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家庭日,旨在呼吁全球关注家庭在传递文化、凝聚社会中的独特作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内蕴深厚的家风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天下之本在家”的文化传统与新时代家庭建设的实践相互交融,为
5月1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家庭日,旨在呼吁全球关注家庭在传递文化、凝聚社会中的独特作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内蕴深厚的家风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天下之本在家”的文化传统与新时代家庭建设的实践相互交融,为这一节日赋予了更深厚的本土内涵。2022年1月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国际家庭日所在周确定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近年来,在各地区各部门推动下,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落地生根。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说,“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盼着孩子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实的愿望,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家庭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温馨氛围,能滋养孩子的心灵,塑造其健全人格,使其怀揣梦想与担当踏上人生征程,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家庭文明建设,能将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等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风尚,汇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让每一个小家庭的幸福“细胞”活跃起来,共筑国家繁荣昌盛的宏大篇章,使家庭梦与中国梦相互交融,绽放绚烂光彩。
“家国同构”“忠孝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家风文化的核心。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家教故事,到“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的家风家训,再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传世经典,无不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和高尚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家训家规等载体和言传身教等方式传诸后世,为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家教智慧,推动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的家风和家教,传播到更多的家庭,有助于我们厚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土壤,进而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家庭家教家风是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中最基础、最独特的要素。良好的家教家风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近年来,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法规政策不断建立健全,制定《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施意见》《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规划》《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文件,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保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构建协同创新格局,更好地凝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合力,推动家庭的文明进步与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相连,就能够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画卷。
来源:安徽经济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