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乘着鼓舞人心的行业东风,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羽毛球划出的弧线飞跃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世界,体育激情与文化张力在此交融。小小的羽毛球,成为“赛事经济”的新动力,又是不同背景、不同肤色的地球人互相理解、携手并进的共同语言。
乘着鼓舞人心的行业东风,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羽毛球划出的弧线飞跃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世界,体育激情与文化张力在此交融。小小的羽毛球,成为“赛事经济”的新动力,又是不同背景、不同肤色的地球人互相理解、携手并进的共同语言。
2025年,世界大赛排满了深圳人的日历。还有49天,十五运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拉开序幕。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以独特的魅力,为“全运之年”最精彩的乐章奏响序曲。
发展东风劲,体育消费按“加速键”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31号文》),为中国特色体育产业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响应国家政策,赛事经济、城市品牌与体育消费新活力将进一步迸发。深圳,正在努力成为中国体育消费活力的城市样本。
9月21日晚,在欢呼与掌声中,全年六站世界羽联巡回赛超级750级别赛事奖金最高的一站——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决出了全部名次。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运动员,在深圳体育馆挥洒汗水、交织梦想;数以万计的观众跨山越海而来,见证胜负的同时,沉浸于这座山海之城的温度与呼吸。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由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授权,中国羽毛球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福田区人民政府、深圳市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弧线之上,拼搏热爱与城市交响
主场作战的中国羽毛球队获得女双、男单两项冠军。女双赛场,“凡贤”组合贾一凡/张殊贤夺得搭档以来的首座超级750赛事冠军;翁泓阳成为中国羽毛球大师赛2023年落户深圳以来,首位夺得男单冠军的国羽选手。
泰国组合德差波/苏皮萨拉获混双冠军,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年末的总决赛;女单决赛,韩国选手、世界排名第一安洗莹卫冕成功;韩国组合徐承宰/金元浩获得男双桂冠。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的赛场,羽球划出了胜负的轨迹,也划出了用坚持与热爱写就的动人“弧线”——
巴黎世锦赛受伤后,国羽女单陈雨菲在深圳复出,带伤作战,用线路弥补跑动、用意识代替防守,最终闯入八强。她说:“(受伤后)两周能站上赛场足够值得骄傲。”翁泓阳同样是伤愈复出,他用“释怀”讲述了日复一日的坚持。
世界羽坛明星充分享受在深圳的时光,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发现这座城市的不同侧面。“在这个美丽公园走路,喝一杯咖啡。”两届奥运会冠军、丹麦名将安赛龙数次更新视频,打卡荔枝公园、莲花山公园,分享他对这座“千园之城”的喜爱。
印度名将辛杜认为,深圳的魅力不仅在于城市景观,更在于人文温度。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她表示自己很看重城市的体育基础设施,深圳在这方面非常突出。
赛事牵引消费,边看边玩边买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将深圳这座城市变成羽毛球爱好者的聚集地与目的地。据统计,赛事期间累计入场观众近4万人次,48%为跨城前来的观众。
《31号文》提出,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拓展体育消费场景,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期间,深圳体产集团将更多优质资源投向体育消费领域,以IP思维打造品牌,以专业化、精细化运作,不断拓展赛事经济内涵与外延。赛事期间,从酒店入住率到商圈客流量,实实在在的数字,印证了赛事带来的消费提升。
来自广西的刘先生一家,都是羽毛球的忠实爱好者,他们提前一周就规划好了行程——刘先生提前来到深圳“踩点”,周五放学后孩子直接从学校出发,全家搭乘高铁到深圳。“看比赛+城市游玩”的模式,让刘先生与家人度过了愉快的周末。
赛场内,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延伸——深圳市体育中心南广场设有品牌快闪店铺,观众购买赛事限定服装、纪念球拍等特色商品的同时,可以参与签售会等活动;体育馆一层开设的运动美食嘉年华成为观众赛间休憩的热门选择,各类特色小吃和轻食饮品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味蕾需求;二楼环廊区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区和周边商品展台,“边看边玩边买”的体验,极大满足了观众的整体观赛感受。
体育赛事带来的不仅是观赛热情,更激发了大众的参与意愿。来自法国的Francois第一次在现场感受高水平的国际羽毛球赛事。“我现在立刻就想约朋友打一场!”许多观众像他一样,深圳体育馆周边球馆的预订变得格外紧俏。
羽球飞进校园,志愿服务倾注热情
3年来,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坚持通过运动员走进校园、学生观赛团等系列活动,以竞技为语言,以榜样为光芒,推动青少年体育教育从“强身”走向“赋能”,从校内走向更大舞台,实现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的良性循环,夯实羽毛球运动的社会基础。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期间,国羽男双“100分”组合刘毅/陈柏阳走进园岭外国语小学,国羽男单陆光祖、女单高昉洁走进深圳理工大学,与师生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交流,传递中华体育精神。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推动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羽毛球作为一项普及度高、竞技性强的运动,已成为大湾区青少年体育交流的重要纽带。本届大师赛,百余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多座城市的中小学生应邀观赛。
广州市执信中学羽毛球队队长冯睿妍表示,现场看球和看电视转播完全不同,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节奏。“希望通过现场观赛,激励自己更上一层楼。”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共有396名志愿者,服务于竞赛与场地器材管理、验票及赛事执行、媒体服务等工作岗位。服务热情、笑容灿烂,是深圳“志愿者之城”展示给世界的青春形象。
全城热盼十五运,敢为人先新篇章
“敢为人先 ‘羽’众不同”的新篇章,将继续在深圳续写。
近年来,深圳通过举办一系列高水平世界大赛,聚拢人气、培育人才,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加速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随着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落幕,所有人的目光已开始聚焦于下一个宏大的体育盛事——第十五届全运会。十五运期间,深圳赛区将承办25个项目,涵盖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残特奥赛事,预计吸引超3万名运动员、技术官员和媒体人员。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宛若一场激情的前奏,让无数海内外观众提前感受到深圳体育的魅力、科技的突破和城市的温度。
国羽混双“凤凰”组合的黄东萍表示,深圳体育馆也是第十五届全运会羽毛球决赛的比赛场地,“我已经开始期待在这么好的场馆打十五运了,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观众。”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深企参与研发的“自由视角体育赛事直播技术”与“‘子弹时间’精彩瞬间制作技术”,首次部署于深圳体育馆,将为线上观众带来沉浸式、多角度的观赛新体验。两项技术在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的稳定、成功测试,为其在十五运直播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赛事组织、场馆运营到服务保障、科技赋能,深圳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进入“冲刺状态”。这座城市正以最大的热情、最优的服务、最新的科技,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呈现一届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深圳市体育中心将承办全运会羽毛球、足球、射箭、飞镖等赛事。
2025,与深圳相约,与全运同行。深圳正以《31号文》为指引,借十五运东风,充分发挥大型赛事的综合效益。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起点,以世界体育为胸怀,深圳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迎来新契机,为加快“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注入持续强劲动力。
深圳晚报记者 黎晓斌 郑志鹏
来源:七里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