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存:全球政治与战略》(Survival)是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主办的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学术期刊,创刊于1959年。该刊聚焦全球安全、军事战略、地缘政治和国际政策,发表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深入研究与评论。其内容涵盖大国竞争、地区安全、军备控制、技术
期刊简介
《生存:全球政治与战略》(Survival)是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主办的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学术期刊,创刊于1959年。该刊聚焦全球安全、军事战略、地缘政治和国际政策,发表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深入研究与评论。其内容涵盖大国竞争、地区安全、军备控制、技术与战争等议题,在国际战略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与影响力,被广泛引用于学术、政策和媒体讨论中。
目录
1 攻击伊朗与挑战命运
Attacking Iran and Tempting Fate
2 以色列的危险修正主义
Israel’s Perilous Revisionism
3 伊朗破碎的导弹战略
Iran’s Shattered Missile Strategy
4 五角大楼的经济盲点
The Pentagon’s Economic Blind Spot
5 循环已被打破:为何自主化战争政策必须正视人的表现
The Loop Is Broken: Why Autonomous-warfare Policy Must Reckon with Human Performance
6 进攻性网络攻击和常规战
Offensive Cyber Attacks and Conventional Warfare
7 韩国的弹性民主
South Korea’s Resilient Democracy
8 供应链与东南亚:中美的阴影
Supply Chains and Southeast Asia: The Sino-American Shadow
9 美国在全球背景下的“无政府”
America’s ‘Ungoverning’ in Global Context
10
“逆转基辛格”?为什么特朗普与俄罗斯的反华和解可能会失败
A ‘Reverse Kissinger’? Why Trump’s Anti-China Rapprochement with Russia Is Likely to Fail
内容摘要
攻击伊朗与挑战命运
题目:Attacking Iran and Tempting Fate
作者:Mark Fitzpatrick,IISS 战略、技术和军备控制副研究员。
摘要:本文探讨了2025年6月以色列与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及相关目标发动袭击的背景与后果。作者指出,军事行动未能彻底摧毁其能力,反而可能加速伊朗追求核武器的决心。文中对以色列的动机进行了多层次解读,包括对“核武器能力”的零容忍、国内政治压力及企图促成政权更迭等因素。本文认为这场军事冒险不仅可能导致伊朗在数月内秘密获取核武器,还危及全球核不扩散体系,动摇其他无核国家对国际条约的信心。本文将此次危机视为外交失败与战略误判的结合,凸显通过谈判与监督机制遏制伊朗核计划的重要性,否则中东及全球安全将面临长期动荡。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0396338.2025.2534278
以色列的危险修正主义
题目:Israel’s Perilous Revisionism
作者:Hasan T. Alhasan,IISS 中东政策高级研究员; Wolf-Christian Paes,IISS 武装冲突高级研究员。
摘要:本文探讨以色列在2025年对伊朗发动战争及其战略扩张主义背后的逻辑,评估其对中东地区秩序、区域大国关系和国际法规范的冲击。作者基于事件分析与政策解读,结合地区国家反应、国际舆论与安全局势,采用战略研究与国际关系的案例研究方法展开论证。以色列通过预防性战争和军事扩张重塑中东格局,但此举加剧与阿拉伯国家及全球南方的对立,削弱国际法规范,破坏地区稳定,并可能促使伊朗重启核武追求。文章揭示以色列“修正主义”战略的高风险性不仅威胁地区安全,也冲击全球秩序,为理解中东权力转移与国际体系合法性危机提供了重要视角。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0396338.2025.2534279
伊朗破碎的导弹战略
题目:Iran’s Shattered Missile Strategy
作者:Fabian Hinz,IISS 导弹技术和无人机研究员。
摘要:本文探讨2025年以色列大规模打击对伊朗导弹战略的影响,分析伊朗弹道导弹及代理人网络在威慑体系中的失效原因。通过战事过程回顾、军事行动数据、武器系统表现与防御效果分析,采用案例研究与战略评估方法。伊朗依赖弹道导弹和“抵抗轴心”形成的威慑被以色列逐步削弱;导弹袭击未能有效削弱以色列军事力量,防御体系拦截率高,威慑失败;伊朗面临战略收缩,只能依赖有限导弹生产和象征性打击维持威慑。文章揭示伊朗导弹战略的脆弱性,说明在敌方风险承受度上升与防御技术进步背景下,单一依赖导弹的威慑难以维系,为理解中东军事平衡和地区安全战略转型提供参考。
原文链接:
五角大楼的经济盲点
题目:The Pentagon’s Economic Blind Spot
作者:Philip M. Breedlove,佐治亚理工学院萨姆纳恩国际事务学院实践杰出教授;Peter Devine ,波士顿学院经济系实践助理教授。
摘要:本文探讨美国国防部缺乏统一经济战略的问题,分析其对国防采购、技术政策、联盟战略和大国竞争的影响。作者采用案例分析与政策评估方法,结合潜艇建造、半导体政策和乌克兰战争的实例,揭示经济与军事战略脱节的后果。五角大楼没有首席经济学家和整体经济战略,导致采购成本失控、技术创新受阻、联盟合作削弱;大国竞争核心在于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复合增长,而美国在此方面存在系统性盲点。文章指出必须在国防体系内制度化经济战略,才能保障长期军事实力和技术优势,为理解经济与安全一体化提供了政策参考。
原文链接:
循环已被打破:为何自主化战争政策必须正视人的表现
题目:The Loop Is Broken: Why Autonomous-warfare Policy Must Reckon with Human Performance
