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路魂》(连载之二十九)【原创】/ 赵富山(洛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6 23:59 1

摘要:八十年代后期,石家庄老战友和抗战老战士、铁13团老团长袁邦,后升任铁三师参谋长、副师长合影,老首长离休后,晚年在石家庄铁道兵干休所,已故。

八十年代后期,石家庄老战友和抗战老战士、铁13团老团长袁邦,后升任铁三师参谋长、副师长合影,老首长离休后,晚年在石家庄铁道兵干休所,已故。

铁道兵是一个技术兵种。它熟练地掌握着铁路工程的各种技术,它不仅具有高度的修建铁路的能力,而且它还有一个最大的本领,就是在战时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抢修铁路,能够完成战时紧急的抢修和遮断的任务,所以我们说它是一支有着高度铁道工程技术水平和快速修建能力的工程部队。

铁道兵又是一个保证兵种。它保证战时铁路运输畅通,充分供应前线军火物资,支持前线作战。它在战争中:和工兵、防空部队、运输部队等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共同争取后方配合作战的胜利。因此,它又是后方勤务中一个重要的兵种。

铁道兵是陆军的一个特种兵。它不仅有着相当熟练的技术,而且也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它在战时能够为作战部队担任技术掩护;它在前线的后方,同后方部队相互配合,打击敌人的降伞兵和空降特务;它还能够担负搜山、剿匪等任务。因此,它又是一支具有相当战斗力的陆军部队。

现代化战争是高度机械化的战争,是各军种兵种合成军队的联合作战;在战争中,各军种兵种,要高度协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铁道兵在现代战争中,同样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兵种。我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都充分证明了,铁道兵在取得现代战争的胜利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战争时期学会了各种建筑铁路的工程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筑路经验,加上它继承了我军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因此,它在和平时期就自然地变成了一支优秀的铁路建筑工程队。

自从全国解放以来,铁道兵部队在祖国人民的支持下,积极地参加了祖国的铁道建设事业,因此,祖国人民亲切地称呼铁道兵是“祖国铁道建设的突击队”。在和平时期,铁道兵除了参加一般的铁路建设工程之外,还要根据国防部的命令,修建军事专用线,加强国家的防卫力量,防御敌人的侵犯。

在和平时期,铁道兵还在继续加强自己的技术训练,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战斗能力,以便更好地担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大任务。

隧道打通了。铁路修通了。祖国最北端的一条铁路,一条不为人知的铁路终于修通了。是在举国上下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声中修通了。

此时正是文革中,参战部队没有收到贺电,也没有收到贺信。他们希望收到,他们盼望得到。他们日夜奋战在祖国的最北方,他们用生命和血的代价完成了党、完成了祖国、完成了人民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希望收到贺电,他们盼望得到贺信。然而,没有!

那时的中央首长正在为无产阶级自己发动和领导的大革命日夜操劳;那时的革命群众正在热衷于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大革命。就连习惯抢头号新闻的记者也无暇顾及到这条铁路的诞生了。

这里的一切已被遗忘······

嫩林铁路自嫩江经过加格达奇、塔河、漠河至古莲,全长680公里,嫩林铁路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坡与北坡,南起黑龙江省嫩江县嫩江站,向北跨过嫩江,经大杨树、加格达奇、林海、塔河、樟岭、西林吉,到达黑龙江省漠河县古莲站,其中干线长680.5公里,支线长300公里。全线最长的隧道是西罗奇山隧道(分为1号,2号两座单线隧道)。是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另一主要线路。

大兴安岭冬季奇寒,滴水成冰。到了夏天,施工部队还要同牛虻、蚊虫、小咬作斗争。白天是牛虻叮咬,"双耳只闻嗡嗡响,抬头方见一片黄",数量之多,是惊人的。晚上是蚊虫叮咬,小咬是傍晚、凌晨出动。有人诙谐地说:"兴安岭三件宝,蚊子、牛虻加小咬,夏天也是三班倒。"

在东北大兴安岭的首府加格达奇的北山上,有一座造形奇特的建筑耸立在万绿丛中,那是两根放大的钢轨,各宽1.3米,高20米,中部是一个铁道兵兵徵,像个巨型的解不开的结,把两根钢轨紧紧连接,这座标志性的建筑就是"铁道兵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5年和1958年两次开发大兴安岭,但由于极度严寒,站不住脚,都先后下马。直到1963年春天铁道兵先遣部队才进行第三次开发。此次开发的成功,功劳应归功于英勇的铁道兵,他们用生命和血的代价打开了大兴安岭这座绿色宝库的大门。

