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比于2019年沈巍留着小胡子的造型带着一种精明的气质,六年后的沈巍的稍微有些发胖的面容,多了几分慈祥的味道。或许是想冲淡身上的那份已经过分世俗化的色泽,沈巍剑走偏锋,有意拉扯上嬉皮士的元素,比如染成黄色的头发,穿上大红大绿的花衣服,来为他的身上增添了他似乎有
相比于2019年沈巍留着小胡子的造型带着一种精明的气质,六年后的沈巍的稍微有些发胖的面容,多了几分慈祥的味道。或许是想冲淡身上的那份已经过分世俗化的色泽,沈巍剑走偏锋,有意拉扯上嬉皮士的元素,比如染成黄色的头发,穿上大红大绿的花衣服,来为他的身上增添了他似乎有意为之的争议色彩。
很显然,摄影师看中了沈巍的表情中沉淀的岁月的沧桑味道,三天两头,来到沈巍的身边,捕捉他的在户外的造型。
9月21日,一位邻街的雕塑师,来为沈巍现场创作泥塑(蜡像前期工作)。沈巍坐在对面,雕塑师对着手机里的沈巍相片,耗费了近乎是一个下午的时间,完成了雕塑的最初基座。很难说这个初见雏形的人像,烙印上多少沈巍的气质,要把沈巍眼神里的那种诚挚如同赤子般的纯粹,展现出来,其实需要相当的功力。
沈巍在充作模特儿的间隙,让思绪逸兴遄飞,徜徉在中国戏剧的天空里,侃侃而谈,结合戏剧掌故,现场演绎,展现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戏剧票友。
这个时刻,卷走了上午发生的不快之事。当时,一个主播找到了沈巍垃圾整理的藏匿处,其实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些待分类的垃圾袋,曾经装在他的“货拉拉”上,后来装不下了,由一众主播们集体合作,从他寄住的小区里,搬了出来,临时放在桥洞里,后来桥洞被举报,不得不另外择地存储。沈巍对着那个犹如发现新大陆的主播说:我就干这个的。
沈巍从来没有回避他对垃圾分类的执着,甚至他曾经说过,他在垃圾桶里捡吃食品,是有意为之,他就是要证明,垃圾桶里的东西,依然有着它的价值。他愿意用他的挑战世俗的陈见,来图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上午的事情发生之后,沈巍说他的心情沉重。但是在面对着雕塑师对他的形貌塑造的时候,好心情又回到他的身上,再次用他的对中国文化的点睛识力,赢得他的粉丝的追随。
人无完人,他不需要证明自己成功,他一直强调他就是一个底层人,对那些反对他的人,他说:“我有那么大的能量,我有那么大的魅力,我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吗?……他们成立反沈联盟,肯定是掌握了很多我的恶劣的地方了。那么就要首先问问,我姓沈的恶劣在哪里?他要一条一条的拿出来,比如姓沈的好吃懒做,姓沈的怎么怎么。……”
如果他真的是底层人,那么,不会有人对他产生兴趣,他在流浪的26年里,几乎没有一个人纠缠着他,“反对他”,正是他身上有着“通天塔”的隐藏通关秘境,才使他成为众多“反对他”的碰瓷的“入口”与“窗口”。
26年的户外流浪生涯,他说他从来没有买过一斤米,他的食物来源,可想而知来自于何处。他曾经谈过他第一次在路上捡起一只被扔掉的包子准备果腹时的心理冲突,“当时觉得,人家会说的,这人怎么会捡吃的?后来我突然之间,因为看到了有一个特蕾莎修女的传记,我就在想,我说假如特蕾莎修女看到保证会捡起来,因为这个食物是上帝赐给人们的。”
因为从书本上,他接受了一种理念,帮助他突破了巨大的心理屏障,从此,他渐渐地适应了户外露宿生涯。26年的日日夜夜,他就这么过来了。26年是多长的长度?近乎是他年龄的一半。结束了26年,但这人生一半时光养成的习惯,必然依然左右着他当下的生活。
这个社会接受了他的文化与知识,但是,也必须宽容对待他的26年积淀下的习惯,他已经放弃了26年生活养成的生活规律让他回归到感情正常的选择,宁愿孤独终老,可以说,他放弃了他的不被社会常识接受的理念对社会的干预,而宁愿让自我继续沿袭着习惯,而走向现实生活的另一条轨道。
