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容男性犯罪,警察公然包庇,印度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18:30 1

摘要:这种根深蒂固的“受害者有罪论”不仅让施暴者逍遥法外,更迫使受害者陷入沉默。

文 | 不似少溓游

编辑 | 不似少溓游

谈起印度,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是神油、佛教、恒河,还是女性的噩梦?

去年3月,西班牙女演员在印度被七名当地男子侵犯。

事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控诉,声音颤抖却坚定地说道:

“真可耻!印度人对待外国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女人一样。”

这句话迅速引爆全球舆论,也让印度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这是偶发的吗?如果对这个国家了解多的朋友心里肯定有了答案。

01

数据显示,印度平均每天有近90起强奸案被正式报案。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案件因受害者不敢发声而被掩盖。

参考资料:上游新闻综合2024-08-24多起印度强奸案背后,重惩之下为何依然猖獗?

许多女性在遭遇侵害后,面对的不是支持与正义,而是羞辱和质疑。

她们会被反复追问“为什么晚上出门“穿得太暴露”“为什么不反抗”。

这种根深蒂固的“受害者有罪论”不仅让施暴者逍遥法外,更迫使受害者陷入沉默。

为何在印度,性暴力能够如此普遍且被正常化?答案深植于其宗教、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中。

与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并不压抑欲望,反而在某些经典中将性行为描绘为通向神灵的途径。

这种观念在民间演变为对男性欲望的纵容。

许多人认为男人有冲动是正常的,控制不住情有可原。

而女性的身体则被视为需要被管理和约束的对象。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女性从出生起就面临系统性的压迫:

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量女孩未完成小学学业就被迫辍学。

因为在许多家庭看来,女儿读书是浪费钱,迟早要嫁人。

从小被灌输顺从与依附的思想,使她们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

结婚后又面临沉重的嫁妆压力,一个女儿的嫁妆往往耗尽家庭多年积蓄。

若嫁妆不足,新娘可能遭受丈夫与婆家的长期虐待,甚至被烧死、淹死或毒死。

只为让男方再娶一个能带来新嫁妆的妻子。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2023-07-04我因为嫁妆被几十个男人拒绝了”,印度女教师向警方请愿杜绝嫁妆文化

这种环境下,女性被视为家庭的负担与交易的筹码,生女儿在某些地区甚至被认为是诅咒。

这种价值观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包括执法系统。

02

警方常常对性侵案件敷衍了事,劝受害者“大事化小”。

更关心维护家庭稳定而非追究犯罪责任,有些警察甚至公然说出“享受它吧”这样令人发指的话。

司法程序漫长而低效,定罪率不足三成,即便案件轰动全国。

如2012年德里黑公交轮奸案,最终也只换来少数几人伏法,大多数施暴者从未被追责。

种姓制度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低种姓女性遭受侵害时几乎得不到任何保护,若加害者属于高种姓,往往能凭借权势逃脱惩罚。

执法机构与地方政府有时还会主动掩盖证据,防止引发社会动荡。

在这种系统性纵容下,强奸逐渐被视作日常现象。

宝莱坞电影中充斥着物化女性的情节与歌曲,街头巷尾流传着关于性暴力的玩笑。

媒体与公众人物也常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默许暴力的文化氛围。

男性从小耳濡目染,认为女性本就该服从。

他们并非天生的施暴者,是被这样的环境塑造出来的。而女性则被剥夺了说“不”的权利与空间。

当整个社会都在为施暴者找借口时,正义便永远无法实现。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暴力不仅针对女性,甚至蔓延至动物身上。

曾有四名男子在保护区当众侵犯一只孟加拉巨蜥,视频证据确凿。

这种极端行为反映出一种深层的扭曲心理,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病态的延伸。

一个连人类女性都不尊重的环境,更不会善待其他生命。

参考资料:山西晚报2022-04-16印媒:涉嫌轮奸稀有动物孟加拉巨蜥,印度4名男子被捕

印度的强奸问题。

本质上是一场由宗教观念、性别歧视、种姓压迫与司法失效共同构成的系统性人权危机。

每一个环节都在为暴力开绿灯。

无论从教育改革还是法律约束的角度出发。

最关键的一步是整个社会必须停止指责受害者,不能再问“她穿了什么”“她为什么在那里”。

而应追问:为什么施暴者能一再得逞?为什么法律无法保护弱者?为什么一个国家能让女性活在恐惧之中?

那位西班牙女演员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她代表了所有曾被伤害却不敢说话的人。

印度需要正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急于掩盖丑闻。

只有真正开始惩罚罪犯而非羞辱受害者,这个国家才有可能改变。

否则它将永远背负“女性地狱”的恶名。

03

全球女性闻风色变的不是印度本身,而是它对暴力的麻木。

一个容忍强奸的文化,终将吞噬所有人。

无论是本国女性,还是像那位西班牙游客一样的外国人。

底线一旦失守,就没有人是安全的。

印度的问题并非一日形成,殖民时期英国法律虽引入了对性犯罪的惩罚,但执行范围极其有限。

独立后,司法体系未能有效承接这一职责,警察数量不足、训练水平低下、腐败严重。

再加上社会普遍对女性权利缺乏认知,导致法律形同虚设。

即便有所进步,也往往是悲剧推动的结果。

例如2012年德里轮奸案引发全国抗议后才促使法律修订。

但法律条文的改变并未带来执行层面的实质改善。

基层执法者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制度漏洞依然存在,受害者在报案时仍要面对二次伤害。

医院强制进行“两指测试”,警察追问私生活细节,这些程序本身就在羞辱女性。

久而久之人们自然选择沉默,而沉默又反过来助长了犯罪者的气焰。

他们知道即使作案被抓的概率也很低,就算被抓也可能通过关系或金钱逃脱惩罚。

这种侥幸心理在社会中不断蔓延。

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正在被扭曲。

社交媒体上传播着大量物化女性的内容,一些网红以暴露形象博取流量却被指责“自找麻烦”。

男孩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接受正确的性别教育,他们学到的是男性主导、女性服从。

这种观念一旦固化就会成为暴力的温床。

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站出来发声,MeToo运动也在印度掀起波澜。

一些电影开始关注女性议题并试图打破刻板印象。

但这些努力仍处于边缘地位,主流文化依然由保守势力主导。

政治人物为了选票往往迎合传统观念而非推动改革。

真正的变革需要自上而下的决心与自下而上的觉醒。

仅仅依靠个别案件的曝光无法撼动整个系统,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资料:参考消息2018-04-09印度女孩遭骚扰选择自杀 “MeToo”行动在印度怎么行不通

让每一个受害者都能安全地站出来。

让每一起犯罪都能得到公正审判,让每一代人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

否则,今天的新闻就会成为明天的常态。

那位西班牙女演员最终获得了赔偿,但她付出的代价太过沉重,她的遭遇提醒所有人:

安全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在一个纵容暴力的社会里,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来源:不似少溓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