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有人问 “被阉割的太监能不能打过女子”,大概率会有人拍着大腿说 “那肯定不能啊!没了雄激素,不就成了‘娘娘腔’?” 可翻遍史料才发现,这想法简直是把 “太监” 两个字焊死在了 “弱柳扶风” 的标签上 —— 唐朝有位杨公公能提刀砍叛军,宋朝有位童公公能领兵打仗
若有人问 “被阉割的太监能不能打过女子”,大概率会有人拍着大腿说 “那肯定不能啊!没了雄激素,不就成了‘娘娘腔’?” 可翻遍史料才发现,这想法简直是把 “太监” 两个字焊死在了 “弱柳扶风” 的标签上 —— 唐朝有位杨公公能提刀砍叛军,宋朝有位童公公能领兵打仗,要是把他们拉去跟古代女子掰手腕,你猜谁会输?
先别急着反驳,咱们先搞懂 “阉割影响力气” 的科学逻辑。太监被切除性腺后,体内的睾酮(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男性荷尔蒙”)会断崖式下跌,而睾酮这东西,相当于人体的 “力气 Buff”:它能帮肌肉生长、维持爆发力,没了它,肌肉确实会慢慢流失,耐力也会下降。
但请注意,是 “慢慢流失”,不是 “瞬间清零”。就像你办了健身卡练出的肌肉,就算停练半年,也不会一下子变回 “细狗”;同理,要是太监入宫前本就是身强体壮的小伙子,就算没了睾酮,那点 “肌肉底子” 也够撑好几年 —— 总不能说一个曾能扛百斤的壮汉,割完就连提水桶都费劲吧?
更关键的是,古代女子的体力水平,真没我们想象中 “能打”。明清时期民间普遍缠足,女子裹着三寸金莲,走两步路都得扶着墙,别说扛重物,就连快速跑都做不到;就算是不缠足的女子,大多也只从事织布、做饭等轻体力劳动,跟常年干杂活的太监比,力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就像明朝宫廷里负责搬家具、扛贡品的 “净军”(由太监组成的杂役队伍),就算激素水平下降,天天扛几十斤的东西,肌肉也不会完全退化 —— 你让一个天天做饭的女子去跟他们比扛米袋,那不相当于让林黛玉去跟鲁智深比拔树吗?
要是觉得 “杂役太监不算数”,那咱们就说说史料里真刀真枪的 “硬核太监”。《新唐书・杨思勖传》里记载,唐玄宗时期有个叫杨思勖的太监,“有膂力,残忍好杀”—— 翻译过来就是 “力气大,下手狠”。当年广东有个叫欧倩的贼帅造反,手下有十几万人,朝廷派去的将领都打不过,最后派杨思勖出马。这杨公公也不含糊,直接提刀冲在前面,亲手砍了好几十个叛军,吓得叛军当场溃散,最后还把欧倩生擒回来。要是他力气不如女子,别说砍人,恐怕连刀都举不起来吧?
还有宋朝的童贯,虽然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但《宋史》里对他的外貌描写是 “状魁梧,伟观视”—— 意思是身材高大,看着就很威猛。童贯不仅长得壮,还真能带兵打仗:他曾率军收复幽燕十六州的部分土地,就算打了败仗,也能带着残兵突围。要是按 “太监力气不如女子” 的逻辑,宋朝朝廷难道会让一个连女子都打不过的人去领兵?这岂不是拿江山社稷开玩笑?
当然,咱们也不能说所有太监都力气大。宫廷里还有负责端茶倒水、伺候妃嫔的小太监,他们大多是十几岁入宫,本身体格就没长开,又没干过重活,力气确实可能比常年干农活的女子小。但这不是 “太监” 身份的问题,而是 “职业分工” 和 “先天条件” 的问题 —— 就像现在办公室里的白领,说不定还没工地搬砖的大姐力气大,总不能说 “男人力气不如女人” 吧?
其实,人们觉得 “太监力气弱”,本质是把 “生理特征” 和 “体力水平” 画了等号,还忽略了古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睾酮确实影响力气,但不是唯一因素;太监确实有弱的,但也有能提刀打仗的硬核角色。所以这个还真得视情况而定。
来源:Boss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