那些抓住他的26年的习惯不放的人,就像对着一个狼孩回归到现在生活中残存着过往岁月的遗痕而死缠硬打一样,似乎站上了制高点,但又像是对着空气挥着空拳。
而实际上,他的所有的26年生活的相关部分,正是他当下能够被摄影师、雕塑师捕捉他的表情深度的一种吸引力的所在与缘由。
雕塑师一定是被他的表情吸引,而力图再现出他的表情后面的灵魂的魅力所在。
在雕塑师逼近沈巍的外在与内在的时候,前几天为沈巍拍摄的摄影师,也在上海的都市区里,为从杭州归来的刘文迪拍摄都市女性本影。
而应邀前来配景的麦子,则以她一贯的乡姑造型,与刘文迪的都市风情相映成趣,勾勒出一种巨大的反差。
一上午,她坐在小邓开着的“货拉拉”奔波在外,解决修手机之类的生活琐事,昨晚,她与小邓用了沈巍给他们的两张戏票,一起去观看了“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剧目《白蛇传》,显然,沈巍是这一出戏剧的更适宜的观众,但是沈巍把给他的票让渡出来,只是为了“撮合”这一对年青人。
或许小邓与麦子,在看戏之前,应该重温一下沈巍在7月30日闲谈中论及的关于《白蛇传》的相关花絮。当时,沈巍在回答《白蛇传》是否是真事的时候,评论道:
“《白蛇传》肯定是假的,蛇怎么能成为人呢?但是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有文人的创作,也有民间的创作,它传说涉及很多地点,比如说,断桥,在浙江杭州,然后又开药店在苏州,然后法海水淹金山寺,又到了镇江。法海历史上倒是真有其人,但跟《白蛇传》的法海毫无关系,真有一个法海,还真的在金山寺里边。……”沈巍从地域角度,谈到了《白蛇传》故事区域覆盖着他经常出行的长三角地区,或许能够辨识出这个故事的创作者的活动范围。
而小邓与麦子两个人在看过一场电影之后,第二次共同出现在一个剧场里。但是,《白蛇传》里打破不被看好的生命壁垒的传奇壮举,并不容易在生活中复制。在小邓与麦子的情感模式里,法海同样是一个难以逃避的存在,此刻的法海,更像是贫穷的化身。
从宿迁农村里走到上海的麦子,抱着一种路遥《人生》中高加林一样的改变命运的志气与雄心,力图在这座令人望而生畏的东方魔都里站稳脚跟,她知道在起跑线上并没有出众的地方,但她总是向着上海的虚空发问:“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就不行呢?我不比别人少胳膊缺腿。”这锻造了她的好强本色与不甘屈服的博弈魔都的勇气。
加入海杉文化传媒不到十五天,她就随着当时呼啸而至的海杉文化主播们,来到了沈巍的身边。
她希望在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抛弃了她曾经的靓丽的都市女孩造型,而穿上了永不更换的乡姑村服,以强化她的辨识度。
她抓住每一个机会,力图让自己在魔都的生冷世界里生存下去,就像一部电视剧里的歌词唱的那样:“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
直到她背着画轴、骑着小车从沈巍书院里拿到书画成品那份志得意满的傲娇神情,震撼了整个沈圈,才真正让她的那份初次挑战魔都生存的志向找到了突破口。
但贫穷这一法海的巨大阴影,如影形随胁迫着她。也许她在魔都的人生之路还有很长的时段要走,婚姻的围城还不是她现在的目标。下午时,她说与小邓还是普通朋友。刚刚在沈圈里辉映着绯红光圈的爱情故事,按下了暂停键。
沈巍开启的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以及他的影响力扰动着他的周边环境里的故事,还将继续以难以逆料的方式,按着生活的原形毕露走向,继续演绎下去,这也是我们在“观察系列”初始篇里谈到的沈巍爆火原因的第三点。
只要这个悬念还在高悬天际,那么,沈巍自己企盼的随着天气渐凉他也会随之而凉的预测,便会落空成泡影。
来源:文学私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