从1964年到1983年,铁道兵三、六、九师九万官兵会战大兴安岭,共修建铁路792公里,桥梁124座,隧道14座。铁道兵是大兴安岭开发的功臣,他们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英勇开拓,顽强拼搏,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硬是把钢铁的轨道铺进了千年沉寂、人迹罕至的林海雪原,使嫩林铁路贯穿在大兴安岭山脉,一直延伸到祖国版图最北端的城镇——漠河。

在极端严寒和困苦的条件下,铁道兵战士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每2公里就付出了一个战士的生命。可以说,这是一条用生命铺就的钢铁运线!铁道兵纪念碑,不仅是对八万铁道兵战士开发大兴安岭的纪念,同时也是突破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史的见证。

开发建设60多年来,大兴安岭累计为国家上缴木材1,2亿立方米,提供利税54,2亿元,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同在这座原名为北山森林公园的生态园里,距离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后就是烈士墓地,大多埋葬的是在开发大兴安岭时牺牲的烈士,石家庄籍有名有姓的烈士20 多位,墓碑上刻着他们的名字,有的还有年龄和所在部队几连几班的详细记载;也有一些没有名字的,成为更为令人缅怀的无字碑。

两座纪念碑,记录着大兴安岭的变迁,讲述着加格达奇地区因"铁路"而诞生而繁荣的故事,像血液一样灌输进他们后人以及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心田。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三、六、九师,奉命挺进大兴安岭,历尽艰难险阻,铺筑"万里林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钢铁通道:特别是铁道兵第三师的官兵,在大兴安岭持续奋战了二十个春秋,到了1984年,又奉命脱下军装集体转业:在这20年里,铁道兵的足迹踏遍了大兴安岭的山山水水,以自己的青春、汗水、热血和生命,融化了这块自古人迹罕至的冻土禁地,把国家领导人的战略决策演绎成为现实……在贯穿于大兴安岭森林腹地的钢铁大道下,长眠着数百名铁道兵战士的英灵。

大兴安岭林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北坡,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联邦相望,素有"金鸡之冠,天鹅之首"之美誉。林区境内山峦叠嶂,莽莽苍苍,被誉为"金鸡冠上的绿宝石"。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北、面积最大的森林资源区域,总面积为8.4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个奥地利或137个新加坡。林木蓄积量为5.0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7.8%。

主要林木既有刚劲挺拔的落叶松,也有四季常青的樟子松;既有高耸人云的山杨,也有银姿婀娜的白桦……各种林木中的成林和过熟林比例较大,自然更新良好,是我国最大的木材宝库之一。其中的落叶松是最好的电柱、桩木、坑木、枕木用材,樟子松则在国防建设中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

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是为弘扬"大兴安岭精神"而建立的,向世人展现了铁道兵的丰功伟绩。纪念碑造型为两根竖立的钢轨,材质为不锈钢,钢轨中间是铁道兵的军徽,碑面朝南。碑体简洁明快,气势伟岸。

碑前一头玻璃钢雕塑的驯鹿也即昵称“罕达犴”正昂首前行,那是人民铁道兵的宠物,大会战中许多少数民族用馴鹿拉着草上飞、雪爬犁为部队运输施工器材,立下汗马功劳。

碑的北面为介绍铁道兵开发建设大兴安岭历史的图文墙,正面两侧为铁道兵当年奋斗情况的玻璃钢浮雕,中间写着"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字样,墙的背面为大兴安岭地委、行署镌刻的碑文,全文内容如下:

1964年,铁道兵三、六、九师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修建嫩林铁路,从黑龙江的嫩江,经大杨树、加格达奇、林海、塔河、盘古、樟岭、劲松、图强、西林吉至古莲,全长677公里,其中三师师部定在加格达奇,六、九师完成任务后于上世纪60年代末陆续撤出大兴安岭,三师继续修建古莲、呼中、塔韩等支线至1984年兵改工。

大兴安岭铁路大会战,通过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搏斗和艰苦紧张的施工,锤炼了干部战士的革命斗志,涌现出了一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张春玉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张春玉是三师十三团十六连的副班长,石家庄入伍。1965年6月30日凌晨,在加(格达奇)嫩(江)段朝阳山1号隧道施工中,突然遇到意外塌方,战士王物件牺牲,敦风堂被砸昏在地,张春玉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扑过去将他推出险区,自己却被巨石压成重伤,先后四次大手术保住生命,充分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硬骨头战士的高贵品质。

参战部队的官兵们,看着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筑起的铁路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他们有悲、有喜、有哀、有乐。他们有的是更多的莫名的冷落!

