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无数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14:27 1

摘要:——这句经典广告语背后,是20世纪最成功的营销骗局。全球钻石巨头戴比尔斯通过垄断供应、控制产量,并巧妙将钻石与爱情绑定,人为制造出“无钻不婚”的社会观念。

安徽一位女士2023年翻出家中珍藏了很多年的的两枚钻石,回忆起当年买钻石时共花了两万多元。

听说现在钻石乏值了,想来想去即便贬值也该值万元吧!她带着钻石来到了鉴定机构,经专业检测才知道:两个钻戒现在共总值180元。

而且这180元还不是钻石的价值,而戒托的黄金材质,钻石本身几乎分文不值。

曾经是"永恒增值"的钻石,如今白菜价都不如!

其实不止是钻石是这样,咱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曾经被炒上了天。热潮一过,手中的宝贝,成了无人要的“烫手山芋”。

你身边也有这样踩过坑的朋友吗?

——这句经典广告语背后,是20世纪最成功的营销骗局。全球钻石巨头戴比尔斯通过垄断供应、控制产量,并巧妙将钻石与爱情绑定,人为制造出“无钻不婚”的社会观念。

从《蒂凡尼的早餐》到《色戒》,电影镜头不断强化着"钻石=真爱"的消费神话。即便主角穷困潦倒,求婚时也必会掏出闪亮钻戒——

随着培育钻石技术在这几年成熟,它价格比天然钻石暴跌超80%,成本仅为其中三分之一。实验室里诞生的钻石与天然钻石在化学、物理属性上完全一致,甚至净度更高。

当下年轻人结婚首选培育钻石。天然钻石苦心经营的"稀有性"叙事彻底破产。

现在回收店基本也不收纯天然的钻石,如果收也是很低的价格。

“保值”神话破灭,钻石终成世纪谎言

有人曾经当年花1.4万元购入30分钻戒,如今几百元卖不出去。所谓"保值",从一开始就是谎言。

21世纪初,“东方神犬”藏獒被捧上神坛。商人编织“一獒战三虎”的传说,名人马俊仁等人站台背书,将藏獒塑造成身份象征。天价炒作下,一条藏獒竟标出4000万元惊人价格,连配种费要20万。

当年石家庄曾出现震撼一幕:1公里长的豪车车队浩浩荡荡迎接一只天价藏獒,奔驰、宝马开路,劳斯莱斯压阵,场面堪比国家元首到访。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反腐利剑直指奢靡之风。当调查人员从贪官家中牵出天价藏獒时,这种曾被捧为“身份象征”的东方神犬瞬间跌落神坛。

藏獒市场应声崩盘:昔日标价千万的“神犬”沦为肉狗价格,配种费从数十万暴跌至几百元,大批养殖场血本无归。

后来,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将藏獒列入禁养名单,指出其攻击性强易伤人时,这个曾经的“东方神犬”遭遇了致命一击。更戏剧性的是基因检测揭穿谎言——市场上80%的天价“纯种藏獒”实为混血犬,所谓血统证书全是商家炮制的牟利工具。

现在的再看藏獒,早已经没有当年的风光了。

2025年河北街头,昔日身价千万的“东方神犬”被明码标价:成年藏獒处理价不足千元。曾经风光无限的养殖场主,如今纷纷含泪卖狗或低价抛售。这些曾被养在豪华犬舍的“神犬”,结局竟不如流浪狗。

商家炮制“大师手制”“越陈越香”话术,宣称半年升值十倍,只有身价千万的人才能买上。

最夸张的时候当时"轩辕号"普洱茶被炒到6500万元天价,让无数人砸锅卖铁疯狂跟风。这场荒唐闹剧,随着央视记者的暗访彻底曝光:所谓"大师茶"实为普通茶厂批量封装,甚至直接由机器生产。

2025年上半年,全国超600家茶叶店倒闭,7万投资者血本无归。曾标价7200万元一件的“轩辕号”普洱茶,如今在仓库霉变腐烂,成交价不足巅峰十分之一。

在云南茶叶市场,曾标价1.1万元/斤的古树茶如今论公斤售卖,每公斤价格不足百元。这些曾被冠以“千年古树”“单株珍藏”噱头的茶叶,如今堆积在摊位角落无人问津。

中国作为茶叶故乡,本有着深厚的饮茶文化。茶是用来品的,是用来喝的。

炒茶者的手段如出一辙:先是编造故事。什么“千年古树”、“大师手制”、“山头独产”、“稀缺限量”,一个个看似高深的概念被打造出来。然后是包装升级,普通茶叶被装入精美礼盒,附上编号证书,瞬间身价百倍。最后是名人站台与媒体造势,形成一种“不买就亏”的恐慌性消费心理。

宣称天珠可以消灾开运、鸿运开来。据说李连杰戴的天珠值一个亿。

老板们利用现代工艺批量生产“古法天珠”,采用化学做旧、机械雕刻技术,将成本不过百元的工艺品包装成“千年圣物”。他们深谙消费心理:一方面编造西藏高僧开光、寺庙传承等故事迎合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利用奢侈品逻辑打造身份象征,让购买者陷入“越贵越灵”的认知陷阱。

有人花十几万,几百万买天珠,以为可以神灵保佑。但事实的真相却是:市场上九成“至纯天珠”都是现代广东、福建工艺制品,采用化学染料浸泡和机械打磨而成。所谓千年传承、活佛开光全是营销话术,成本百元的工艺品被炒至数佰万元。

