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地铁站里,家长带着孩子过闸机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家长、孩子一起加速跑,生怕被闸机挡板夹到,有的家长把孩子搂在身前过闸机,还有的孩子淘气,干脆自己先从闸机挡板下面钻过去了。“地铁站里的安全须知里有提到‘儿童在前,成人在后’的规则,要是能配个一目了然的图示
在地铁站里,家长带着孩子过闸机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家长、孩子一起加速跑,生怕被闸机挡板夹到,有的家长把孩子搂在身前过闸机,还有的孩子淘气,干脆自己先从闸机挡板下面钻过去了。“地铁站里的安全须知里有提到‘儿童在前,成人在后’的规则,要是能配个一目了然的图示,就更便于理解了。”有乘客建议。
根据市民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一周以来记者观察了不少地铁站的闸机口,尤其是旅游景点、大型商场周边的地铁站。正如市民提到的,很多带孩子的家长过闸机时都小心翼翼的,有的还有些手忙脚乱。
采访期间,几位来自外地的家长分享了自己和孩子没能一起通过闸机的经历,有家长还提到孩子险些被闸机挡板夹到的情况,记者在部分地铁站里也看到了类似的惊险一幕。
一些家长告诉记者,他们不太清楚孩子免费乘地铁看的是身高还是年龄,更不知道“儿童在前,成人在后”的规则。听到规则描述后,家长纷纷说有点“抽象”,“是家长孩子紧贴着,还是孩子先过去、家长等一会儿再过呢?”
“儿童在前,成人在后”到底该怎样操作?记者发现,这并不是一条新规,在密密麻麻的乘客须知条款里,这条规则位于第二十条,适用于1.3米以下儿童免费搭乘地铁的情况。近期为了让更多家长熟悉,很多地铁站在站内广播中也提到了这条规则,同时闸机前贴了一幅略有些抽象的简笔画,并配文“孩子先行才安心”。但家长的种种疑问表明,这些举措仍不太便于理解。
记者在多个地铁站向站内工作人员求证闸机的工作原理。原来,在闸机挡板的顶端,有个方形的黑色透明件,工作人员说这是红外线装置,“卡”的是1.3米这条线。“孩子不足1.3米,过闸机的时候红外线就扫不到,认为尚无人通过的闸机就不会关门,所以孩子可以先过去,大人再过去。”
前段时间,各地铁站有过提醒家长不要使用防走失绳的宣传,使用的是大幅卡通插图及视频,非常直观,因此有乘客建议可以借鉴这一办法,让不熟悉地铁相关规则的乘客能一目了然,大人孩子都能从容通过闸机。
记者:景一鸣
来源:子清视界