物,悉数捐赠家乡教育部门及党组织。

唐亮上将与张锐的婚姻始于1940年杨得志将军是他们的牵线搭桥人。张锐在部队原为连级干部,1955年复员时因唐亮坚持原则,拒绝组织照顾张锐“提副营级再退职”的优待,称“不能因身份搞特殊”,最终退职成了家庭全职主妇。

作为南京军区政委的夫人,张锐平时衣着朴素,常被误认为农村妇女。一次就去医院,被人嘲笑为“乡巴佬”,张锐心里有些委屈,唐亮却笑称:“乡巴佬光荣!没有他们,我们吃什么?”

同样状况的还有李克农上将的夫人赵瑛。她大革命时期就开始做党的工作,1938年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正式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机要秘书。1955年军队搞正规化建设,动员女同志退役,赵瑛主动要求退休回家。但她仍像在职时一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和工作人员一起参加党组织生活。

李贞的“双将星”传奇和张锐、赵瑛的“家庭妇女”标签,成了开国上将夫人群体的历史亮点,为后人留下了关于信仰、牺牲与平凡的深刻启示。

还有数位上将夫人的工作履历比较醒目,不妨盘点如下:

开国上将赖传珠夫人孙湘,三十年代就在北平育华中学从事革命活动。后来赴延安上抗大,再到中央党校五班学习。抗日战争岁月曾任南昌市工作委员会委员,庐江县路西中心区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六合县委联抗组织部长,联抗主任,华东鲁艺学院总支书记,教导员,新四军卫生部总支书记,协理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职野战军纵队后勤政治处副主任。

建国后,孙湘历任天津铁路局人事处副处长,广州铁路分局政治处主任,天津铁路局副局长,铁道部统计局副局长、局长、教育局长。1973年任交通部人事局长。粉碎“四人帮”后。出任交通部党组成员,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党组成员(副部级),1983年离休。

(赖传珠将军与夫人孙湘)

开国上将萧克夫人蹇先佛,18岁参加红军,1935年参加长征。曾任红六军团宣传部干事。她入团、入党后,又于1937年入延安抗大、中央党校学习。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总支书记、冀热察区区委组织科长。建国后,历任中南局军委军事训练部办公室副主任,燃料工业部副局长,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副司长,电力工业部副部长。

萧克上将和夫人蹇先佛,是最长寿的将军夫妇。萧克出生于1907年,16岁参军,2008年病逝,享年102岁。蹇先佛2022年12月逝世,享年106岁。

萧克将军生前著有《萧克诗稿》、长篇小说《浴血罗霄》,是唯一拿过茅盾文学奖的开国上将。

(晚年的萧克将军和夫人)

刘湘屏是山西解县人,1934年参加长征。1937年入抗大学习,期间和谢富治将军结婚。此后,刘湘屛担任过平顺县县长等职。建国后,曾任中共昆明市委书记处书记、农业机械部计划财务司司长、农业机械部计划司司长等职。六十年代动荡岁月,刘湘屏的溴事广为人知,曾任一机部革委会副主任、卫生部部长。1977年被免职。1985年8月被开除党籍。

开国上将杨勇夫人林彬原姓沙,回族,山东冠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入党。曾任冀鲁豫军区组织部干事。新中国成立后任贵阳市百货公司经理,商业部处长,国务院财贸办公室轻工组组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法院院长、总参谋部政治部纪检委员。

朱良才上将夫人李开芬,四川达州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入党。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国务院第四机械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

著名战将韩先楚将军夫人刘芷,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抗大一大队宣传干事,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政治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十一小学协理员、教务处主任,福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总参谋部二部顾问,获独立功勋荣誉章。2019年99岁时在北京病逝。

开国上将洪学智夫人张文,1933年成为红军战士,历经战争和艰苦生活考验。新中国成立后,当过部队兵团子弟学校附属幼儿园主任、志愿军后方留守处幼儿园主任和总后勤部机关家属委员会主任、总支书记。

1958年,张文调任中央广播事业局机要秘书。之后先后任长春市橡胶八厂副厂长,长春轻工业专科学校副校长,吉林工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解放军三〇四医院顾问、总后勤部管理局副军职顾问。

(洪学智将军与夫人)

杨成武上将夫人赵志珍原名赵秀琴,她在北平女二中读书时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将名字改为赵志珍。抗战时期历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民运科干事,河北易县妇救会主任。1938年与时任晋冀察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结婚。此后先后担任地委妇委副书记、冀中三纵队留守处政委、二十兵团保卫科长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赵志珍历任部队和地方单位的保卫科副科长,人事科科长,干部处副处长,化学公司经理,保卫处副处长、处长,代总参谋长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党委常委,北京卫戍区政治部顾问等职。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正军职离休干部。

张爱萍上将夫人李又兰,1938年6月入党。抗日战争期间,在新四军军部当过速记班班长、政治部巡视员、新四军三师政治部组织股长、四师抗大四分校组织干事与师部秘书。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局秘书、华东海军司令部秘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部秘书、艺师预科部主任、党组副书记、民航总局政治部组织科长等职。1975年任国防科委办公室副主任,1985年任军委办公厅办公室主任。离休时为副军级。

(张爱萍将军夫妇)

肖华将军夫人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6岁送过情报,9岁参加红军,11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是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曾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新闻电台台长、一一五师政治部秘书处机要秘书。建国后在解放军总政治部担任过副科长、专家工作室主任、秘书处副处长、总政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军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在交通部干部局当过干部科科长、外事处处长。后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兰州军区后勤部顾问。她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5年12月离休。

傅秋涛上将夫人陈斐然,1934年参加革命。曾任湘鄂赣省委机关团支部书记、妇女委员会委员,新四军教导队副排长、第一团机关副指导员,新四军第七师卫生部副协理员,司令部指导员,山东鲁南军分区政治部指导员,山东分局直属机关组织科副科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正师职秘书。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来源:掌心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