后来有人曝光,从辽宁阜新市进的裸石成本仅几十元,经粗糙加工后竟被包装成“西藏法螺天珠”,转手就能卖以万元高价出售。

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出台新规,要求所有天珠产品必须明确标注“人工制作”“玛瑙材质”,严禁宣传封建迷信内容。

随着监管新规落地,电商平台天珠销量暴跌70%,曾经标价百万的"至纯天珠"在古玩市场暴跌至千元仍无人问津。许多玩家坦言:"当初被消灾开运的说法忽悠了,现在才明白这就是普通人工玛瑙。"

商家宣称它能治愈百病、延年益寿,价格曾经一度超越黄金。

每公斤20万元的天价,让冬虫夏草成为雪域高原的“黑色黄金”。为治病倾家荡产的人很多,甚至上演卖房求草的悲剧。

然而真相令人窒息:冬虫夏草其实就是一种真菌,和我们平时吃的蘑菇一样,它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用菌类无异,只能是普通的保健品、延年益寿功效完全缺乏临床证据。

国家药监局早已将它移出保健品名录,严禁宣传疗效。当监管利剑斩断虚假宣传,虫草价格断崖式下跌,无数囤货者血本无归。

在青海农贸市场,冬虫夏草早已失去"按克售卖"的尊贵身份,转而论公斤批发,每公斤价格仅几百元。曾经遍布药店的虫草专柜纷纷撤柜,取而代之的是明码标价、标注为"食用菌制品"的平价货架。

引发全国性疯狂。长春等地频办“兰博会”,单株极品兰花拍卖价超万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20年工资),甚至出现用皇冠轿车换一盆君子兰的荒诞交易。

第28届兰博会上,一株名为"蕙兰贵州龙"的君子兰被专家估出1.2亿元天价,宣称其价值"堪比北京CBD一栋大楼"。这种脱离实际的估值引发疯狂跟风,无数民众误以为养兰能暴富,纷纷投入毕生积蓄。

可这场闹剧没刮多久就停了:所谓专家估值实为联合炒作,君子兰根本就不稀有。只是奸商故意控制种苗流通。当泡沫破裂时,这些"天价兰花"瞬间回归观赏植物本质,最贵不过百元。

随着养殖技术突破,君子兰从神秘“天价兰”变成可批量生产的普通花卉。市场供应量激增导致价格断崖式下跌,九十年代时,曾经价值数十万元一盆的“珍品”,最终沦落到买花送花盆的境地。

2025年的安徽菜市场里,君子兰十元钱能买三盆,带着塑料盆整齐堆在角落。曾经专供“天价兰”的温室大棚早已改种西红柿和黄瓜,唯有白发老花农在收摊时,会望着残存的几盆君子兰喃喃自语:“这玩意儿当年能换十套房啊...”

炒鞋比炒股更暴利

这几年跑鞋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疯狂。AJ、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通过限量发售、将原本几百元的运动鞋炒至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商家设计的抽签,抽到奖的人可以买鞋,抽不上奖的只能从黄牛那里买。

最夸张的是椰子鞋发售价300美元的鞋款一周内被炒至3万元人民币,利润翻十倍,吸引大量黄牛通过机器人抢鞋、感觉“炒鞋比炒股更暴利”

2025年莆田专项打假行动揭露惊人真相:市面所谓"限量款"球鞋中43%为高仿假货。这些仿真度极高的仿品通过微商、二手平台流入市场,甚至出现"假鞋配真盒"的造假套路。

很多大学生以千元购入的"保值鞋",以为可以赚钱,实际上是成本不足百元的仿制品。

曾经在二手平台被炒至溢价十倍的限量球鞋,如今价格腰斩仍无人问津。某款发售价1899元的联名鞋,最高被炒至2万元,现在挂牌8000元却很长时间没人要。百度、新浪等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球鞋二级市场交易量暴跌60%,平均成交价跌破发售价。

曾经疯狂炒作限量球鞋的时代已经落幕了。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主动放弃饥饿营销策略,炒鞋业务占比已降至5%以下。那些曾熬夜抽签、加价抢购的年轻人终于清醒:炒鞋本质是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最后接盘者必然成为牺牲品。

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直播电商管理规范》及区块链溯源技术推广,正是直击要害的治理举措:

直播新规强制要求标注商品真实属性

建立炒作商品黑名单机制,对恶意哄抬价格的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这些措施本质上是通过信息透明化和信用约束机制,从根本上瓦解炒作的经济基础。当消费者能够轻易查证商品真实来源、成本构成和功能属性时,所有依靠信息差构建的溢价泡沫都将不攻自破。

无论是钻石的爱情神话、藏獒的身份光环,还是天珠的开运玄学,背后都是同一套逻辑,通过编织故事,人为地给商品附加远超其使用价值的虚幻概念,目的就是利用我们的焦虑、虚荣和从众心理来牟取暴利。

2025年新规和新技术正是为了打掉这种信息不对称,让商品价值回归本质。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建立起理性的消费观和投资观:

记住,咱们辛苦赚来的钱,值得花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不盲目跟风,不轻信神话,才能守住钱包,也守住清醒的头脑。

娟姐在此提醒大家:理性消费,远离炒作,共勉之!#头条创作挑战赛#

来源:现实里的童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