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育・杏坛风采 ——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第二实验幼儿园 周阳扬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1 20:34 1

摘要:在运河文化浸润的邗江,无数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以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时值第41个教师节,为展示邗江好老师育人风采、凝聚尊师重教力量,围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特别推出“躬耕教育・杏坛风采——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

以爱为基,以智为径,

做幸福童年的守护者

在运河文化浸润的邗江,无数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以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时值第41个教师节,为展示邗江好老师育人风采、凝聚尊师重教力量,围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主题,特别推出“躬耕教育・杏坛风采——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专栏,以真实事迹与温暖画面,讲述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探索教学创新与协同育人的故事。愿教育的“微光”,照亮同行路,让社会感受邗江教育温度,为建设教育强国、擦亮邗江教育品牌注入动力。

第二实验幼儿园 周阳扬

周阳扬 邗江区第二实验幼儿园业务园长、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曾多次参加区、市级教育教学比赛获一等奖,二十余篇论文获市级以上一、二等奖,多篇发表于省级刊物。积极参与《玩出名堂》《和谐课程》以及邗江区《新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教材的编写。多次在园内外进行公开展示,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曾获“扬州市十佳师德标兵”“邗江区优秀工作者”“邗江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从2008年第一次握紧孩子的小手,到如今站在幼儿园业务管理岗位上,十五载幼教生涯,于她而言,既是从“青年教师”到“中年骨干”的时光蜕变,更是从“管理班级”到“引领团队”的成长跨越——从班主任守护“一亩三分地”的细致,到年级组长统筹“协同作战”的担当,再到邗江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深耕“研教领航”的责任,她始终坚信:幼教不是“重复的日常”,而是“用生命温暖生命”的修行,“四有好教师”的底色,藏在对孩子的真心、对事业的热忱,以及对“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的执着里。

守心:以爱扎根,让责任成为成长的底色

在她心中,幼教的“根”,是对孩子的真诚,是对事业的坚守。十五年来,岗位虽几经变动,但“把孩子放在心尖上”的初心从未改变,“把责任扛在肩上”的担当愈发坚定。

1.抱诚守真:做孩子眼中“有温度的好老师”

刚入职时,老教师一句“孩子的眼睛最亮,你是不是真心爱他,他一看就懂”,让“蹲下来说话”成为她从班主任到业务园长始终不变的习惯。这份“真心”,既体现在对孩子成长需求的敏锐回应,也延伸到对职业准则的严格坚守。多年来,她始终以《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标尺,婉拒家长“特殊照顾”的请求,坚持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关注;面对同事的师德困惑,她会主动与对方共同重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的职业底线。 2023年,经局领导推荐,她加入扬州市民进促进委员会。这一身份让她更清晰地意识到:幼教人的责任不止于幼儿园围墙之内,更要为“学前教育公平”“儿童权益保护”发声,让“爱”从园内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这份由真心生发的使命感,也成为她持续前行的重要动力。

2.担责于身:做园所创建“敢攻坚的守护者”

2023年是幼儿园“省优创建”的关键年,彼时她正处于孕期——孕晚期的水肿让她走几步便气喘吁吁,但为摸清每个班级的环境短板,她仍坚持挺着肚子逐间教室核查:从区角材料的安全性,到游戏空间的动线设计,每一处细节都认真标注“儿童视角优化建议”,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思考。孩子双满月后,她立刻投入申报材料的撰写工作,对自评概述的每一句话都反复打磨:“这里要突出儿童视角,不能只写环境达标”“这段需要强调游戏材料的层次性”……家人起初十分不解,园里的事就不能缓一缓吗?可当他们看到她草稿本上游戏环境如何创设、户外游戏时的人员安排、各班级材料投放的调整建议等密密麻麻的字迹时,态度渐渐从不舍转为支持——丈夫主动承担起夜间照顾孩子的责任,母亲每天变着花样为她补充营养。这份“后方支援”让她深刻明白:幼教人的“担当”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把园所的事当自家的事”,把“孩子的需求”当作最高指令。她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师者担当!

深耕:以智育人,让“儿童为本”落地成日常

作为业务园长,她常思考“理想的幼儿教育是什么样的”,在她看来,答案从不是“高大上的理念”,而是“让孩子在日常里触摸自然、自由探索、快乐成长”。于是,她将“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环境创设与课程设计的每一处细节。

1.造境:让幼儿园成为“会说话的探索乐园”

她深知孩子对自然的好奇是最好的教育契机。为让孩子们在园内感受四季变化,她主动研读《0-8岁儿童环境创设》《活教育》等专业书籍,积极请教学前教育专家,随后带领团队全力打造沉浸式自然空间:在户外开辟小花坛,与孩子们共同种植油菜花、向日葵,陪孩子们见证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在走廊悬挂雨水风铃,鼓励孩子们观察记录晴雨天风铃声音的差异…… 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她愈发坚定:幼儿园环境不该是“整齐划一的装饰”,而应是“能让孩子动手、动脑、动心”的空间——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探索的惊喜,每一处设计都带着懂孩子的温度,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然成长。

2.研课:让课程成为“跟着孩子走的快乐旅程”

从业多年,她始终遵循“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核心理念,密切关注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在基于幼儿兴趣与需要、生活与经验的基础上,她通过主题活动、生成活动、传统节日节气活动、自主游戏等多种形式,不断充盈、完善课程内容:她带领幼儿与小麦相守八个月,让孩子们在播种、灌溉、收获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价值,享受丰收的喜悦;组织孩子们动手腌制咸鸭蛋、咸菜,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以“每月推进一事”为抓手,注重幼儿“健美功”“自理功”“读写功”等能力的培养……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与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大自然、大社会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乐于想象、敢于创造、勇于展示。

传薪:以责引领,让团队成长带动园所发展

作为业务园长,她始终认为:个人成长不算成功,带动更多老师成为“有爱心、有专业、有担当”的幼教人,才能真正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1.青蓝结对: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

每年,她都会牵头组织“青蓝工程”,摒弃形式化的师徒结对模式,而是与青年教师并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她通过手把手地教学示范、针对性的专业建议,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岗位、提升专业能力。多年来,在她的辅导下,共有5位老师荣获区、市级赛课一等奖,2位老师成长为区骨干教师。每当看到自己辅导的老师获得荣誉,她总会倍感欣慰:所谓引领,不是“强加经验”,而是把“爱与专业”的种子种在老师心里,让他们也能长成守护孩子的大树。

2.教研创新:让团队成为“会思考的共同体”

为打破“教研就是听评课”的刻板印象,她牵头成立“园本教研小组”,聚焦教师在保育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点,带领团队共同梳理、分析问题。每次教研前,她都会组织大家对教研主题进行认真审议,共同查询资料、制定方案,确保教研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调整、有反思,让每一次教研都方向明确、“研”之有物。 去年,她带领团队围绕“个别化教育”开展沉浸式教研,并成功承办区级“一对一倾听案例”教研现场。看着老师们从“被动参与教研”转变为“主动提出问题”,她更加确信:团队的成长是园所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自己的担当,就是搭建“让老师成长的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在幼教路上发光发热。

有人曾问她:“天天和孩子、课程打交道,不觉得枯燥吗?”她总会笑着回答:“你看,孩子每天的笑脸都是新的,课程每天的探索都是新的,怎么会枯燥?”于她而言,幼教事业就像春蚕吐丝,不求自诩,只愿用自己的专业,为孩子织就“幸福童年的网”;又如园丁育苗,不求回报,只愿看着每一棵“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教师感言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