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8日21时33分,一场震撼的天文奇观降临广东茂名。一颗耀眼的火流星划破夜空,瞬间照亮大地宛如白昼,伴随而来的巨大爆炸声让茂名、湛江及海南北部地区的居民惊叹不已。多地行车记录仪和监控设备记录下了这一壮观场景,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广泛关注和热
一、坠落奇观:火流星点亮粤西夜空
2025年5月28日21时33分,一场震撼的天文奇观降临广东茂名。一颗耀眼的火流星划破夜空,瞬间照亮大地宛如白昼,伴随而来的巨大爆炸声让茂名、湛江及海南北部地区的居民惊叹不已。多地行车记录仪和监控设备记录下了这一壮观场景,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火流星现象通常是由于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空气剧烈摩擦燃烧而产生的。此次火流星的亮度极高,持续时间较长,不少目击者表示这是他们生平所见最壮观的天文现象之一。茂名市应急管理局在接到报告后迅速展开排查,确认此次事件为自然现象,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二、科学追踪:陨石猎人锁定坠落地点
正当多数人认为这颗火流星可能已坠入大海或燃烧殆尽时,一群陨石猎人却展开了一场科学追踪。宁夏陨石猎人步凡在看到相关报道后,凭借其丰富的猎陨经验和专业知识,迅速组建团队,从青海无人区连夜赶赴茂名。
步凡团队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目击者视频、监控资料,结合专业的轨道计算和实地走访,最终排除了陨石坠海的可能性,并将搜索范围锁定在茂名市电白区沙院镇与小良镇交界的一片区域。他们采用“无人机高空侦察+地面徒步确认”的创新模式,沿着计算出的陨石飞行轨迹展开地毯式搜索 。
经过两天的紧张搜寻,6月1日上午10时45分,团队在一处荔枝园中发现了一个疑似陨石坑的喇叭口状凹陷。坑壁上有明显的黑色摩擦痕迹,泥土中夹杂着带有熔壳的碎石头,这些都是陨石的典型特征。随后,团队成员轮流挖掘10多个小时,终于在地下3米处挖出了这块重达423公斤的陨石主体及碎片 。
三、科学认证:国际命名与科研价值
陨石被挖出后,迅速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和分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出具的证明书显示,这块陨石是来自太阳系小行星的碎片,形成于45.5亿年前,属于普通球粒陨石L6型,风化等级为W0(几乎无风化),冲击变质等级为S2(受冲击程度较低)。其放射性元素含量极低,仅为地球岩石样品的百分之一,对人体无害 。
9月6日,国际陨石学会正式将其命名为“Maoming(茂名)陨石”。这是国内首次由陨石爱好者通过科学计算和搜寻方法找到的目击陨石,也是目前国内目击降落的第二大单体重量普通球粒石陨石。其“高度定向”特征在陨石中极为罕见,对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步凡团队已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捐赠了陨石研究样本,用于开展天体化学、行星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科学家们表示,这颗新鲜的目击陨石保留了大量原始信息,将为探索宇宙奥秘提供重要线索 。
四、归属争议与未来展望
陨石的发现引发了关于其归属权的讨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陨石作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自然遗迹,其所有权通常属于国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陨石的归属认定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
目前,陨石由步凡、陈金龙、吴胜强三人团队集体保存,暂留在宁夏。团队表示,他们正积极与广东省内的博物馆协商,希望能让这颗陨石永久留存于发现地,供公众参观和科研使用。茂名当地不少市民也呼吁将陨石安放在茂名市博物馆,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一来自宇宙的礼物 。
无论最终归属如何,这颗“茂名陨石”的发现都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科学突破。它不仅让我们见证了宇宙的神奇与壮丽,也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相信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这颗陨石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奥秘
来源:历史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