作者:Anna M. Gielas,剑桥大学全球知识研究中心的助理。
摘要:本文探讨自主化战争政策为何必须纳入对人类表现的考量,尤其是界面设计与人机互动对控制与责任的影响。作者通过案例分析、跨学科研究成果和技术评估,审视AI军事应用中的人机交互、认知负荷与适应性自动化。单纯依赖“人类在回路中”的框架不足以保障有效控制;人类监督存在认知与生理局限;界面设计和适应性自动化对维持人类决策权至关重要;应引入“人类在网络中”的新模型。文章强调自主武器治理需结合人类表现现实,推动政策制定从抽象法律承诺转向可操作的人机整合标准,为确保作战有效性与伦理合规提供参考。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0396338.2025.2534284
进攻性网络攻击和常规战
题目:Offensive Cyber Attacks and Conventional Warfare
作者:Matthew F. Calabria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奥特国际事务学院兼职教授。
摘要:本文探讨进攻性网络攻击在常规战争中是否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以及在何种条件下能够改变战局。作者通过案例分析俄乌战争、格鲁吉亚战争及潜在台海冲突,结合网络攻击与常规作战整合的经验,评估网络作战的实际效用与局限。网络攻击难以单独决定战争结果,原因在于整合不足、防御增强和攻击一次性高成本;但在与常规打击配合、具备适当时机和技术优势的条件下,网络攻击可能显著影响战场态势。文章说明网络攻击虽不能取代常规战争手段,但作为战前准备与战场配合工具具有潜在价值,为未来军事战略和网络安全政策提供参考。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0396338.2025.2534286
韩国的弹性民主
题目:South Korea’s Resilient Democracy
作者:Ramon Pacheco Pardo 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兼欧洲与国际研究系主任。
摘要:本文探讨韩国在2024年戒严风波和2025年大选后,民主制度为何能够保持韧性,以及制度和社会力量如何抵御威权冲击。作者通过事件回顾、选举结果分析、政党与司法行为评估,采用政治学案例研究和制度分析方法。尹锡悦的戒严尝试被国会、宪法法院和社会舆论迅速否决,显示个人无法威胁制度;李在明的当选与和平交权证明民主规则稳固;韩国经济和外交延续增长与多元化战略,但仍面临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和政治极化问题。文章说明韩国民主制度已成熟到能抵御个人威权企图,提供了理解东亚民主稳定性与制度韧性的案例,并为比较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0396338.2025.2534288
供应链与东南亚:中美的阴影
题目:Supply Chains and Southeast Asia: The Sino-American Shadow
作者:Amos Yeo,IISS 访问学者和新加坡空军准将。
摘要:本文探讨中美在供应链领域的战略竞争如何影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与地缘政治选择。作者通过政策文件、区域案例和统计数据分析美国关税政策、中国“一带一路”与关键矿产布局对东南亚的影响。美国推行关税与出口管制以削弱对华依赖,中国通过产业政策与海外投资强化供应链主导地位;东南亚国家因高度依赖贸易与外资而面临夹缝困境,只能采取对冲策略,强化区域合作,同时在大国压力下维持灵活性。文章揭示供应链竞争已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核心场域,说明东南亚的选择不仅影响区域经济安全,也关系全球供应链韧性与国际秩序的稳定。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0396338.2025.2534289
美国在全球背景下的“无政府”
题目:America’s ‘Ungoverning’ in Global Context
作者:Jodi Vittori, 乔治城大学外交服务理学硕士,全球政治与安全专业实践教授和联合主席。
摘要:本文探讨美国在特朗普政府下出现的“去治理”现象,其成因、运作机制及对民主制度和全球秩序的影响。作者通过政策文件、行政措施与历史案例分析,结合政治学理论对“去治理”进行类型化研究。特朗普政府通过解雇公务员、削弱财政与监管、放任腐败、干预军队、操纵意识形态和利用个人特质,系统性破坏行政国家;这种“去治理”不同于正常改革,而是对国家能力和合法性的蓄意摧毁。文章揭示“去治理”在成熟民主国家的出现具有前所未有的危险性,为理解当代美国政治危机和全球民主倒退提供了分析框架。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0396338.2025.2534290
题目:A ‘Reverse Kissinger’? Why Trump’s Anti-China Rapprochement with Russia Is Likely to Fail
作者:Geraint Hughes 伦敦国王学院外交和军事史准教授; Zeno Leoni,伦敦国王学院国防研究讲师。
摘要:本文探讨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与俄罗斯和解来制衡中国的“逆基辛格”战略是否可行。作者采用历史类比与当代案例分析,比较1972年美中和解与当前美俄关系的异同,结合中俄合作现状及美欧安全环境进行评估。尼克松时期中美和解基于中苏分裂及中国政策调整,而当今中俄关系紧密,美国缺乏利用裂痕的条件;俄罗斯不愿在乌克兰或对西方政策上妥协;欧洲对美俄和解持警惕;因此“逆基辛格”战略难以实现,反而可能削弱北约并强化中俄合作。文章揭示过度依赖历史类比的外交思维存在风险,强调需要基于现实结构条件而非冷战经验制定对华对俄政策,为评估美国大战略提供参考。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0396338.2025.2534291
译者:林志俊,国政学人编译员,延世大学国际学硕士研究生。
审校 | 张潇文 赖永祯
排版 | 刘洹彤
本文源于《生存》(Survival), Volume 67, Issue 4 (2025)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来源:国政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