他们不甘心这条铁路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车,他们自发地组织了一个简短、也是终生难忘的通车典礼。没有张灯结彩,没有振臂高呼。一切都是在无声中进行。

典礼那天,参战部队选派代表来到参加通车典礼的列车旁。列车将要从起点驶向终点。他们没有列队。那时的“总指挥”已在“揪军内一小撮”中被揪了出来。“副总指挥”也成了万炮齐轰的“走资派”。他们群龙无首。

官兵们默默地肃立在铁道两旁。远处,一列长长的队伍缓步走来。每个人的胸前佩戴白花,手捧一帧战友的遗像。铁道两旁的官兵自动让出一条路,他们是在为死去的战友让路。遗像所到之处,官兵们都不约而同地、郑重地举起右手,向着死去的战友致以崇高的敬礼!

捧着战友遗像的队伍缓步走上列车。铁道两旁的官兵仍然在郑重地行着军礼。突然传来了隐隐的乐声。这乐声或许从林海传来;这乐声或许从草原传来;这乐声或许从远方传来······

不!这乐声是从官兵的心中传来!这乐声是人间仙乐!是天籁之音!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雄壮地(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同志们呀,

迈开大步呀,

朝前走呀。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当我们完成每一条铁路任务时,心中都迸发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我们是一名英雄的铁道兵战士而感到无比自豪!那是铁道兵精神在指引和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那是我们顽强战胜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我们豪情满怀,奋力拼搏,有铁道兵精神这面旗帜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为祖国的铁路建设,我们都义无反顾的战斗在哪里。

所谓的艰难险阻,在铁道兵战士面前不再是跨不过去的坎,不再是趟不过去的河,而是必须征服的阵地。叶剑英元帅为其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面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面前无困难”。

有我们铁道兵这种敢打敢拼、不畏艰险、乐于奉献的精神,才会让祖国的大江南北建设起一条又一条的铁路干线,才会让我们祖国的锦绣河山织上彩虹般绚丽多姿的铁路网。

我们铁道兵部队是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目标明确的队伍。我们铁道兵战士完成了一条又一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抢修抢建铁路的艰巨任务。

所以说,我们“铁道兵”三个大字的闪光,它浓缩了铁道兵气贯长虹的精神和功垂千古的历史。它是一盏盏不灭的灯火,一一杆杆永远飘扬的战旗,燃烧、照耀、指引着铁道兵及其传人,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一声长笛,列车在乐声中缓缓启动。这时,一阵狂风迎面扑来,鹅毛大雪从天而降。铁道两旁的官兵在狂风暴雪中岿然不动。他们仍然在行着军礼!

经过铁道兵们多年的不懈奋战,一条条钢铁动脉在东北大地蜿蜒伸展。这些铁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东北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当地资源的开发与工业的腾飞,更为巩固国防提供了坚实保障。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开国元帅叶剑英题词.

列车,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列车,象离弦之箭,从官兵面前呼啸而过!

列车,朝着逆风冲去!

列车,朝着大雪冲去!

列车满载着她应该载着的一切,向前,向北疆冲去!向前冲去!向前冲!

后记:正值我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开发60周年(1964——2024)之际,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向石家庄老铁道兵赠送一批《黑龙江风光》《大兴安岭》画册、光盘和诗集《龙江行吟》,已从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寄到石家庄。

并派出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主任和记者千里迢迢专程来石家庄采访当年开发大兴安岭老兵和军嫂,拍出专题节目在电视台播出。

63年前石家庄一批千名热血青年作为新战士应征入伍,来到参加大会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三师第13团,在1963年初春作为先遣部队最早进入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投入大会战。

他们爬冰卧雪,克服高寒困难修筑森林铁路和战备公路,数条纵贯大兴安岭,从嫩江、加格达奇的铁路一直修到边疆漠河,为开发大兴安岭立下卓著战功,20年间数十名石家庄籍战士长眠在林海雪原的烈士陵园之中。

这些年不少石家庄老铁道兵自发带着家属儿孙重返大兴安岭,旧地重游,为烈士们祭奠、回忆革命传统,重温当年峥嵘岁月。这批画册再现了今天大兴安岭的旖旎风光,让老兵们感慨不已。

