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后一棒付浩然弯道冲线时,现场广播还没反应过来,观众先炸了锅。
一年两次把全国纪录砸碎,中国4x400米男队到底靠什么突然提速
广州天河那次,计时器停在3分01秒87,比旧纪录快近两秒。
最后一棒付浩然弯道冲线时,现场广播还没反应过来,观众先炸了锅。
四个月后东京世锦赛,四人又把数字压到3分00秒77,依旧没进决赛,却把亚洲第二的位置牢牢攥在手里。
很多人不知道,2019年多哈世锦赛,中国男子4x400米连参赛门票都没摸到。
当时国内最好成绩3分06秒左右,放在亚洲都排不上号。
短短四年,从缺席到一年两破纪录,跨度相当于把家用轿车直接改成赛道版。
翻看世界田联数据,今年世锦赛预赛八支队伍全部跑进3分大关,中国队排在第七。
前三名美国、博茨瓦纳、牙买加的成绩分别是2分57秒72、2分58秒09、2分58秒34。
差距肉眼可见,却也只剩一层窗户纸。
亚洲纪录是日本队的2分59秒51,换算下来,中国队再快1秒26就能改写历史。
真正刺激的是年龄。
梁宝棠21岁,李懿卿22岁,张起宁23岁,付浩然24岁,四个人加起来平均不到23岁。
短跑接力一向是吃青春饭的项目,体能、反应、默契缺一不可。
年轻意味着还能继续压榨极限,也意味着巴黎奥运周期他们刚好在黄金期。
训练细节也被扒了出来。
外教兰迪·亨廷顿把美国接力常用的变速节奏搬进了中国队的课表:第一棒前200米压速,后200米逐渐拉满;二三棒保持高步频少掉速;第四棒直接当400米单枪跑。
这套方法让交接区失误率从过去的15%降到5%以下,省下来的0.2秒足够决定名次。
更现实的问题是经费。
田径队内部人士透露,4x400米组一年外训预算不到短跑100米组的三分之一。
没钱去欧洲拉练,他们就蹲在国内用高原+平原交替的方式模拟低氧环境。
昆明海埂两周,广州天河两周,反复冲乳酸门槛。
效果居然不比差,还省下一大笔机票酒店钱。
有人担心纪录刷得这么快,会不会昙花一现。
看看隔壁日本就能找到答案。
日本队在2016年把亚洲纪录提到2分59秒51后,连续七年没人能摸到边。
秘诀是每年固定参加美国NCAA体系接力赛,用高强度对抗代替训练。
中国队现在也在走这条路,明年二月计划送整组去洛杉矶邀请赛,和NCAA一线同场跑三场。
普通人能从这支队伍身上学到什么?
答案很简单:把目标拆成小段。
破纪录听起来吓人,拆成每棒48秒以内就具体多了。
再拆成每100米12秒,每10米1.2秒,每天训练就能找到抓手。
生活里减肥、考证、升职都是一个道理,数字拆得越细,执行越不痛苦。
巴黎奥运还有不到400天,亚洲纪录2分59秒51就像一道门。
门后是世界大赛的决赛跑道,也是电视转播的特写镜头。
中国4x400米男队已经把钥匙插进锁孔,剩下的就是再拧一圈。
到时候无论能不能推开,至少他们先让国内观众知道:四百米接力不是欧美专属游戏,亚洲人也能玩出火花。
来源:爱已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