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不被承认的十个王朝政权,它们分别都是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19:50 2

摘要:提到中国古代史,多数人会脱口而出“夏商周,秦汉两晋,南北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这套简化版的朝代脉络,虽能帮我们快速梳理历史框架,却悄悄“漏掉”了10个特殊政权——它们并非因影响力微弱被忽略,而是因种种争议,始终未被主流历史认可。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冷门政权

中国历史上10个“不被承认”的政权:有的仅存83天,有的连是否存在都成谜

提到中国古代史,多数人会脱口而出“夏商周,秦汉两晋,南北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这套简化版的朝代脉络,虽能帮我们快速梳理历史框架,却悄悄“漏掉”了10个特殊政权——它们并非因影响力微弱被忽略,而是因种种争议,始终未被主流历史认可。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冷门政权”的面纱,看看它们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1. 中华帝国:83天的“复辟闹剧”

距离我们最近的“未被承认王朝”,是袁世凯在1915年上演的“中华帝国”闹剧。彼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却贼心不死,一心想圆自己的“皇帝梦”。

1915年12月12日,他公然宣布复辟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次年为“洪宪元年”,还煞有介事地筹备登基大典。可这场逆历史潮流的操作,瞬间激起全国上下的强烈反对——南方将领率先发起“护国运动”,各地民众纷纷声讨,就连袁世凯的亲信也多有不满。

在一片声讨中,这个所谓的“中华帝国”仅撑了83天。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这场闹剧草草收场。如今再提这段历史,它不仅不被正史认可,还成了民间笑谈,袁世凯也因此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2. 安禄山的“燕国”:叛乱催生的短命政权

唐玄宗天宝年间,一场“安史之乱”让大唐由盛转衰,而安禄山在叛乱中建立的“燕国”,就是这段黑暗历史的产物。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叛,一路势如破竹,次年就攻陷洛阳,随即称帝,国号“大燕”。可这个靠叛乱起家的政权,从诞生起就没得到过民众支持——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中原大地民不聊生,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更关键的是,“燕国”始终是大唐的“叛贼政权”,从未真正稳定过统治。后来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又被史思明取代,史思明再被儿子史朝义杀害,短短几年内内讧不断。最终,随着史朝义自缢,“燕国”彻底覆灭,前后仅存在8年。

在封建时代,“乱臣贼子”向来被唾弃,后世史学家也不愿多提这个政权;加上它没能对中原王朝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自然被排除在正统历史之外。

3. 韩宋政权:被朱元璋“抹去”的过渡政权

看过《明史》或相关影视剧的人,或许对“小明王韩林儿”有印象——他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拥立的皇帝,所建立的政权被称为“韩宋”。

元末天下大乱,红巾军以“复宋”为口号,推举韩林儿为“小明王”,定都亳州,国号“宋”(史称“韩宋”)。初期,朱元璋也隶属于红巾军体系,表面上尊韩林儿为君。可随着朱元璋势力壮大,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一统江南后,韩林儿就成了他称帝路上的“绊脚石”。

公元1366年,朱元璋借口“奉迎小明王到滁州”,派廖永忠率船迎接。结果船队行至瓜洲时,韩林儿乘坐的船只突然翻覆,韩林儿溺亡江中(史载为廖永忠故意为之,后朱元璋将责任推给廖永忠)。

韩林儿一死,“韩宋政权”便名存实亡。朱元璋登基后,直接将元朝之后的正统定为“明朝”,韩宋政权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被彻底从正史脉络中抹去。如今提及元末明初,多数人只知“元亡明兴”,很少有人记得这个短暂的“韩宋”。

4. 伪齐政权:金国操控的“傀儡工具”

北宋灭亡后,金国在中原地区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齐”,史称“伪齐”,千万别把它和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混淆。

公元1130年,金国为了巩固对中原的统治,同时牵制南宋,册立北宋降臣刘豫为帝,定都大名府(后迁汴京)。这个“伪齐政权”从诞生起就毫无自主权,所有决策都要听金国指挥,甚至还要帮金国搜刮民脂民膏、攻打南宋,堪称金国的“马前卒”。

可刘豫的统治极其残暴,中原百姓对其怨声载道;加上伪齐军队战斗力低下,多次被南宋军队击败,渐渐失去了金国的信任。公元1137年,金国见伪齐已无利用价值,干脆废黜刘豫,将其流放,仅存在7年的伪齐政权就此终结。

作为外族侵略者操控的傀儡政权,伪齐不仅无正统可言,还因助纣为虐被百姓痛恨,自然不可能被正史认可,如今也只在研究宋金历史时才会被偶尔提及。

5. 武周政权:被“性别偏见”掩盖的王朝

提到武则天,多数人会说她是“唐朝女皇”,却很少有人将她建立的“武周”视为独立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因“性别”被争议的政权。

武则天本是唐高宗的皇后,唐高宗晚年体弱,她开始垂帘听政,逐渐掌握实权。公元690年,武则天废黜唐睿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她统治期间,武周政权并非毫无作为:她重视人才,开创“殿试”和“武举”,打破门阀垄断;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还击败吐蕃,稳定边疆,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可即便如此,后世王朝仍不愿承认“武周”的正统性。一方面,封建时代“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无法接受“女子称帝”的事实,认为她是“篡唐”;另一方面,武则天晚年重用酷吏,引发一些争议,也成了否定武周的理由。最终,正史将武周时期归入“唐朝历史”,武周政权成了“唐朝的一段插曲”。

