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业生产中,牙虫(又称)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蔬菜、果树、花卉及大田作物。这类害虫通过刺吸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停滞,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还可能传播病毒病,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牙虫的防治,农药的选择需结合虫害发生规律、作物种类及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牙虫(又称)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蔬菜、果树、花卉及大田作物。这类害虫通过刺吸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停滞,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还可能传播病毒病,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牙虫的防治,农药的选择需结合虫害发生规律、作物种类及环境因素,科学使用化学、生物及农业综合防治手段。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牙虫防治的农药选择及使用要点。
一、化学农药:高效速效但需谨慎使用
化学农药是目前防治牙虫最直接的手段,常见有效成分包括:
1. 新烟碱类
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具有内吸传导性,能通过植物组织渗透至害虫取食部位。这类药剂对牙虫的若虫和成虫均有效,持效期可达7-14天。但需注意,长期单一使用易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建议与其他类型药剂轮换使用,例如与拟除虫菊酯类搭配。
2. 拟除虫菊酯类
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等触杀型药剂,击倒速度快,适合牙虫爆发初期快速压低虫口密度。但此类农药对蜜蜂等传粉昆虫毒性高,开花期作物应避免使用。
3. 双酰胺类
如溴氰虫酰胺,通过激活害虫鱼尼丁受体导致肌肉麻痹死亡,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特效,且对环境友好。适合在有机农业或生态敏感区推广。
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按推荐浓度配药,避免盲目加大剂量引发药害。
喷药时需覆盖叶片背面(牙虫主要聚集部位),选择无风晴天早晚施药。
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残留达标。
二、生物农药:安全环保的可持续方案
对于绿色食品生产或家庭园艺,生物农药是理想选择:
1. 微生物制剂
白僵菌:通过寄生作用穿透牙虫体壁,3-5天致其死亡,适合湿度较高的环境。
绿僵菌:对多种蚜虫有效,可与低剂量化学农药混用提高防效。
2. 植物源农药
苦参碱、除虫菊素等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触杀和胃毒作用兼备,降解快、无残留。例如苦参碱水剂对菜蚜防效可达85%以上。
3. 天敌昆虫
释放瓢虫、草蛉或蚜茧蜂等天敌,可建立长期生态平衡。一头七星瓢虫幼虫日均捕食蚜虫量可达100头,适合温室或果园应用。
优势与局限:
生物农药虽安全性高,但见效较慢(通常需3-7天),且受环境影响大(如紫外线会降低微生物活性)。建议提前预防或与低毒化学农药配合使用。
三、农业防治与物理措施:基础性防控手段
1. 品种选择:种植抗虫品种如某些毛豆、小麦品种,可减少牙虫着生。
2. 轮作倒茬:与非寄主作物(如玉米)轮作,切断害虫食物链。
3. 黄板诱杀:利用牙虫趋黄性,每亩悬挂20-30张粘虫板,可监测并减少成虫数量。
4. 银灰膜避蚜:地面铺设反光膜驱避有翅蚜,降低病毒病传播风险。
四、科学用药策略与抗性管理
1. 交替用药: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如新烟碱类→吡蚜酮→螺虫乙酯,延缓抗性产生。
2. 精准施药:根据虫情监测数据,在牙虫若虫高峰期(体表蜡质层未形成时)施药效果最佳。
3. 减量增效:添加有机硅助剂提高药液展着性,或采用无人机飞防实现精准喷洒。
五、特殊场景用药建议
蔬菜大棚:优先选用烟剂(如异丙威烟剂)封闭熏蒸,避免增加湿度引发病害。
果树花期:禁用对蜜蜂高毒的吡虫啉,改用氟啶虫酰胺等低风险药剂。
家庭盆栽:可用肥皂水(1:100稀释)或辣椒水手工喷洒,安全无污染。
牙虫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化学农药应作为应急手段而非依赖。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虫情监测,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控制,必要时科学选用高效低毒药剂,并注重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通过多措并举,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能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健康生活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