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赋

洛钊

兴安腹地有嫩江,人杰地灵文脉长。

内蒙龙江交界处,镇守边陲始定疆。

金鸡之冠黑土沃,兴安密林多宝藏。

大清名吏李金镛,金沟采金历沧桑。

自古雅克萨征战,寸土必争英名长。

东洋鬼子俄国狼,虎视眈眈多猖狂。

更有三进三出使,日寇极地鼓退堂。

曾有中国寒极名,又称神州森林乡。

戍边开发成国策,铁军奉命走北疆。

三六九师披挂进,八万雄兵气轩昂。

安营扎寨搭军帐,二十春秋摆战场。

伐木清路挑土方,深山屡听爆破响。

嫩林贯通瓶颈拓,朝阳隧道风雨狂。

冰河沉箱注桥礅,挑战严寒筑路忙。

学习雷锋见行动,四好连队争雄强。

五好战士无所惧,刀山火海也敢上。

更有乡党张春玉,舍己救人受重伤。

谁说庄人无好汉?兴安会战起腾黄。

学习毛著劲头足,全连挑土四千方。

高粱米饭大碴粥,果腹增力吃得香。

喜闻友邻胜会战,伫望烟尘满山梁。

塔头地段除腐草,瞎蜢小咬也猖狂。

铺轨作业流水线,一天完成十里长。

夜明星稀连轴干,挑灯夜战迎朝阳。

自强不息天行健,不懈奋斗成刚强。

骁勇在于无所惧,极地铁军站成行。

白发将军临战场,指挥得当逞豪强。

军魂在于知敌我,自信之军力超常。

线路是道风景线,唯有强者创辉煌。

君不见,铁军上下精诚团结斗严寒;

君不见,舍死忘生英灵骨枯守北疆。

铁道兵是铁打兵,实干实效不虚张。

一条彩虹天边挂,一纵两横接两江。

戍边筑路兴安红,北承南联繁荣彰。

优化资源改僻壤,宝库开发战果煌。

西进东出丰双翼,资源生态两放光。

加格北山陵园立,达奇英烈三百余。

昔日边关变网红,过去僻壤成富乡。

您若旅游来此地,北山陵园点柱香。

送上一束达子花,恭祝北疆炽而昌。

巍巍兴安真壮丽,雄浑铁兵勋高扬。

六十载岁多峥嵘;半世开拓功绩彰。

大岭焕然看今朝,林木停伐生态旺。

森林涵养水常绿,生态旅游起腾黄。

南北游客纷至沓,领略神奇北极光。

冰雪旅游很火热,银装素裹使人狂。

高山速降真刺激,充满欢乐与激昂。

北部边塞龙江源,感受漠河好风光。

感谢军旅摄影家留下这些十分珍贵的历史老照片,让我们的青春形象得以留在党史军史和铁道兵兵史中,得以永存!

我们今天都已是耄耋老人,看到铁道兵英雄张春玉的照片,多么亲切,我们是同时入伍的石家庄兵,连同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北山上铁道兵烈士陵园埋葬的石家庄傅景寿、王物件、秦福泉等一批烈士,都是石家庄的大英雄!

我们当年以“英雄筑天路,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情怀,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热爱,铁胆雄心,披星戴月、挑战极限,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克服了一次又一次出乎意料的千辛万苦、啮雪餐毡的困境,半夜提枪打野狼,还要提高警惕,加强战备,严防苏修越境挑起事端;

夏季森林大火停工扑灭山火,森林伐木、河水漂流枕木、翻斗车侧翻,凿隧道意外工伤砸死、淹死,处理瞎炮爆炸炸死,战友们用钢筋铁骨、伤痕累累的血肉之躯,布满老茧的双手,打通一座座隧道,筑起一座座桥梁,开通一条条国防公路和森林铁道,创造了无数个奇迹。我们无怨无悔,终于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大兴安岭,你是祖国北疆的绿色明珠,闪耀着生态与发展的光芒。你用广袤的森林,滋养着大地;你用丰富的资源,造福着人民。你的美丽,如诗如画;你的魅力,难描尽详。愿大岭明天更美好,生态和谐,繁荣富强。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为建设更加美丽的祖国北疆,颂赞大兴安岭,辉煌永继不忘;铭记铁道兵精神,世世代代要传扬。

(全文完)

来源:铁道兵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