6. 袁术的“仲家”:拿到玉玺就称帝的笑话

在《三国演义》中,袁术是个“野心大于能力”的典型——他仅凭一块传国玉玺,就急不可耐地称帝,结果成了天下诸侯的“公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袁术占据淮南,手握重兵,又从孙坚手中得到了传国玉玺(传说为秦始皇所制,是皇权的象征)。这让他野心膨胀,认为“天命在我”,不顾部下反对,于公元197年在寿春称帝,国号“仲家”(一说无国号,仅称“帝”)。

可袁术称帝后,生活奢靡无度,横征暴敛,很快就把淮南地区搞得民穷财尽。更要命的是,他的称帝行为引发了天下诸侯的反对——曹操、刘备、吕布等纷纷出兵讨伐,袁术屡战屡败,实力大损。

仅仅两年后,袁术就陷入绝境,连粮食都吃不上,最终在逃亡途中病死。他建立的“仲家”政权,既没有稳定的统治,也没有得到任何势力认可,成了三国时期的一个笑话。如今提及东汉末年,人们只认“魏蜀吴”三国,袁术的“皇帝梦”早已被历史遗忘。

7. 新朝:王莽篡汉的“改革失败品”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凭借家族势力和伪装的“贤德”,一步步掌控朝政,最终在公元8年篡汉自立,建立“新朝”,定都长安。

王莽登基后,推出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他下令将土地收归国有,禁止买卖;改革货币制度,频繁更换货币;还试图恢复“周朝礼制”,更改官名、地名……可这些改革脱离实际,不仅没有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矛盾,反而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土地改革触动了豪强地主的利益,货币混乱导致经济崩溃,百姓生活愈发困苦。

很快,各地爆发农民起义,绿林、赤眉军先后崛起。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存在14年的新朝覆灭。

后世不认可新朝,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王莽“篡汉”的行为被视为“大逆不道”,不符合封建正统观念;二是他的改革失败,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被认为是“昏君”。因此,正史多将新朝归入“西汉末期”,不承认其为独立王朝。

8. 玄汉政权:刘秀称帝路上的“垫脚石”

新朝灭亡后,绿林军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建立“玄汉”政权,定都洛阳(后迁长安)。刘玄本是绿林军中的普通宗室,只因“姓刘”,就被推上了皇位,可他毫无治国能力,登基后沉迷享乐,对朝政不闻不问。

此时,另一支起义军“赤眉军”崛起,对玄汉政权构成威胁;而刘玄的同族刘秀,正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在河北一带发展势力。公元25年,赤眉军攻入长安,推翻玄汉政权,刘玄投降后被杀。

与此同时,刘秀在河北称帝,建立东汉,随后平定赤眉军,统一全国。由于玄汉政权存在时间仅2年,且统治混乱,加上刘秀为了凸显东汉的正统性,刻意淡化玄汉的存在,这个政权最终也被正史“忽略”,如今只有研究两汉交替历史时,才会被少量提及。

9. 寒朝:存在于传说中的“弑君政权”

比起前面几个政权,“寒朝”更为冷门——它是否存在,至今仍是史学界的争议话题,更别提被认可了。

根据《左传》等古籍零星记载,“寒朝”是夏朝时期的一个政权,建立者是寒浞。传说寒浞本是寒国的公子,后因作乱被驱逐,投奔了当时掌控夏朝大权的后羿(并非神话中射日的后羿,而是夏朝的一个部落首领)。

寒浞凭借谄媚和谋略,逐渐获得后羿的信任,最终趁后羿不备,杀了后羿,夺取了权力,随后又消灭了夏朝的残余势力,建立了“寒朝”,统治中原约40年。后来,夏朝宗室少康起兵复仇,推翻寒浞,重建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可问题在于,关于“寒朝”的记载,大多出自后世文献,缺乏考古证据支撑;加上“后羿、寒浞”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色彩,很多人怀疑其真实性。因此,主流历史既不承认“寒朝”的正统性,甚至连它是否存在都未下定论。

10. 虞朝:比夏朝更古老的“谜团政权”

如果说“寒朝”是“传说中的政权”,那“虞朝”就是“谜团中的谜团”——它被认为是比夏朝更古老的王朝,却连是否存在都难以证实。

根据《尚书》《史记》等文献记载,“虞朝”是尧、舜所在的时代,舜是虞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后来舜禅位于禹,禹建立夏朝,虞朝就此终结。一些学者认为,虞朝存在约15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也有学者认为,“虞朝”只是原始部落联盟时期的称号,并非真正的王朝。

关键问题在于,目前没有发现任何能证明虞朝存在的考古遗址或文物(夏朝虽也缺乏直接证据,但有二里头遗址等间接线索)。因此,主流历史学界对“虞朝”的态度是“不否认、不承认”,将其归入“史前时期”,而非正式王朝。想要证实虞朝的存在,还需要更多考古发现的支持。

这10个政权,有的逆历史潮流而动,有的沦为外族傀儡,有的因年代久远成谜,最终都没能进入主流历史的“朝代名单”。但它们并非毫无价值——从这些政权的兴衰中,我们能看到历史的复杂性,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正统”背后的文化、政治逻辑。你还知道哪些被忽略的古代政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额头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